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的消化
分组实验时,每个学生发给淀粉纸条两条,其中一条用唾液完全浸湿;另一条用清水完全浸湿,作为对照(唾液也可直接滴在纸条上)。
四、保湿,恒温5分钟
将上述两纸条分别放入两个小塑料袋中,作好标记,折转袋口。将塑料袋放进37℃恒温箱中(也可在贴身的衣袋中,或夹在腋下,以接近体温的温度保温5分钟已足。如气 温较高,则不必放于衣袋或腋下)。此项操作省去了恒温水浴的用具。
二.实验步骤:
1.将浆糊注入试管。
取两个试管,分别编号1和2,然后各注入2毫升浆糊。
2.取唾液。
用凉开水漱口,之后略微张开口,舌头抵在下颌门齿的下方,大约法3分钟后,将舌尖搁在小烧杯口上,唾液就会沿着下唇流入杯中。
3.向试管内分别滴入清水和碘液。
向1号管里滴入清水2毫升,向2号试管里滴入已准备好的唾液2毫升,然后振荡两个试管。
实验改进:
1、多组对照实验
依据下表设置多组对照,进行实验,验证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试管编号加入物质温度时间加碘液
1号试管淀粉糊2毫升、清水2毫升37℃10分钟2滴
2号试管淀粉糊2毫升、唾液2毫升37℃10分钟2滴
3号试管淀粉糊2毫升、唾液2毫升、2滴盐酸37℃10分钟2滴
4号试管淀粉糊2毫升、唾液2毫升100℃10分钟2滴
5.2号试管里的淀粉不是被唾液消化的,而是被唾液中的特殊物质一唾液淀粉酶消化了。
实验原理:
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糖溶于水后,一般无色,所以试管里的液体是透明的。我们细嚼淀粉类食物口中有甜味就是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的缘故。至于有的试管液体呈淡黄色,那里碘液颜色,不会影响实验效果。上面的变化改变了物质性质、是化学变化,这样的消化方式就是化学性消化。消化酶是进行化学性消化的关键物质。没有消化酶的参与,化学性消化就不能进行。要使消化酶充分发挥作用,就要让酶与食物密切结合。所以吃东西时要反复咀嚼。在口腔中,除了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性消化外,还有牙齿咀嚼、舌头搅拌,改变食物形状的物理性消化。需要说明的是:唾液淀粉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后还不能被人体吸收,必须到小肠,在胰麦芽糖酶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小肠吸收。至此,淀粉消化才彻底完成。
5号试管淀粉糊2毫升、唾液2毫升0℃10分钟2滴
实验结果:
除2号试管不变色外,其它各试管均变蓝色.
实验分析:
1、1号和2号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唾液,现象不同,证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2、2号和3号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酸碱度的不同,现象不同,证明唾液淀粉酶起消化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酸碱度。
实验失误的原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加入碘酒的量太多(碘酒使酶失活);
2.温度过低;
3.淀粉液浓度过高,太粘稠;
4.操作失误等。
思考:
你觉得平时吃饭是“细嚼慢咽”好?还是“狼吞虎咽”好?为什么?
--------------------------------------------------------------------------------
实验改进:
2、制备淀粉纸做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实验
一、制备淀粉浆糊
取1克干淀粉,加清水100毫升,调和均匀,搅拌煮沸,制成浆糊,冷却备用。如无烧杯等,用干净的小锅也可。
二、制备淀粉纸
把滤纸(或白报纸)放入浆糊中浸湿,捞起,贴在干净的玻璃或其它物体的平面上,晾干后揭下,贮存备用。
三、分别用唾液和清水浸湿淀粉纸
现象:细嚼馒头,感觉有甜味。
提出问题:口腔内的馒头为什么会变甜?
假设:口腔内发生了化学性消化。
实验:
实验目的:
说明口腔内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
实验材料:
大、小烧杯、试管、清水、水浴锅、碘液、制好的淀粉浆糊。
实验过程:
一.制备淀粉浆糊:
实验课前,取1克干淀粉放在烧杯里,加清水100毫升,调和均匀,置于三角架上,搅拌,煮沸,制成浆糊,冷却待用。
四.整理实验台:将用过的烧杯、试管冲洗干净,放回原位。
注意事项:
1.实验用淀粉糊代替馒头、米饭。淀粉糊浓度为千分之一。
2.取的唾液一定要是沿下唇淌下来的,不能取粘液或唾沫,否则实验不明显。
3.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如果淀粉糊经实验后加碘不变色,说明淀粉糊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有甜味的糖。
4.两支试管在加碘液前先看一看里面液体有什么区别?(约10分钟后看结果)
3、2号与4号、5号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的不同,现象不同,证明唾液淀粉酶起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4、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结论: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消化淀粉,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所需要的条件是适宜的酸碱度和适宜的温度。
--------------------------------------------------------------------------------
4.水浴。
将两个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水浴10分钟后,同时取出,冷却。
5.加碘液。
向冷却后的两个试管中,各滴入2滴碘液,振荡。
三.学生实验:
观察:1号试管中的浆糊变成了蓝色,为什么?(答:淀粉遇碘变蓝。)
2号试管中的浆糊没有变蓝,为什么?(答: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结论: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口腔内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
五、加碘液(或稀释碘酒),观察实验反应
取出两纸条,分别滴加碘液,浸润两纸条。此时可以看到,用清水浸湿过的纸条变成了蓝色,而用唾液浸湿过的纸条没有变成蓝色,对比十分明显。
六、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