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ppt课件2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ppt课件2


b
ΔH1 < ΔH2
ΔH1 = -a kJ/mol ΔH2 = -bkJ/mol
C(石墨 s )
C(金刚石 s ) ΔH = +700 kJ/mol
➢ 石墨与金刚石哪个能量高? ➢ 石墨与金刚石哪个更稳定? ➢物质的性质与具有的能量的关系?
小结: 1、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
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
2、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放热反应, 体系能量降低, H为“-”或小于
❖ 2)在方程式后写下ΔH的数值和单位注明△H 的 “+”、“—” ,方程式与ΔH用空格隔开。
❖ 3)系数的意义 ——物质的量(整数或者分数) 同一化学反应中,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 量数不同, △H也不同。化学计量数加倍,△H 也要加倍。
❖ 4)一般不写反应条件;不标明生成沉淀“↓”或 气体“↑”符号。
❖ 一化学、反反应应过热程中所焓释变放或吸收的能量,
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1.符号: ΔH 2.单位:kJ/mol 或 kJ•mol-1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
思考1:
体系
- +
环境 放热反应中
➢ 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
降低?
降低
➢ 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
降低?
升高
➢ 规定放热反应的ΔH 为“-”, 是站在谁的角度?体系还是环境?
体系
思考2: △H<0时反应 放 热 △H > 0时反应 吸 热
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认识
宏观角度-----从物质内能上认识
△H= E(生成物总能量) - E(反应物总能量)
微观角度----从本质上认识
△H= E(吸) - E(放)
1molH-Cl形成时放出431kJ的能量
所以,1molH2和1molCl2反应生成2molHCl时, 放出431kJ×2-(436kJ+243kJ)=183kJ的能 量。 如实验测得1molH2和1molCl2反应生成 2molHCl时放出184.6kJ的能量,该反应的反
应热为:184.6kJ/mol
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 化学方程式 H142(.9gk)+J/Im2(go)l1=2001=0k℃=Pa===2HI(g) △H=-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1、热化学方程式包含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两个 部分,二者缺一不可。
❖ 2.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哪几点?
❖ 1)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常用s、l、 g表示固体、液体、气体。稀溶液用aq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一.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化
学 反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按能量变化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2.常见的放(吸)热反应
放热反 应
1.金属与酸的反应 2.可燃物的燃烧反应 3.酸碱中和反应
4.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1.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的反应
形成化学键 释放 能量
观察下列示意图:
HH
436 kJ/mol Cl Cl
243kJ/mol
H
H
+
+
Cl
Cl
H Cl 431 kJ/mol
H Cl
➢你能否计算出H2+Cl2=2HCl是吸热还是 放热反应?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微观解释:
1molH-H键断裂时吸收436kJ的能量
1molCl-Cl键键断裂时吸收243kJ的能量
吸热反应 2. 用C 、H2 、CO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3.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课题一]
化学反应为什么伴随 着能量的变化?
☆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能量去考虑
能量
能量
反应物总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
E反>E生
生成物总能量
反应过程
放热反应
E反<E生
反应物总能量
反应过程
吸热反应
从化学键的变化角度解释为什么化学 反应中存在能量变化? 断开化学键需要 吸收 能量,
❖ 2、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前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 ❖ 而不表示微粒的个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 3、在热化学方程式后需注明△H 的“+”、“—”及其数
值。 ❖ 4、 △H热的化数学值方大程小式必的须正与误方判程断式—中—的“物三质查前法的”化学 ❖ 计量数对应,其单位为kJ/mol 。
❖ 1、检查是否表明聚集状态。
❖ 2、检查△H 的“+”、“—”是否与吸热、放热一致。
❖ 3、检查△H 的数值是否与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对应。
从化学键角度 Q吸>Q放, 反应吸热 △H 为“+”或大于0
(微观)
Q吸<Q放, 反应放热 △H 为“-”或小于0
从物质总能量 E反>E生, 反应放热
角度(宏观) E反<E生, 反应吸热
E(吸)代表反应物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 E(放)代表生成物成键时放出的总能量
吸热反应: △H 为“+”或△H >0 放热反应: △H 为“-”或△H <0
[课题二]
如何在化学方程式中反 映其热量变化?
200 ℃
H2 ( g )+I2 ( g ) ==== 2HI ( g ) ΔH = -14.9kJ/mol 101 kPa 2H2(g)十O2 (g)=2H2O(g) △H=-483.6kJ/mol
❖ H2(g)+1/2O2(g) = H2O(g) △H=-241.8 kJ/mol
❖ H2(g)十1/2O2 (g)=H2O(l) △H=-285.8kJ/mol
H2O(l) = H2(g)十1/2O2 (g) △H=+285.8kJ/mol
➢与化学方程式相比,以上方程式有哪些不同?
二、热化学方程式
反应物总能量0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吸热反应, 体系能量升高, H为“+”或大于0
3、反应热 H数值上等于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 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 能量之差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 1、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分别以s 、l、g 、aq表 示
❖ 固态、液态、气态、稀水溶液),不再写“↑”、 “↓” “△”符号, 反应热绝大多数是在25℃、101kPa条件下 测定。
❖ 5)当反应逆向进行时,1mol 水蒸气反应生 成1mol CO 和1mol H2,需要吸收 131.5 kJ的热量。写出此反应的热 化学方程式。
❖ S(g)+O2(g)=SO2 (g)
❖ S(s)+O>2(g)=SO2 (g)
❖ 则a
反应热: 指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符号: △H
反应热 △H 数值上等于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
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之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