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回顾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中国自 2000 年起进入老龄化社会。日益增多的老龄人口及相伴 而来的高龄化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对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研究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是非常重 要的一个方面,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能反映老年群体生活欲求的满足状况,也能反映他们对生活欲求 的期望心态,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双重色彩,并与老年人生存状态的主观、客观双重属性相对应(柏 萍,2001)。因此,研究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既能够在把握老年人生存状况的基础上发 现农村养老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助于通过对现状的剖析,寻求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方向和途径。
满意 不满意 P 值
满意
不满意
P值
自评健康状况
—
—
0
是否感到孤单
—
—
0
好
56.7
43.3
—
从未感到
44.0
56.0
—
一般
30.7
69.3
—
偶尔感到
45.8
54.2
—
差
37.9
62.1
—
经常感到
17.1
82.9
—
生病时由谁照顾
—
—
0
是否担心养老
—
—
0
பைடு நூலகம்老伴
37.3
62.7
—
担心
23.0
77.0
—
孩子
46.9
—
注:居住方式和身边儿子数的 χ 2 检验在 5%水平上显著,家里事情谁作主的 χ 2 检验在 1%水平上显著,是否有 属于自己的房子、子女日常照料情况及身边女儿数的 χ 2 检验均在 0.1%水平上显著。
- 64 -
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经济状况与生活满意度的交叉分析。经济状况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交叉分析结果显示(见
—
70~79 岁
47.5
52.5
—
婚姻状况
—
—
0.032
80 岁以上
42.4
57.6
—
有配偶
45.0
55.0
—
无配偶
34.5
65.5
—
注: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的 χ 2 检验均在 5%水平上显著。
2.家庭关系与生活满意度的交叉分析。家庭关系与生活满意度的交叉分析结果显示(见表 2),
子女是否孝顺、与子女关系是否融洽两个变量的 χ 2 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 0.1%,与子女见面频次的
二、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笔者 2010 年 3 月至 9 月在河南省叶县农村进行的“农村养老状况调查”。 调查对象是具有叶县户籍的 60 周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此次调查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涉及 4 个乡(镇)12 个村庄,问卷调查全部采取调查员入户访谈的方式进行,共调查了 450 人,其中, 有效样本为 426 人。本次调查样本中男性占 53.1%,女性占 46.9%;年龄在 60~69 岁、70~79 岁、 80 岁及以上的样本比例分别为 46.9%、37.6%、15.5%;文化程度方面,不识字的占 34.3%,小学文 化程度的占 34.3%,初中文化程度的占 19.2%,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 12.2%;婚姻状况方面, 有配偶的占 60.6%,无配偶(包括丧偶、离异、未婚三种情况)的占 39.4%。 (二)变量测量 本文因变量是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具体采用主观指标——老年人自评的生活满意程度, 这样处理可以使变量容易量化,同时也能使调查对象易于理解和回答(熊跃根,1999)。影响老年人 生活满意度的五个层面的指标分别为:①个人基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 其中,婚姻状况分为“有配偶”和“无配偶”两类,无配偶包括丧偶、离异、未婚三种情况;②家 庭关系,包括与子女见面频次、子女是否孝顺、与子女关系是否融洽;③身心健康状况,包括自评 健康状况、生病时由谁照顾、是否感到孤单、是否担心养老;④生活状况,包括家里事情谁做主、 是否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居住方式、子女日常照料情况、身边儿子数、身边女儿数;⑤经济状况, 包括自评经济状况、积蓄。 (三)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即通过将五组自变量分别与因变量进行交叉分析,分析各自变量与 因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并运用卡方检验检查这种关系是否显著;然后进行多因素分析,即在 交叉分析的基础上,运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
1.个人基本特征与生活满意度的交叉分析。个人基本特征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交叉分析结果
显示(见表 1),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的 χ 2 检验在 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不同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
况的老年人其生活满意度具有明显差异,而不同性别和年龄则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影响不显著。
表1
个人基本特征与生活满意度的交叉分析(N=426)
—
在一起居住但不常来照料
21.7
78.3
—
子女
37.7 62.3
—
不在一起居住但常来照料
48.9
51.1
—
商量着来
49.5 50.5
—
不在一起居住也不常来照料 9.7
90.3
—
是否有属于自己的房子 —
—
0 身边儿子数
—
—
0
有属于自己的旧房子 35.0 65.0
—
1个
46.6
53.4
—
有属于自己的新房子 65.6 34.4
显示(见表 3),四个自变量的 χ 2 检验均在 0.1%水平上显著,说明自评健康状况、生病时由谁照顾、
是否感到孤单、是否担心养老均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
- 63 -
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表3
身心健康状况与生活满意度的交叉分析(N=426)
变量
生活满意度(%)
变量
生活满意度(%)
—
够用
10.0
90.0
—
500~2000 元
29.4
70.6
—
困难
37.7
62.3
—
2000~5000 元
50.0
50.0
—
5000~10000 元
37.5
62.5
—
10000 元以上
77.3
22.7
—
注:自评经济状况和积蓄的 χ 2 检验均在 0.1%水平上显著。
第二方面则是基于研究内容的不同,对老年人口生活满意度的描述,对老年人口生活满意度及 其影响因素的剖析或对城乡老年人口生活满意度的比较。郭志刚、刘鹏(2007)分析发现,由核心 家庭实现老年人在居住、生病照顾和情感慰藉等需求是最令老人满意的。李建新、骆为祥(2007) 通过对 2005 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老年人在评估自身的生活状况时,不仅
变量
生活满意度(%)
变量
满意 不满意 P 值
生活满意度(%)
满意
不满意
P值
性别
—
—
0.648 文化程度
—
—
0.021
男
39.8
60.2
—
不识字
37.0
63.0
—
女
42.0
58.0
—
小学
35.6
64.4
—
年龄
—
—
0.054
初中
46.3
53.7
—
60~69 岁
35.0
65.0
—
高中及以上
57.7
42.3
—
一个月
48.4
51.6
—
不孝顺
11.9
88.1
—
半年
15.4
84.6
— 与子女关系是否融洽
—
—
—
一年以上
14.3
85.7
—
融洽
49.3
50.7
—
不融洽
25.3
74.7
—
注:与子女见面频次的 χ 2 检验在 1%水平上显著,子女是否孝顺及与子女关系是否融洽的 χ 2 检验均在 0.1%水
平上显著。
3.身心健康状况与生活满意度的交叉分析。身心健康状况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交叉分析结果
从上述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很多,但从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专 门针对农村老年人口的研究较少,且这些研究多偏重于经济收入、代际支持、人口流动等某一方面 因素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健康状况、家庭关系、生活状况等与 养老相关的诸方面因素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综合影响。有鉴于此,本文在实地调查问卷中专 门设计了“生活满意度自评项”,以期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表 5),自评经济状况和积蓄的 χ 2 检验均在 0.1%水平上显著,说明二者均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
显著。
表5
经济状况与生活满意度的交叉分析(N=426)
变量
生活满意度(%)
变量
满意 不满意 P 值
生活满意度(%)
满意
不满意
P值
自评经济状况
0
积蓄
0
宽裕
35.7
64.3
—
500 元以下
36.9
63.1
2011.3
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河南省叶县的调研数据
高 歌 高启杰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内容提要:本文以 2010 年对河南省叶县农村的养老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及 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过半数的老年人对目前生活状况不满意;在生活照料和情 感慰藉方面,女儿比儿子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来自子女的日常照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老 年人对晚年生活的评价;生病时的照顾情况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影响重大。 关键词:生活满意度 影响因素 农村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