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储蓄率的影响研究摘要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
根据人口发展预测,21世纪中国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挑战。
而且老龄化一旦形成,具有持续强化的机制。
从理论上可以证明,未来中国社会将是一个持续老龄化的社会。
储蓄是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储蓄率的变化及决定储蓄的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影响储蓄的众多因素中,人口因素作为基础变量对社会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人口结构变化对储蓄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
论文从人口老龄化的视角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机制,建立模型进行定量的计算,根据计量结果进行分析,提出针对老龄化对储蓄率影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储蓄率;影响AbstractThe 21st century is the century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orecast of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China is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an aging population. Aging,once formed,continues to strengthen the mechanism. it can be proved Theoretically that the future society will be a continuous aging society.The savings ar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a country's economic growth,the study of changes in the savings rate and savings decision factor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mong The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avings,demographic factors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variable socio-economy as a basis,the impact of demographic changes on savings and economic growth draw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studys 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aging on savings rate mecha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 aging population,builds the model for the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aging on savings rate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analysis.Keywords: population aging; savings rate; impact目录一、引言 (1)(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1)2国内研究现状 (2)(三)研究方法 (3)1文献资料查阅法 (3)2逻辑分析法 (3)3数理统计法 (3)二、理论概述 (3)(一)人口老龄化定义 (3)(二)老龄化社会的界定标准 (4)(三)储蓄率定义 (4)三、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储蓄率的影响综述 (4)(一)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机制 (4)(二)建立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影响模型 (5)(三)变量定义 (5)(四)数据来源 (6)(五)计量结果 (7)(六)结果分析 (9)1人口老龄化对国民储蓄率负影响不显著 (9)2人口老龄化对政府储蓄率负影响不显著 (10)3人口老龄化对公司储蓄率产生正影响 (10)四、对策建议 (10)(一)强化个人储蓄养老 (11)(二)适当放松计划生育 (11)(三)创造条件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 (11)结论 (12)参考文献 (12)致谢 (13)一、引言(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上世纪7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加快了我国人口转变及老龄化发展的步伐。
老龄化的发展必将改变居民的储蓄消费行为,影响储蓄消费模式和储蓄率。
新中国成立后储蓄率的变化经历了不同的阶段,20世纪50至70年代中期,是我国的低储蓄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的储蓄率在1978年开始上升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初达到高峰,随后略有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
以我国国情为例,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红利期,即由于劳动参与率repop比较高,而少儿抚养比fdr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仍处在下降期,老龄人口的上升速度还比较缓慢,因而总抚养比tdr缓慢下降,劳动力市场供给富裕,抚养负担相对不沉重,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我国呈现出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随着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抚养比odr的快速上升而少儿抚养比fdr相对稳定,我国的总抚养比上升,在人口红利结束进入人口负债期后,由于非工作人口只是消费而不生产,储蓄率应趋于下降。
低储蓄率导致的低资本积累率与不断减少的劳动力形成较低的资本-劳动比,经济产出收敛于较低水平,形成扇形收缩。
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研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给储蓄率带来的影响既有普遍性意义,更有特殊性意义。
因为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出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较低的环境中,这必将给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挑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储蓄的影响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研究最早、最充分的领域。
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对该问题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出现了经典的生命周期假说。
莫迪格里亚尼(Modigliani,1954)的生命周期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地位。
该理论认为,一个人倾向于平滑其终生的消费,当其处于工作阶段时一般会积极储蓄,为退休以后的消费进行积累,从而在退休后可以使用工作阶段的储蓄,使得退休后的消费与退休前相差不多,按照这种观点,人口老龄化作为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的一种结果,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一般来说,居民的储蓄率呈下降趋势。
另一个论述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储蓄影响机制的是家庭孩子需求理论(household saving demand model)。
1该理论认为家庭养育孩子是为了养老,孩子是家庭储蓄的替代物,当孩子数量较多时,家庭养老有保障,因而降低储蓄,反之则反。
结果,20世纪70年代以来严格的计划生育,引起有形资产积累代替孩子,刺激了为老年时期积累财富的现象发生。
而Becker(1981)认为当生育率降低时,家庭在孩子数量和质量之间替代,提高对孩子的人力资本投资。
这种效应部分抵消由于孩子减少而引起的家庭储蓄。
还有一个研究储蓄影响因素的理论就是绝对收入假说,这个假说来源于凯恩斯模型。
在标准的凯恩斯模型中,储蓄完全决定于当前收入,储蓄对收入的比率被认为是收入的增函数,这个解释储蓄的理论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
总产出或总收入要么用于储蓄,要么用于消费,储蓄和消费是一一对应关系。
通常认为这个分析框架可以用来解释相对贫穷的国家,或者一个国家中相对贫困的群体,对于富人的储蓄行为凯恩斯储蓄模型并不适用。
2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在人口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储蓄的影响上面的研究主要针对国外理论在中国是否适用的问题。
但是根据我国国情的具体情况进行的研究,对生命周期理论却存在较大争议,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的增多不但会降低总的储蓄水平,而且会抑制储蓄增长率的提高,这势必要影响资本的积累和投资;也有很多学者认为这一理论过于苛刻与现实不符合,如果老年人留遗产给后代时,将部分抵消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所引起的总储蓄的下降。
同时,我国具有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城乡差异显著,此外东中西地区差异、部门之间收入分配差异也很大,在巨大的收入分配差异下,极少数人掌握了绝大部分社会财富,凯恩斯的储蓄模型中的绝对收入假说也显得不具有解释力。
1Samuelson,1958;Neher,1971;Modiglianiandea,20042Modigliani and Cao,2004(三)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查阅法收集、整理有关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以及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的发展现状和研究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也积极了解人口老龄化在总的储蓄水平、储蓄增长率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全面解读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为本文提供重要依据。
2逻辑分析法目标:根据采集资料,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备选方案: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的研究;人口老龄化的研究模型:通过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的研究,分析人口老龄化在储蓄率变化中发挥的作用,全面探讨我国人口老龄化在储蓄率变化中扮演的角色。
效果:根据采集资料,全面分析我国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
3数理统计法通过对搜集资料,采取混合的ols方法,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为本文提供可靠的研究依据。
二、理论概述(一)人口老龄化定义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人口老龄化,从广义上来看包括两个含义:即每个人个体的老化和整个人口群体的老化。
个体的老化主要是个体年龄的增长变化,个体的老化实际上是从出生开始的,人的一生白始至终处在老化的过程中,由此可见个体的老化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
人口群体的老化也以年龄老化为主要标志,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出现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人,其占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达到一定高度的一种人口现象。
概括的说,老年人口比率会受到其他年龄组比率的影响,处在不断地变化的状态。
当人口增长率呈现上升趋势时,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所占比率增加,老年人口比率就表现相对下降趋势,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趋势。
当人口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时,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所占比率降低,老年人口比率则相应提高,人口年龄结构逐渐从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年化趋势。
因此,人口群体的老龄化与个体老龄化不同,其发展方向不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而是在特定条件下可以逆转的,是双向的。
3(二)老龄化社会的界定标准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