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第五章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国际贸易)第五章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国际贸易)第五章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第五章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保护主义”(tradeprotectionism)壹词,于国际贸易中是个很古老的话题,各国于对外贸易中采取种种保护措施已有很长的历史,但目前国际上兴起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却有许多和过去不同的特点。

全面了解这些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是正确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前提和基础。

和此同时,面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中国企业怎么办,是壹个具有非常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于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于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且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

于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俩种措施。

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壹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

这些措施也是经济不发达国家保护民族工业、发展国民经济的壹项重要手段。

对发达国家来说则是调整国际收支、纠正贸易逆差的壹个重要工具。

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较晚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常常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发达国家则多提倡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只是用来作对付危机的临时措施。

到了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已不仅仅是抵制外国商品进口的手段,更成为对外扩张、争夺世界市场的手段。

从历史到现实,各国政府均于不同程度上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国际贸易政府干预政策。

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俩种对立性政策相互交织,构成了当代国际贸易领域的现实图景。

第壹节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及对我国外贸经济的挑战当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总的特点是:①主要保护手段由关税转到非关税措施。

壹系列的国际贸易和关税谈判中形成的决议,大大降低了关税总水平,于是各国转而采取非关税措施来推行保护主义政策。

这些措施灵活、隐蔽、限制性强,世界贸易总额壹半之上受到各种非关税限制。

②保护政策对产品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如对工业品限制减少和降低,但对农产品的保护却极少松动,对工业品中不同商品的限制也有很大差别。

③实行保护政策所针对的国家和地区的区分加强了。

壹般地说壹国总是针对自己直接、强劲的竞争对手加强保护主义政策,而对其他国家则适当放松。

世界多数国家均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分别采用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政策,以期保护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壹、当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具体特点解析【镜头回放】2002年1月30日,欧盟理事会以我国舟山地区生产的冻虾仁氯霉素含量超标为由,暂停进口我国的动物源性产品。

此后,匈牙利、俄罗斯、沙特、墨西哥、阿联酋迪拜酋长国纷纷以此为由,对中国大陆的禽肉、蜂蜜实行进口限制。

结果,2002年我国禽肉产品出口下降32.9%,蜂蜜下降16.7%。

目前,国际贸易中的保护主义主要由俩种形式表现出来。

壹是反倾销;二是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

但无论是反倾销仍是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均表现出以下共同的特点:特点壹:90年代以来关联事件大幅增加。

拿反倾销来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反倾销案件年均只有30来件;70年代增加到40件左右;80年代增加较快,但年均也只有174件。

进入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后半期以来,反倾销案件迅猛发展。

从1995年1月1日到2003年6月30日,世贸组织成员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总共达到2284件,平均每年269件左右。

特点二: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

不仅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频频使用反倾销措施来保护本国的企业。

1995年1月1日到2003年6月30日,有半数之上的反倾销调查是由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起的,其中主要发起国集中于印度、巴西和南非等少数国家。

从数量上见,印度于上述时期里共发起344件反倾销调查,超过美国的308件。

但我们不能因此认为,目前的国际贸易摩擦主要是由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起的。

这是因为,发达国家提出的反倾销调查和贸易制裁,平均的涉案金额远远大于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有关金额。

比如2002年8月30日,WTO对美欧贸易摩擦的裁决,涉案金额达到40亿美元,成为WTO成立以来裁定的数额最大的壹次贸易纠纷。

此外,发达国家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和构筑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不管金额大小,均有很大的扩散效应,我国舟山地区冻虾仁接连遭受多国的进口限制就是最好的例证,我国出口的鬃刷、钨制品、鞋、钢板、糠醇、高锰酸钾等产品均有过这样的遭遇。

由于发达国家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和构筑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大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它们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主要障碍。

特点三:各国对进口产品的质量指标和要求越来越高,市场准入的条件越来越苛刻。

拿日本来说,20世纪90年代,日本对进口大米的农药残留量仍只规定为数有限的几个检测指标。

当下,这样的指标己增加到123个。

这是因为,如今的WTO和过去的关贸总协定(GATT)规则有许多不同之处。

按照WTO 的关联规定,壹个国家的产品除了本身质量、包装、标志和标签等指标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外,其“关联加工和生产方法”也应当符合有关的规定。

实际上是把产品加工和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纳入到了WTO的规则中来。

能够举壹个众所周知的案例,就是1991年发生于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金枪鱼案。

美国国内本来就有壹个《海生哺乳动物保护法》,内容主要是对美国渔船于捕捞金枪鱼时顺带误杀的海豚数作了严格的限制,目的是保护海豚这种稀有的海生动物。

问题于于,美国认为,按照国民待遇原则,上述法规也适用于向美国出口金枪鱼的外国渔船。

但墨西哥作为向美国出口金枪鱼的重要国家认为,GATT的有关规定只要求将进口金枪鱼作为壹种产品和美国的金枪鱼做比较,且不涉及捕捞的方式和方法,因此对美国以此来限制从墨西哥进口金枪鱼提出诉讼。

最后,GATT组织的专家组作出了有利于墨的裁定,认为美国关于捕捞金枪鱼时顺带误杀海豚的法规且不影响“作为壹种产品的金枪鱼”的质量和标志。

但WTO成立后,情况就不同了。

WTO和GATT的壹个重要区别是:于WTO的宗旨中增加了壹个重要内容,这就是“按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兼顾保护和维护环境”。

当下如果再发生像金枪鱼那样的诉讼,WTO专家组的裁定可能就不壹样了。

特点四:贸易保护主义既有其滥用壹面,也有其复杂性。

从性质上见,无论是反倾销仍是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本身均具有双重的性质。

问题往往不于规定本身,而于于它的滥用。

拿反倾销措施来说,它本来是WTO允许采取的壹种措施,目的是避免进口商品以低价倾销给本国产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害,但它壹旦被滥用,便会给出口国企业和经济带来重大损失。

比如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于确定我国的出口产品是否构成倾销时,由于这些国家尚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倾销的确定不是以我国企业的国内价格和成本,而常常以第三国的价格和成本作为判定的标准,因此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这样就把问题给扭曲了。

而且,WTO的关联规定,既强调成员方于制定本国技术法规时的自主权利,又要求它必须以国际标准为基础,使贸易纠纷案件于处理时变得更加复杂。

此外,当代的贸易保护主义兼有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壹般认为,以关税壁垒为主要手段的保护主义具有“刚性”的特点,而以非关税壁垒为主要手段的保护主义则比较隐蔽,也比较有“弹性”。

技术壁垒由于浩繁的规定和标准,被人们称为“国际贸易中最隐蔽和最难对付的非关税壁垒”。

二、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外贸经济的挑战分析【镜头回放】2004年5月12日,日本农林水产省以从我国进口的鸭肉中检出禽流感病毒为由,禁止从我国进口禽肉及其制品,已经到达港口但尚未通关的产品也被全部运回。

此次封关,给北京华均肉鸡公司带来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万元,全国上千家肉鸡企业总的经济损失可想而知。

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历史上保护主义壹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我国成了发达国家以及某些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重点对象国。

根据WTO秘书处的材料,从1995年到2002年,于WTO成员方发起的2160件反倾销案中,我国受到调查的占308件;于采取措施的1258件中,我国遭受处罚的共212件。

加上保障措施案件,截至2004年2月,国外针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案件已高达610多起,直接影响我国100多亿美元的出口。

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对我国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呈现新的特点:壹是贸易壁垒涉及的单个案件金额越来越大。

上世纪80年代,上千万美元的案件就算大案了。

90年代以来,大案金额越来越大。

比如,有关我国旅行箱包出口的诉讼案就达6亿美元,自行车案达2亿美元,焦炭案1.4亿美元,碳钢板案1亿多美元。

二是于诸多的保护措施中,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所起作用越来越重要。

国外技术和绿色壁垒给我出口企业带来的损失呈逐年递增之势。

据商务部抽样调查,2002年,我国有71%的出口企业、39%的出口产品程度不同地受到上述措施的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70多亿美元。

2003年,广州市85%出口企业、39%出口产品,受到国外技术和绿色壁垒的限制,造成的出口损失超过6亿美元,我出口的国际贸易环境面临恶化危险。

三是目前我国产品出口既遇到美国、日本,又遇到来自欧洲和某些发展中国家设置的贸易壁垒的障碍。

2004年6月19日,美国商务部又发布公告,初步裁定来自中国的木制卧室家具于美国市场倾销,这已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

日本则通过改制、修法、强检等手段,进壹步加强食品等卫生管理,以此限制从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进口农产品。

家电是我国对欧出口的拳头产品。

欧盟从1995年4月1日起,对进口的中国彩电征收24.5%至44.6%不等的反倾销税。

2003年,欧盟又公布《关于于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要求从2006年7月1月起,投放于市场的电子、电气产品不得包含铅、汞、镉、六价铬、聚溴二苯醚(PBDE)或聚溴联苯(PBB),而我国电子电器产品的生产广泛使用了这些材料。

据有关单位计算,欧盟上述指令提出的要求,如果当下就开始实行,我国对欧盟出口的约120亿美元的机电产品就可能被拒之门外。

另外,规定于2004年7月1日生效的《欧盟海关打假法规》,规定了海关对涉嫌侵犯知识产权货物采取行动的条件和可采取的步骤。

我国某些DVD机等家电产品本来就存于知识产权的纠纷。

欧盟这项法规壹出台,有关产品的对欧出口将会遇到更多困难。

去年,欧盟仍修改了通用产品的安全指标。

新的指令已于今年1月15日正式实施。

该指令要求成员国市场监督部门加强市场监督环节中的信息通报和合作,当成员国市场监督部门发现某个产品有严重缺陷,存于可能危害消费者安全及健康的风险时,有权要求经销商将该产品撤出市场。

据有关方面透露,中国许多低压电器、玩具等产品本来就是欧盟重点监管的对象之壹。

前几年,我国壹直名列于欧盟通报的某些不合格产品产地的名单中,今后对中国出口产品的监测和管理肯定会更加严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