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植物妈妈有办法》优秀教案1

人教部编版《植物妈妈有办法》优秀教案1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植物妈妈有办法人教(部编版)3 植物妈妈有办法文本分析:文本分析本文以诗歌的形式介绍了植物用什么方法来传播种子。

全诗共5节,按照“提出问题——具体介绍——提示观察”的思路展开。

第1节激发学生思考:植物用什么办法传播种子;第2~4节分别讲蒲公英靠微风吹拂传播种子、苍耳靠动物的皮毛传播种子、豌豆靠阳光照射后种子从豆荚中蹦跳出来传播种子;第5节讲只要细心观察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从植物妈妈的办法中,学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有趣,生发了解更多植物知识的愿望,培养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根据诗歌内容,课文中配有相应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同时告诉小读者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很多,仔细观察就能得到更多的知识。

本课的突出特点是拟人手法的运用,把植物和种子分别当作“妈妈”和“孩子”来写。

“妈妈——孩子”这样的关联,易触动儿童的情感世界,易激发想象、引发思考,读起来亲切、有趣,易于调动小读者的阅读兴趣。

学习这篇课文,应该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注意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把向书本学习和向大自然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1.会认“植、如”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为、得”,会写“法、如”等10个字,会写“办法、如果”等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炸开”用词的准确。

有能力的学生可以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4.激发观察植物、了解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借助图片、关键句、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说清楚课文介绍了哪几位植物妈妈,它们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植、如”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为、得”,会写“法、如”等10个字,会写“办法、如果”等9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1节。

1.识记生字词,理解第1节的内容。

2.在朗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关于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引入。

导语:同学们,你们有跟随爸爸妈妈出去旅行吗?(生答:有)那你们是怎么去的呢?(生答:乘飞机、坐高铁、自驾出行)同学们出行的工具真多呀!其实,植物也能旅行,它们怎么去旅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植物传播种子的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朗读提示:注意重读“植物”“办法”两个词语。

(2)引导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预设:植物妈妈的办法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叫“植物妈妈”?植物妈妈在做什么时有办法呢?课文会写哪些植物妈妈呢?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过渡:同学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小精灵,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吧!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着课件,听老师读一读。

1.播放有关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配乐动画,教师伴随优美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导学:从刚才的画面中,你认识了哪几种植物?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出示词语:蒲公英、苍耳、豌豆。

齐读词语。

3.自读课文,读中识字。

(1)出示自读要求:①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②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比比谁的方法好。

③小组内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由小组长为他/她贴上小星星;没达到要求的,再把课文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朗读,合作识字,教师巡视指导。

预设①: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闭上眼睛想一想,闻一闻,听一听,试试在读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读的是“……”,我好像看到了……,闻到了……,听到了……,摸到了……预设②:我会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记“植、如、纷、粗”等字;我会用换偏旁的方法记“炸、识、底”等字;我在老师的备课本上认识了“备”这个字。

(3)出示课件,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识字认词。

植物如果旅行准备纷纷带刺底下炸开离开观察知识粗心得到四海为家(4)学习课文中的多音字。

①让学生在多音字“得”下画上记号,看看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得”字的读音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句子)●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蒲公英的种子飞得多远啊!预设:先认识“得”字的三种不同的读音děi/dé/de,再读句子。

②让学生在课文中找找还有哪些多音字(“为、降、乘”等),做记号,并给这些多音字组词。

预设:要重点练习读准多音字“为、得”,强调在具体语境中据义定音。

考虑到学生对“得(dé)、备、刺、察”比较生疏,因此可以多读读“就得(děi)、得(dé)到、准备、带刺、观察”5个词语。

还可以在新语境中巩固字音,比如,读读“非得、还得、可得”“得到、得意、心得”“跳得高、长得美、写得好”“备课、完备、备用”“鱼刺、小刺、刺耳”“海底、到底、底下”“察看、观察、察觉”;读准轻声词语“知识、认识、见识”,还可以再读读“识字、识别、常识”。

◆写字指导①让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10个字的结构特点,想想怎样把字写漂亮。

②请5名平时书写比较规范的学生上台在黑板上的田字格(课前粘贴好)里范写,其他学生在书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③指导学生书写。

预设:重点指导“它、娃、更”的笔顺。

“它”的下部先写撇,再写竖弯钩;“娃”的右边由两个“土”组成;“更”的第六笔是竖撇。

指导“脚”的部件组成。

个别学生可能会把“脚”的单耳旁错写成双耳旁,单耳旁是横折钩、竖,双耳旁是横撇弯钩、竖。

“脚”要写得错落有致。

“脚”和“法”中都有“去”,但大小不同。

“去”在“脚”中小,因为“脚”由三个部件组成且笔画多,而“去”在“法”中大。

因为笔画的长短疏密不同,“娃”注意横间距相等,长短不取齐。

“如”和“娃、她”都是女字旁,因为“如”右边是“口”,笔画少,竖短、形方,所以女字旁要大些。

“如、知”都是右边有“口”,右边“口”和左边“口”写法上略有不同:左“口”小,居上中部,如“吓、呀”;右“口”稍大,居中下部,如“如、知”。

④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5)怎么分辨“它、她、他”?同学间相互交流。

三、读思结合,整体把握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2.课堂交流,汇报自学成果,用“读了课文,我知道了……”的句式汇报。

教师指导:可以是课文内容,也可以是词语、诗歌的有关知识等。

(如: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植物妈妈在传播种子方面有很多办法;我知道了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我知道了这是一首诗歌,诗歌一共有5个小节;我知道了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动脑思考,就会增长许多知识。

)3.学习课文第1节。

过渡:同学们的发现可真不少,学新课文就该这样多动脑、勤思考。

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1节诗。

孩子长大了,都要离开妈妈,四海为家。

人和牛马都有脚,可是植物怎么离开妈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节,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

(1)师生交流。

预设:①什么是旅行?(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

)你和爸爸妈妈出去旅行过吗?去的哪里?(如北京故宫、杭州西湖等。

)怎么去的呢?(乘飞机、坐火车、自驾游。

)②“孩子”指的是什么?(植物的种子。

)“长大”指的是什么?(种子成熟了。

)③孩子们为什么要告别妈妈?引导学生理解什么叫“四海为家”。

(种子到处生根发芽,所以到处都是它们的家。

)④这里植物的种子去旅行是出去玩吗?(不是,是种子被传播到各个地方。

)这些孩子远行前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对于离开妈妈独自旅行,孩子们又会有哪些憧憬呢?(学生展开想象练习说话)(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和问句的读法,读出疑问的语气。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旅行/又用什么办法?(3)教师范读,学生跟着教师齐读第1节,注意读好停顿、重音、节奏、语气。

(4)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孩子对志在四方、独立生活的憧憬与期盼。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植物妈妈就用她聪明的方法传播着种子,让绿色铺满了大地,装扮着我们的生活。

生活中,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正在旅行的植物宝宝呢?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眼睛哦!下节课,我们就跟着几个植物宝宝去旅行吧!今天的这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朗读了诗歌,重点学习了诗歌的第1节。

我们也大致了解了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好方法。

大家的表现都很不错,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学习生字的好方法。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同桌间交流。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1.课后练习,语言积累。

把这首诗歌读给家人听一听,请他们提一提建议。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炸开”用词的准确。

3.激发观察植物、了解植物奥秘的兴趣。

借助图片、关键句、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能说清楚课文介绍的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出示本课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

植物如果旅行准备纷纷带刺底下炸开离开观察知识粗心告别降落伞得不到四海为家蹦着跳着2.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3.学生齐读课文,然后完成填空。

(课件出示)课文向我们介绍了____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它们分别是____。

板书:蒲公英苍耳豌豆4.图文对应贴一贴。

导语:在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三种植物,现在老师这里有这三种植物的图片,谁能将图片正确地贴在黑板上相应名字的下面?(学生上台贴图片)二、创设情境,理解内容过渡: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和豌豆妈妈分别是怎么帮助自己的孩子旅行的?小朋友们一定和老师一样非常好奇,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1.自由朗读课文第2~4节,边读边画出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好方法。

思考:你最喜欢哪一个植物妈妈的办法?愿意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去旅行?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探究和感悟。

预设(1):学生最喜欢蒲公英妈妈的办法(第2节)。

①学生从课本插图中找到蒲公英妈妈,并说说她的办法。

②学生朗读,教师出示第2节内容。

思考:课文中是怎么写蒲公英妈妈传播种子的?③课件出示降落伞图片和蒲公英种子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降落伞”是指蒲公英的种子。

④课件出示风吹蒲公英,蒲公英的种子飞出的动图,帮助学生理解“乘”是“借助交通工具或牲畜出行;坐”的意思。

说一说:乘风——乘飞机、轮船、马、火车……⑤课件演示蒲公英种子随风飘扬的情景,理解“纷纷”的意思。

A.教师描述:风婆婆温柔地吹着蒲公英妈妈,孩子们你出发了,我也出发了,大家一个接一个地出发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