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DPSIR模型的低碳城市发展评价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基于DPSIR模型的低碳城市发展评价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Evaluation on the Low-carbon City Development based on DPSIR Model
—— —The Case of Jiangsu Province
ZHU Xia1,2, LU Zheng-nan2 (1. Nanxu College,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Jiangsu 212003, China;
低碳经济提出的发展目标。对及时、准确掌握城市经济运行状况、生态环境发展状况,确保低碳经济系统始终运行在良性轨道
上,研究科学、全面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论文综合运用低碳经济、低碳城市
等相关理论,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框架,构建低碳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赋
目前,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低碳理论层面,而关于 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实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 段,研究成果较少,李晓燕、邓玲等(2010)从经济系统、科技 系统、社会系统、环境系统构建包括 27 个评价指标的城市低 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 我国四个直辖市进行实证分析。马军等(2010)以经济发展、产 业发展、科技发展、社会支撑和环境支撑 5 个层面构建包括 31 个一级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以东部沿海 6 个省市为样本对 象,具体评价各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碳含量。王赢政等(2011)构 建了基于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环境、低碳能源、低碳理 念及低碳政策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杭州市进行实证 分析。从系统论角度研究,低碳城市建设涉及经济、社会、环 境、资源等各个领域,是一类非线性反馈系统,具有开放性与 多样性的特征,其核心目标是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高效的城 市经济,其关键是控制碳源、调配碳流、构建碳汇,实现城市 - 社会- 经济- 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低碳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1. DPSIR 概念模型 DPSIR 概念模型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 1993 年提出,并为欧洲环境局(EEA)所发展。近年来,该模型已逐 渐成为判断环境状态和环境问题因果关系的有效工具,具有综 合性、系统性、整体性、灵活性等特点。在 DPSIR 概念模型 中,“驱动力”(Driving Force)是指资源环境变化的潜在原因, 主要指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和产业的发展趋势;“压力” (Pressure)是指人类活动对其紧邻的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 是环境的直接压力因子;“状态”(State)是指环境在上述压力
基于DPSIR模型的低碳城市发展评价研究
基于DPSIR模型的低碳城市发展评价研究
— ——以江苏省为例
朱 霞1,2,路正南2
(1. 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2.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摘 要: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实现途径,低碳城市是伴随着
权重 0.0712 0.0410 0.0210 0.0601 0.0412 0.0290 0.0369 0.0295 0.0301 0.0200 0.0800 0.0485 0.0125 0.0200 0.0130 0.028 0.0100 0.0110 0.0400 0.0500 0.0550 0.0600 0.0320 0.0610 0.0350 0.0410 0.0230
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联合组建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 会(IPCC),开始对气候变化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在全球第 四次气候评估报告中指出,过去 50 年全球气候变暖超过 90%
收稿日期:2012- 06- 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71173094);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项目编号:2010- 2- 9);
表 1 低碳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 准则层 驱动力指标 A1
压力指标 A2




状态指标 A3




影响指标 A4
响应指标 A5
指标层 人均 GDP A11/ 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A12/ 元 人均工业增加值 A13/ 元 城市能源消费总量(标煤)A21/ 万吨 单位 GDP 能耗(标煤)A22/ 吨 人均能耗(标煤)A23/ 吨 人均用电量 A24/ kWh 人均用水量 A25/ m3 每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量 A26/ 辆 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 A27/ m2 地区 GDP 碳排放强度 A31/ 吨 人均碳排放量 A32/ 吨 石油 / 煤炭 / 天然气比重 A33/ % 可再生能源比重 A34/ % 第三产业比重 A35/ % 第二产业比重 A36/ % 社会劳动生产率 A41 空气综合污染指数 A42 环境空气质量 2 级标准的天数(年)A43 公众对低碳城市的认知率 A44 能源系统效率 A51/ % 低碳能源使用率 A52/ %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A53/ % 污水排放达标率 A54/ %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A55/ % 环境保护投资支出 A56/ 万元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A57/ m2
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330介:朱 霞 (1981- ),女,江苏盐城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技术经济与管理;
路正南 (1960- ),男,江苏常州人,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下所处的状况,主要表现为区域的生态环境污染水平;“影响” (Impact)是指系统所处的状态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影 响;“响应”(Response)过程表明人类在促进可持续发展进程中 所采取的对策和制定的积极政策,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 污染、增加投资等措施[4]。
2. 构建低碳城市发展评价指标 基于 DPSIR 概念模型,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针 对性等原则,采用问题驱动的模式对低碳城市建设进行系统、 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摸清社会经济活动、问题、状态、影响、 措施之间的因果关系,参阅相关文献资料[4],并结合江苏省低碳 经济发展情况,低碳城市建设情况以及相关专家的建议,建立 江苏省低碳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如表 1 所示。
·115·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3 年第 1 期
的可能性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有关[1- 2]。城市作为全球经 济中最活跃的部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中心,城市人均能源 消费为农村人均能源消费的 3 倍左右[3]。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 已近 50%,预计到 2050 年会提高到 75%左右,城市无疑将成 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平台,发展低碳城市是实现建设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实现途径。在低碳城市建设 过程中,应尽快建立起一套科学量度现阶段城市发展的评价指 标体系,将对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江苏省作为 我国人口密度最高、能源资源总量相对匮乏的省份,同时当前 江苏城市化率已达到 57%,按照我省“十二五规划”的要求, 未来 5 年这一数字将达 63%。根据低碳城市内涵特征、结合江 苏实际情况,构建一套简便、合理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对低碳城市发展水平进行科学全面评价,对促进江苏省低碳城 市的有序、健康发展,实现全省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 实指导意义。
本文采用“驱动力- 压力- 状态- 影响- 响应”的概念模型 (简称 DPSIR 模型),从“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如何应 对”的因果关系,构建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 各评价指标进行客观赋权,运用主成分投影法,对江苏省 13 个地级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计算得到了 各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排序结果,以期为江苏省的低碳城市建 设以及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Key words: Low carbon city; DPSIR model; City economy; Low carbon economy
近几十年来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气候变化已经对人类的生 活乃至生存产生了严重的威胁。从 1970 年开始,国际上关于 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的学术研究受到广泛关注,1988 年,世界
权,克服了多指标评价中主观确定权重的缺陷。利用主成分投影法评价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并以江苏省 13 个地级市为例,对
其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江苏省低碳城市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低碳城市;DPSIR 模型;城市经济;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292X(2013)01- 0115- 04
2. School of Management,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Jiangsu 212003, China)
Abstract: Developing low carbon economy is a realization route for the mitigation of global warming and constructing resource-conserving society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Low carbon city is accompanied by a low carbon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target. For the timely, accurate information on the health of the urban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ensuring that low-carbon economic system is always running in benign orbit to study the low -carbon c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 is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Comprehensive use the theories of low carbon economy and low carbon cities, based on the "driving forcespressure-state-impacts-responses" model framework, the paper established the index system to evaluate low-carbon city development. By adopting entropy method to evaluate index weight,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 of subjectively defined weight in multiple index evaluation. Applying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projection method in evaluation of low -carbon city development level, by empirical analysis of 13 regional-c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evaluating comprehensively the low-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of 13 regional-cities.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the suggestions about low-carbon city development of Jiangsu Province are put forwar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