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复旦大学现代西方哲学课件(全)
复旦大学现代西方哲学课件(全)
新编现代西方哲学
•
刘放桐等 编著
•
复旦大学哲学系
•
2004年12月30日
目录
• 序言 • 绪论 • 第一章 实证主义 • 第一节 实证主义概况 • 第二节 孔德的实证主义 • 第三节 穆勒的归纳主义 • 第四节 斯宾塞的综合哲学
目录
• 第二章非理想主义和唯意志主义 • 第一节 非理想主义和唯意志主义概况 • 第二节 叔本华的生活意志论 • 第三节 克尔凯郭尔的非理想主义 • 第四节 尼采的权力意志论 • 第三章 新康德主义 • 第一节 新康德主义概况 • 第二节 早期新康德主义者朗格的哲学 • 第三节 柯亨和马堡学派 • 第四节 文德尔班和弗莱堡学派 • 第五节 新康德主义的伦理学社会主义
则着重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思辨性,强调哲学应以实证自然科学为基础,应成为自
然科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他们否定哲学对事物本质和客观规律的探求,否定哲学
作为世界观的意义,认为哲学应以描述经验事实为范围、以取得实际效用为目标。
他们要求建立一种排除思辨形而上学、追求实证(经验)知识的可靠性和确切性的
哲学。他们由此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除了上述两大思潮之
目录
• 第十五章 弗洛伊德主义 • 第一节 弗洛伊德主义概况 • 第二节 弗洛伊德早期的两大“发现” • 第三节 两大“发现”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广泛应用 • 第四节 阿德勒和荣格对弗洛伊德理论的改造和发展 • 第五节 新弗洛伊德主义 • 第六节 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目录
• 第十六章 法兰克福学派 • 第一节 法兰克福学派概况 • 第二节 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 • 第三节 阿多诺的社会批判理论 • 第四节 哈贝马斯的社会批判理论 • 第十七章 哲学释义学 • 第一节 哲学释义学概况 • 第二节 哲学释义学的历史渊源 • 第三节 海德格尔的哲学释义学 • 第四节 伽达默尔的哲学释义学 • 第五节 利科的哲学释义学
生的,它们的流传和发生影响又大致是在同一历史时代二者之间必然存在密切的联系。
然而现代西方哲学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资产阶级世界观 的理论形态。无论从社会阶级背景、理论形态和职能来说,都必然与作为无产阶级革 命世界观的理论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原则的区别。
•
在哲学思维方式上,现代西方哲学超越了以主客、心物、思有二分为特征的唯物主
序言
• 本书是在《现代西方哲学》1981年初版、特别是 1990年修订本的基础上再次修订而成的,可以看作是 该书的第三版。《新编》与初版及修订本当然有连续 性,但又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和目标。它除了进一步探 讨如何使对现代西方哲学的整体评价更加符合实际外, 更着力于探讨如何促使我国的现代西方哲学研究进入 一个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结合在一起的新阶段。三 个版本的历程可概括为: 一 、从无到有,重建学科; 二、 循序渐进,突破旧的哲学思维和评价模式; 三 迈 向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新阶段。
成的世界。主客、心物、灵肉的分裂使人要么沦落为一架没有血肉、更
没有灵魂的机器,要么成为形而上学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文艺复兴所倡
导的人的自由、尊严和全面发展消失不见了,近代西方哲学转到了它过 去所反对的东西方面。
•
近代西方哲学之走向终结既是一种根本性的变更,又是一种自然的发
展。从笛卡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前到文艺复兴)到黑格尔的近代西
元分立出发所进行的研究只能及于现象界,而不能达到人和世界的本真存在。因此,
必须超出二元分立的界限,转向对人及事物本身的研究,转向非理性的直觉,转向
强调个人的独特个性、生命、本能,恢复和维护人的本真存在,发现和发挥人的内
在的生命力和创造性。他们的观点发展成为现代西方哲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潮,即
“人本主义”或“非理性主义”思潮。另有一些哲学家(特别是英法实证主义者)
目录
• 第十一章 现象学 • 第一节 现象学的概况和胡塞尔的哲学活动 • 第二节 对心理主义的批判 • 第三节 意向性理论 • 第四节 现象学的方法 • 第五节 生活世界和目的论的历史解释方法 • 第六节 胡塞尔的现象学与存在主义的关系 • 第十二章 存在主义 • 第一节 存在主义概况 • 第二节 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 • 第三节 雅斯贝尔斯的生存哲学 • 第四节 萨特的存在主义
方哲学思维方式――其基本特点是从主客、心物、思有等二元分立出发
运用理性来构建形而上学的体系――已完成了它的发展历程,在某些方
面成了哲学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现在需要从整体上对它重新加以反思甚
至扬弃了。但这种变更是一种自然的发展,因为它既合乎哲学和思想文
化本身发展的逻辑,又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绪论(续2)
绪论(续1)
•
但由于对理性的不正确理解、以及主客分离的理论前提,近代西方哲
学却又走向了独断论、思辨的形而上学和二元论。人的理性成了与人的
活生生的现实存在相分离的思辨理性(表现在唯理论和思辨哲学家那里)
或工具理性(表现在经验论者和实验自然科学家那里)。人和世界都被 狭隘化了。人的存在被抽象化为理性的化身,世界成了由人的理性所构
目录
• 第十八章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 • 第一节 波普尔的朴素否证论 • 第二节 拉卡托斯的精致否证主义 • 第三节 历史主义学派的兴起 • 第四节 费耶阿本德的多元方法论和相对主义 • 第五节 劳丹与历史主义尾声 • 第六节 科学实在论 • 第七节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
目录
• 第十九章 现代西方宗教哲学 • 第一节 现代西方宗教哲学概况 • 第二节 马利坦与新托马斯主义 • 第三节 鲍恩与美国人格主义 • 第四节 穆尼埃与法国人格主义 • 第五节 蒂利希与新正统主义神学 • 第十二章 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趋势与后现代主义 • 第一节 当前西方哲学发展的主要倾向 • 第二节 当代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及其基本倾向 • 第三节 利奥塔对“后现代状况”的描述 • 第四节 罗蒂的新实用主义与后现代文化 • 第五节 当代后现代主义对现代西方哲学的继承和超越 • 第六节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哲学的走向
•
换言之,这种变更既有思想和文化(包括自然科学)发展的根源(认识根源),
又有社会历史根源。
•
19世纪中期(可往前推到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逝世或更早一些)前后的一段时期
是现代西方哲学开始形成的时期。一些哲学家,其中最突出的是叔本华和克尔凯郭
尔,向传统的理性主义公开提出挑战。他们认为以往哲学从主客、思有、灵肉等二
外,还有一种较多地保留着传统形而上学、甚至思辨唯心主义特征的第三种思潮,
即形而上学和宗教哲学思潮。
绪论(续3)
• 如果将整个西方现代哲学的理论走向与近代哲学作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现 代西方哲学至少于以下四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超越了后者,即对作为体系哲 学的思辨形而上学、特别是其本体论的超越,对二元分立哲学模式的超越, 对传统理性主义的超越,对近代哲学关于人和人道主义理论的超越。
•
绪论
• 本书所论及的现代西方哲学泛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西方各国产 生和流传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 一 、 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折
• 西方哲学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生过三次重大的转折:从 古希腊哲学转向中世纪哲学;从中世纪转向近代西方哲学;从近 代西方哲学转向现代西方哲学。 从“文艺复兴”到黑格尔这一近 代欧洲哲学的人文精神突出地表现为理想主义精神,上帝的万能 被代之以理性的万能。哲学家们大都自觉地把作为认识主体的人 与作为其对象的(客体)的世界区分开来,即把心灵和肉体、精 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区分开来,并由此来探讨主体如何认识和 作用于客体、客体如何作用和呈现于主体。哲学基本问题非常明 确地表现为主客、灵肉、心物、思有关系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个 问题的基本途径是理性反思,因此,这个由认识论转向所开辟的 哲学的新时代被称为理性(或反思)的时代。
新正统主义神学。
•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分析
哲学在英语国家仍是最主要的哲学思潮,日常语言分析哲学成了其主流;蒯
因等人的新实用主义既继承了经典实用主义的基本理论,又接受了分析哲学
等新起的其他哲学流派的某些因素;科学哲学中出现了库恩的历史主义、以
及新历史主义和科学实在论等流派;“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进一步扩
目录
• 第十三章 哲学人类学和人类文化哲学 • 第一节 哲学人类学概况 • 第二节 舍勒和哲学人类学的创立 • 第三节 哲学人类学的几种新形态 • 第四节 卡西尔的人类文化哲学
目录
• 第十四章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 • 第一节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概况 • 第二节 结构主义的语言学模式 • 第三节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社会理论 • 第四节 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 • 第五节 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说 • 第六节 发生学结构主义 • 第七节 巴尔特结构消融论与本文批判论 • 第八节 德里达的结构主义 • 第九节 福柯的后结构主义
目录
• 第四章 马赫主义 • 第一节 马赫主义概况 • 第二节 马赫的要素一元论 • 第三节 阿芬那留斯的经验批判主义 • 第四节 彭加勒的约定论 • 第五章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生命哲学 • 第三节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目录
• 第六章 新黑格尔主义 • 第一节 新黑格尔主义概况 • 第二节 英国新黑格尔主义 • 第三节 美国新黑格尔主义 • 第四节 德、意新黑格尔主义 • 第七章 实用主义 • 第一节 实用主义概况 • 第二节 皮尔士与实用主义的创立 • 第三节 詹姆士与实用主义的系统化 • 第四节 杜威与实用主义的发展
格尔主义的公开驳斥标志着分析哲学运动的正式形成。现象学运动肇始于胡
塞尔,广义地说,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萨特和梅洛-庞蒂等的存在主义
是整个现象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对早
期的形而上学不彻底性及实利主义倾向作了进一步的改造,更为强调哲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