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沸石分子筛膜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沸石分子筛膜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1
沸石分子筛膜的合成研究进展
沸石分子筛膜的发展趋势是在多孔载体上合成 通量大、 分离系数高的担载复合膜, 这就要求制备的 膜超薄、 无缺陷、 无裂缝、 尽可能消除晶间孔。 在合成 过程中, 需利用有效技术对晶体的形状、 取向、 尺寸、 结晶度和结构进行调控。此外,为了便于工业化应 用, 还应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目前常见的合成方法有: 仿生合成法、 蒸汽相转 移法、 晶种法、 微波合成法、 脉冲激光蒸镀法、 水热合 成法等。根据 N aA 型分子筛载体的材质、 预处理方 法和沸石分子筛膜生长条件不同,其合成技术分为 两种。
水热合成法 水热合成法包括原位水热合成法 ( 又称原位晶 化法) 、 多次原位水热合成法和二次生长法。不同的 水热合成法适用于制备不同类型的分子筛膜。表 1 为典型的 N aA 型分子筛膜合成方法及渗透汽化性 能。
表 1 水热合成条件及膜的渗透汽化性能[1] 膜合成 A I2O 3∶SiO 2 N aO 2∶H 2O 1∶2∶2∶120 1∶2∶2∶120 渗透汽化性能 分离 因子
N aA 型分子筛膜 乙醇 /水 (M ES/ G FT) N aA 型分子筛膜 乙醇 /水 (M ES/ G FT) 聚酰亚胺 / 聚砜复合膜 表3 组件 乙醇 /水
渗透汽化操作成本比较 (水流量 100kg ・ h -1) 水平均通量 所需膜面积 膜使用寿命 膜组件成本 操作成本 / ( kg ・ m -2 /m 2 /a / ( 欧元 ・ 米 -2) / ( 欧元 ・ 年 -1) ・ h-1) 1 2 100 50 1 2 1 500 3 000 150 000 75 000
3-8] 是先在支撑体表面预涂晶种, 再 二次生长法[1, 置于合成液中水热晶化成膜。 在一定的晶化条件下, 晶种层可作为生长中心或提供晶核,从合成液中汲 取所需要的原料, 向各个方向生长填充晶体间空隙, 得到致密的分核形成过程, 有利于分子筛优 先在支撑体上生长, 从而形成致密的分子筛晶体层。 因此, 二次生长法可以大大缩短合成的时间, 更好地
工程师 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
! ! !"
上 海 化 工
第 !# 卷
控制晶体生长和分子筛膜的微观结构,减少晶体间 的空隙, 有效地控制膜层厚度。 引入晶种的方法有多 种, 包括浸涂法、 提拉法、 电泳法 等。晶种的大小对
[ 4]
一代渗透汽化膜材料。有机膜与 20 世纪 90 年代初 研究开发的 N aA 型分子筛膜相比,有机膜的通量 小, 化学稳定性、 热稳定性较差, 但膜组件的价格比 较低 (见表 3) 。相反, N aA 型分子筛膜通量高、 寿命 长, 这样大大降低了渗透汽化操作成本, 补偿其较高 的膜组件成本。 Phi l i ppe B i l l ard 等
2
沸石分子筛膜的应用
PV A膜组件 N aA型分子 筛膜组件
沸石分子筛膜的应用相当广泛,主要应用于物 质分离、 膜反应、 催化、 传感器、 微电子等诸多领域。 超薄的沸石膜在导体、 光学材料 (如光催化、 光开关、 激光聚集) 等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而定向沸石膜在 定向催化及光化学效应等方面有其独特的应用前 景。 2. 1 渗透汽化 (简称 P V) 渗透汽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由于 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对膜的亲和性差异、分子大小的 不同,从而导致在渗透汽化过程中各个组分的渗透 性能不同;渗透汽化分离技术不受汽液平衡关系的 限制, 在分离过程中仅汽化一种液体而非多种液体, 从而大大降低了能耗。所以渗透汽化过程以低能耗 实现传统分离方法难以完成的分离任务,例如采用 渗透汽化取代恒沸精馏操作, 通常可节能 1/ 3~2/ 3, 见表 2。 另外, 过程中不需加入其他溶剂, 清洁环保, 避免了污染。 1983 年第一套工业 PV 装置采用的有机膜是第
通过实验核算了商业化的
PV A 膜、 N aA 型分子筛膜的渗透汽化操作成本, 结 果表明, 采用 N aA 型分子筛膜渗透汽化操作成本仅 为 PV A 膜操作成本的 1/ 2, 所以 N aA 型分子筛膜具 有更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表2 膜 分离 体系 渗透汽化性能比较 W 水 操作 通量 K / ( kg ・ m -2 ( % ) 温度 / ・ h-1) 5 10 10 348 348 313 1. 10 2. 15 1. 70 分离 因子 >10 000 >10 000 240
[ 10]
支撑体上成膜有较大的影响,应选择合适的配方和 合成条件。 从表 1 可见, 二次生长法 (表 1 中有晶种的水热 合成法) 不仅合成时间短, 而且膜的渗透汽化性能大 大优于多次原位水热合成法。多次原位水热合成法 只能消除膜表面较大的缺陷,不能弥补膜层中的小 缺陷, 同时会增加膜层中厚度, 大大降低渗透通量。 因此在 N aA 型分子筛膜合成法中, 二次生长法具有 明显的优势。 1. 2 蒸汽相转移法 [ 9] 蒸汽相转移法 (干胶法) 较少用于合成 N aA 型 分子筛膜。蒸汽相转移法首先在支撑表面形成干凝 胶层, 然后加热沸腾含有机模板剂的水溶液, 凝胶晶 化成膜, 最后将膜在一定温度下干燥制成 N aA 型分 子筛膜。 该方法很难保证干凝胶全部晶化, 可能形成 几种不同的分子筛。 合成膜后再干燥去除有机物, 这 样在膜层中易形成较大的缺陷,即使进行多次干胶 合成也不能弥补这些缺陷,主要由于晶体生长发生 在已生成的分子筛膜上。
>10000
温度 时间 合成 晶 温度 W 水 通量 %) / / ℃ /h 次数 种 / ℃ ( ( kg. m -2 ・ h-1) 100 100 3 4 3 1 4 4 有 无 无 75 75 75 10 10 10 2. 2 1. 1 1. 1
2 000 400
1∶2∶2. 4∶144 100
第 !" 卷 第 # 期
上 海 化 工
$%"# 年 # 月
&’()#$%& ’$()&*%+ ,-./0123
! ! !"
情报调研
沸石分子筛膜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冯建立 李书珍 王磊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 上海 200237 )
摘
要
介绍了 N aA 沸石分子筛膜的合成方法以及 N aA 沸石分子筛膜在液体分离、 气体分离、 催化反应、 光学及光 催化反应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 提出了沸石分子筛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沸石分子筛膜 TQ 177. 1 N aA 型 合成 应用
第!期
冯建立等: 沸石分子筛膜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 ! !!
沸物的脱水同样具有优异的渗透汽化性能。 渗透汽化过程主要用于溶剂回收,可以通过 N aA 型分子筛膜 PV 装置与生产工艺耦合, 直接参 与生产过程。例如直接与发酵法制备无水乙醇工艺 耦合。 在这个工艺流程中, 发酵生物得到乙醇/水的 共沸物,采用 N aA 型分子筛膜 PV 装置进行渗透 汽化脱水制得无水乙醇, 可降低乙醇的生产成本。 在 巴西已经进行了该项目的中试,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该项技术将会给乙醇的生产带来重大突破。 此外, 在 M TB E 生产过程中用 N aA 型分子筛膜对 M TB E 与 甲醇混合物系进行分离,取得了很好的工业应用效 果。 采用 N aA 型分子筛膜蒸汽渗透脱水就是对气 态有机物进行脱水, 现有的 N aA 型分子筛膜已经完 全可以满足工业需要。但是对于一些要求更高的分 离操作, 例如含微量水的气态烃类 (开采的井口天然 气、 石油产品裂解气等) 脱水, 由于现有膜的膜层中 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这类分离还难以达到实际要 求; 另外, 在分离一些低沸点有机物/水混合物时通 常采用较低的操作温度, 这样采用现有的 N aA 型分 子筛膜进行渗透汽化时, 会降低其膜通量, 影响分离 效果, 例如采用渗透汽化进行甲缩醛脱水时, 考虑分 离效果、 能耗等因素, 选择操作温度为 50℃, 在这个 -2 -1[ 13] 温度下通量只有 0. 35 kg ・ m ・ h 。 所以现有的 N aA 型分子筛膜也难以满足此类分离需要。要满足以上 这些分离要求就必须减小膜层厚度, 减少膜层缺陷, 因此, 要制备更加薄且致密的 N aA 型分子筛膜需要 对高性能 N aA 型分子筛膜的合成方法以及支撑体 的设计制备技术作进一步的研究,使其具有更加广 泛的应用。 2. 2 气体分离领域的应用 1, 8] N aA 型分子筛膜的另一个应用领域是气体分离[ 。 [ 1] O kam ot o 等 在采用高性能 N aA 型分子筛膜分离气 体之前,将膜在真空状态、 173 K 下干燥了 3 d 以 上,干燥的膜在 378 K 下分离 H 2/ N 2、 H 2/ C O 2、 H 2/ SF 6 等, 分离因子分别为 4. 0、 5. 8、 10. 7, 均大于对应的努 森扩散系数 3. 7、 4. 69、 8. 54。 实验结果说明, 所使用的 N aA 型分子筛膜能够分离以上几种气体,但是分离 效果并不显著。主要由于 N aA 型分子筛的强亲水 性,即使放置在空气中的 N aA 型分子筛膜也会吸 水, 而水会大大降低膜的气体透过性, 影响膜的气体 分离性能。
第一作者简介: 冯建立 男 1974 年生
原位水热合成法是将硅源、铝源按照一定的比 例配制成合成液, 然后放入支撑体后, 在适宜的温度 下反应, 最后用去离子水清洗膜至中性并干燥。 这种 合成法所需的合成时间长 (48 h) ; 合成液在支撑体 表面随机成核, 制备出的分子筛膜难以连续致密。 为 了制得高性能的膜,通常要多次重复进行原位水热 合成[1-2]。
2. 3 沸石膜在催化反应方面的应用 沸石膜具有稳定的选择性,且具有分离和催化 双重功能, 这为其在新的催化过程应用提供了依据。 它不仅可以有选择地移去产物中的某一种组分来提 高受平衡限制的反应产率和选择性,还允许在同一 反应器中同时进行两个反应。 C asanave 等[14]研究了异丁烷在沸石膜上的脱氢 反应,发现应用 Si l i cal i t e-1 沸石膜反应器的转化率 比原固定床提高了一倍。Ikegam i等 [15] 还将 Si l i - cal i t e-1 沸石膜应用于乙醇反应中, 由于在发酵过程 中不断地将产物乙醇分离, 发酵的速度明显加快, 并 且不会因为乙醇浓度过高而使发酵菌失活。 2. 4 沸石膜在光学和光催化反应方面的应用 Shi mi zn 等 对 无 载 体 的 ZSM -5 沸 石 膜 表 面 用 3, 5- 二硝基 - L - 苯胺改性后,用于对消旋乳酸进 行分析, 将膜片固定在切线流装置内, 当消旋乳酸的 溶液在膜一侧循环流动时,大部分 L - 乳酸会移动 至膜的另一侧。 Jung 等 [16]利用纳米 TS-1 直接在玻璃载体上合 成了超薄( 0.7 μm) 透明的 TS-1 膜。由于 TS-1 粒 子粒径为 80 nm , 小于可见光波长 400 ̄700 nm , 而且 晶粒紧密堆积,使膜内无不透光的孔而表现出透明 的性质。沸石膜的这种透光性质可以用于高级光学 材料如光催化、 光开关、 小孔燃烧及激光聚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