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法网夺冠的成因及对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的启示》论
证分析
广州大学15体育教育训练学陈键中
摘要
选取《李娜法网夺冠的成因及对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的启示》,运用逻辑学课程中所教授的逻辑方法对文章的论题、论点、论据、论证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对选题的专业性、可行性、意义和价值;论据材料的真实性、相关性、充分性;论文框架(各部分及其间的逻辑关联)和论证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从逻辑学的角度对论文进行整体的、综合的评价。
结果认为:《李娜法网夺冠的成因及对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的启示》论题较为新颖,有价值,但论证材料和逻辑方法有所缺陷。
关键词:李娜,网球职业化,成因,启示,逻辑分析
2011年我国的网球选手李娜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中,一路过关斩依次击败斯特里科娃(捷克)、埃斯皮诺萨(西班牙)、科斯蒂亚(罗马尼亚)、科维托娃(捷克)、阿扎伦卡(白俄罗斯)、莎拉波娃(俄罗斯)、斯齐亚沃尼(意大利)夺得法网冠军,创造了中国甚至是亚洲网球历史上的最佳成绩,成为亚洲第一人。
同样在学术界引起轰动。
许多的体育专家和学者纷纷开展关于李娜夺冠的原因研究,对我国网球项目发展问题进行讨论,对我国的体育举国体制的利弊进行分析等,研究结果参差不齐。
主要的问题有:关于李娜夺冠的原因不全面、过于强调举国体制对于李娜夺冠的重要性。
1、论题(论文研究主题)和论点分析
所选的论文论题为李娜法网夺冠的成因及对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的启示,首先,选题具有专业性,作为一名创造中国网球历史的网球运动员,李娜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的交集。
从世界的其他国家大满贯夺冠女子选手来说,李娜的夺得大满贯时的年龄是比其他女子选手大,这也体现我国女子运动员大器晚成的一个特点;另外以网球运动是世界上第二个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其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群众基础以及职业化程度高的特点,选取网球项目这一角度对于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的探讨具有代表性、专业性和可行性。
李娜单飞后夺得网球大满贯和举国体制下网球运动员的惨淡运动成绩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李娜夺冠的原因研究结果对于我国现时呼吁的体育举国体制的改革和网球运动员职业化的发展,甚至是其他项目的运动员职业化有很好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纵观论文的文字,相对其他学者的研究来说,其主要以李娜的成功作为切入点,从积极的方面讨论举国体制对于运动员的职业化的影响,而对于体育举国体制的弊端批判比较含蓄。
2、对于论文论点的分析
所选的论文论点主要有以下三个:1、李娜法网夺冠是中国网球由举国体制融入国际职业网坛,立足改革创新、不断寻求突破所结出的成果。
2、李娜的身体条件和独特的技战术风格为其成功提供了保障。
3、李娜法网夺冠为我国网球
由专业化向职业化的发展方式转变起到了示范作用。
论文的三个论点分别从国家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李娜夺冠的自身优势以及李娜夺冠对网球运动员的发展启示进行探讨。
论文所选取的这几个角度是目前学者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比较普遍。
因而论文的论点符合目前研究的主流和趋势,研究视角不算得上独特,或者说是中规中矩,也谈不上很大的创新。
论点评价:创新性
3、对论文论据的分析
3.1对李娜法网夺冠的成因分析
论文主要选用的材料有:材料一:“举国体制”的优势,为其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材料二:管理理念与机制的转变,为其个性发展提供了释放的空间;材料三:身体条件的优势,为其形成独具特色的技战术风格奠定了基础。
从李娜单飞后的新闻报道以及李娜在法网夺冠前后的比赛新闻发布会现场采访来看,论文选用的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李娜法网夺冠的原因分析有失偏颇。
首先从李娜的比较成绩来看,李娜受到国人的关注更多的是她开始选择单飞后的提升。
在举国体制下的李娜并没有突出的表现,受到的关注也没有同一时期的郑洁,李婷,晏子等国内网球女子运动员高,并且关于李娜的负面报道也比其他运动员多。
可以说,李娜的技术水平快速提升是在脱离举国体制后,在与世界各国过的网球好手较量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
同时在举国体制下的李娜的个性发展是受到打压的,李娜的中途退役离开国家队能够很好的说明这一点。
但是无可否认的是举国体制对于李娜网球生涯的启蒙和基础技术储备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李娜优越的身体素质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3.2对李娜法网夺冠对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的影响分析
李娜单飞后夺得大满贯的成给我国网球职业化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考。
论文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阐述:1、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网球发展方式由专业化向职业化的转变;2、进一步提高了对我国网球职业化本质的理解;3、进一步扩大了竞技网球和大众网球的受众人群。
论文选择的几个论述方面比较抽象,主要从宏观的角度论述李娜给网球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但是内容比较广泛,缺乏深度,同时所论述三个方面影响没有符合逻辑的分类依据。
另外论文也缺少其他运动员在单飞后的对比研究,因而对于李娜夺冠的影响力分析显得不够全面。
3.3对论文的几点思考部分的分析
论文在结束部分,提出几点思考对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的启示进行讨论。
1、应当切实理解李娜法网夺冠的偶然性,避免发展模式构建的策略性失误;2、不可忽视体育运动的本真含义,片面渲染狭隘的民族主义;3、不单纯以成败作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以免诱发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形成;4、克服对成功者效应的盲目效仿,以免在孩子的培养上步入误区。
单就这一部分的几点思考来说,是比较全面的,从国家的层面到家庭的层面,从大到小进行讨论,而且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国情和由于明星效应下人们对网球的热情追捧进行理性的分析,这是这篇论文的一个亮点。
但是从论文的结构来说,
后面两点的思考似乎没能找到论述的依据,有过度概况的嫌疑。
另外从参考的文献的来源和时间来看,也不具有说服力,并且和论文内容有矛盾的地方。
文章有提到网球运动员实行“单飞式”的管理是在2008年之后,而参考文献最新的是2007年。
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在2004年奥运会上,我国的女子网球运动员军团取得过辉煌的成绩,导致作者更多的倾向于对于体育举国体制的保留态度。
4、对论文论证方式的分析
总的来说,论文的框架比较符合逻辑规律,也遵循论证的规则,分别论述了李娜法网夺冠的成因、影响和启示,论文内容和论题一致。
论述过程采用归纳论证的方式,以点带面,结构合理,层次清晰。
但是在具体论证的材料选用严谨性有待商榷,比如在李娜法网夺冠的原因分析中就不够全面。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逻辑学》考试
学生:体育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题目:《××××××》论证分析
以本专业核心期刊近五年内发表的学术论文作为分析对象,分析内容:
(1)论题(论文研究主题)和论点
论题评价:选题的专业性、可行性、意义和价值(对现有研究状况把握是否准确、全面,现有研究成果和局限,如何提出本文研究主题)
论点评价:创新性
(2)论据:材料
论据评价:材料的真实性、相关性、充分性(参考文献权威性、时效性和全面性)
(3)论证方式:论文框架(各部分及其间的逻辑关联)和论证类型论证评价:结构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晰,具体论证是否严谨要求:
(1)附录所分析的期刊论文;
(2)字数2500—3000字,格式规范,参照研究生处有关课程作业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