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综合自然地理学课件——人类与自然地理系统相互作用
综合自然地理学课件——人类与自然地理系统相互作用
第一节 人类与自然地理系统相互作用过程
❖ 人类与自然地理系统相互作用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其相互作用
的规模和深度、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效果,都发生了一 系列的变化。据此,可将人类与自然地理系统相互作 用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
表 1: 不同阶段的特点
比较项目 采集渔猎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化阶段 人地协调阶段
❖ 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以电子计算机、激光、光导纤维等 为内容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逐步迈入信息技术时期。新技术、 新能源和新材料的发展和应用,给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 斗争中增添了新的力量,它将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新飞跃,影 响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对经济增长和社 会进步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一阶段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是: 一方面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有利于解决工业化阶段造成 的环境问题,新的技术应用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 率。
人们把树木砍倒、晒干,然后放火烧,再播 种旱谷等作物,这就是“刀耕火种”。
"刀耕火种"是利用积聚在热带雨林中的矿物 营养发展生产的方式,也是用火去消灭杂草与 除去病虫害的方法。"刀耕火种"不外在浩瀚的林 海中开了一个小小的林窗,种两三年谷子后又 弃置,森林很快又恢复了,对各种生物的生存 并不影响,是一种"森林与农地"轮作的好方法。
空间尺度 个体、部落范围 区域、国家范围 国家、洲际范围 洲际、全球范围
哲学思考
无中心
追求
追求
追求
“是什么”? “为什么”? “将发生什么”?
对自然态度 拜物主义
天定胜人
人定胜天
人地和谐
生产技术 采集渔猎
农业技术
工业技术
信息技术
经济水平
融于天然 食物链中
初级水平 (农业为主)
高级水平 (工业与服务
业为主)
由于机器系统的出现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生产突飞猛 进,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各种生活和享受的物品不 断地被生产出来,涌进市场;发电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 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水、陆、空交通线的建设, 大都市的涌现,将世界各地连为一体。工业文明的兴起、为 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丰富的物质资料和精神养料。
➢ 一方面通过积极地改造自然、合理规划、美化 环境,创造了有利于人类生活然资源,忽视
对环境的保护,造成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恶化后果,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 由于这一原因,促使人们迫切地去研究人类与 自然界的相互作用关系,探讨人类社会与自然地理 环境协调发展的正确方向和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优化水平 (决策与管理水平)
环境效果
无污染
环境缓慢退化 环境污染
与环境协调进化
人地关系 依附自然
顺应自然
征服自然
与自然“共生”
一、采集渔猎阶段
❖ 人类早期的原始群落几乎和动物一样,靠自然的恩赐生 活。
❖ 其食物来自猎获的其他动物和采集的野果,水取自河、 湖,衣服是植物纤维、动物皮和羽毛制作的。这些资源 依季节而更新并且没有感到枯竭。原始人生活的范围很 狭窄,使用的生产工具极为简陋,主要是石器棍棒和弓 箭等。当时虽然已有用火的证据,但对火的利用是极其 原始的。他们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不大,而人 群的分布和人口数量则更多地受地理条件如气候、植被 以及动物种群的限制。
另一方面,新技术应用于环境管理系统、环境监测和 污染控制系统,可大大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效率,促进环境 保护工作。但是,它可能带来新的环境问题。如发达国家 发展新型产业,可能把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传统产业转 移到发展中国家。就某一地区而言,城市发展新兴产业, 传统工业向农村转移。这样,将使污染由发达国家向发展 中国家转移,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其次,新技术、新材料 的应用,也将产生相应的环境效应,有许多因素是难以预 料的。
❖ 在这个时期,人对自然界是完全依附的,人与自然的关 系处于原始的协调状态。
二、农业社会阶段
❖ 距今约1万年,人类学会了种植作物和饲养家畜,开始出现 了农业和畜牧业,从此人类从狩猎、游牧的生产方式过渡到 农业生产,这在人类发展史上是一次重大的变革。
❖ “刀耕火种”是人类最早的农业技术。为了发展农业和畜牧 业,人们砍伐和焚烧森林,开垦土地和草原,因此最早被使 用而遭到破坏的是肥沃的土层,在没有森林和草被保护的地 方受到河流的冲刷,特别是人类使用了犁和比人力强几倍的 牲畜以后,对土地开发利用的效率提高了。与此同时,也加 重了土壤的侵蚀,尤其是当土地开发逐步由平原、丘陵转向 山地以后,土地的侵蚀也日愈严重。
人们使用了新的能源——化石燃料(如煤、 石油),促进了工业和农业的迅猛发展,也大大加 强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利用能力。
首先由于工业生产的发展,加强了各种资源 (矿产资源、能源、水源等)的开发和利用。其次, 人们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了土地资源 的垦殖利用。
工业的蓬勃兴起,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这种高 速增长一方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奇迹,同时也对人类生 存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如地表物质产生强烈流动,几十万 种人工合成化学物质进入水圈、大气圈,大量工业废物产生 并进入环境,大大超过了环境的容量,严重地污染着周围的 环境,影响了人类的生境、生活活动和健康,出现了许多公 害病。
到了近代,人口倍增、森林减半,"刀耕 火种"的"森林与农地"轮作的周期大为缩短,森 林难以恢复,山地水土流失严重,造成了生态 环境的退化。
三、工业化阶段
18世纪以后,以纺织业和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爆 发了工业革命。许多国家随着工业文明的崛起,由农业社会 过渡到工业社会,工业文明涉及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 面。
在这个阶段里,人类在人地关系这对矛盾中逐步占据 了优势地位。由于过分夸大主观能动作用,人类办了一系列 违背自然规律的蠢事,走上了一条以牺牲良好的人类生存环 境为代价来换取高速经济发展的道路,并且不得不耗费巨额 资金去治理已被破坏的环境。
严重的工业污染 工业废水染红将军渠
四、人地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阶段
第十章
人类与自然地理系统相互 作用关系
人类是自然地理系统(自然地理环境)演 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自人类出现以来,就通 过生产劳动与周围的环境发生联系,进行物质 和能量的交换。自然地理环境为人类生存和发 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人类的各种生产 活动又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自然地理环境,这种 影响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 而日益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