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财政学 第1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财政学 第1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能,解决过去财政的“缺位”与“越位” 问题。
第三节 财政职能
2008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工作的六个要求: 一是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是有效抑制物价过快上涨; 三是切实抓好农业生产; 四是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五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六是精心做好保障民生工作
08年经济工作要处理好的六大关系
三、政府干预失效
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干预,但政府干预并非 总是有效的。政府的运行总是以政治权力 为基础和前提,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 权力不能创造财富,却可以支配财富,甚 至凌驾于经济之上支配经济,这正是政府 机制的缺陷和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
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
一是政府干预未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是虽然达到了干预的目标,但成本太高,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一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控制通胀的关 系; 二是当前发展和中长期发展的关系; 三是总量和结构的关系; 四是内需和外需的关系; 五是局部和全局的关系; 六是发展和改革的关系
一、财政职能与政府职能
财政是为实现政府职能服务的,财政职能 决定于政府职能,是政府职能的经济体现。
政府和财政的职能范畴同其所处的经济体 制环境直接相关。
2.表现形式
③市场垄断 在市场机制下,每个主体的行为都无法影响或左
右市场价格,自由竞争使得资源配置达到最优, 如果存在市场垄断行为,则经济主体之间的地位 不平等,要素流动受阻,市场失衡且失灵。 ④信息不充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消 费都属于个人行为,都不可能掌握必要的信息。
提供公共物品是所有国家公共部门的职责,财政 部门实际上是通过收支形式为各公共部门供给公 共物品筹措资金并有效使用资金,最终目的是满 足社会公共需要。
⑵社会公共需要的范围
1.国家行使其政治职能,保障社会政治经济秩序 稳定及正常运转的需要。如行政、国防、公检司 法、外交等。(纯粹的社会公共需要)
2.国家行使其社会职能,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及提 高人们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的一些公益性、基础 性条件的需要。如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 障、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基础产业、 支柱产业和高风险产业等。(有的属纯粹的公共 需要,更多是属于介于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之间 的准社会公共需要)
(二)我国财政概念的演变
1.早期用“度支”、“国计”、“国用”等词来 概括财政现象。
2.19世纪90年代,财政一词由日本传入我国。 在戊戌变法(1898年)“明定国事”诏书中首次 出现“改革财政,实行国家预算”的条文。自民 国开始,以“财政”命名官方机构,称“财政 部”。20世纪40年代旧中国中华书局出版的《辞 海》对财政概念的解释是:“财政谓理财之政, 即国家或公共团体以维持其生存发达为目的,而 获得收入,支出经费之行为也”。这已是引用西 方国家公共财政定义而进行的表述。
四、公共财政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公共财政是适应市场经济 体制要求的财政模式。因此,我国财政改 革的目标模式,是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国家 的经验,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
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
1.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精神, 重新认识财政概念。
2.澄清对公共财政认识的若干误区。 3.构建公共财政模式的基本要求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切实转变政府职
二、政府干预和财政介入
3.针对垄断,政府一般通过法律手段、行 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来解决。
自然垄断:在某一行业由于在生产上具有 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为了避免由于无谓 竞争而引起的经济资源浪费,在某一地区 只需由一家企业进行独家经营的垄断局面。 如水、电、气、铁路、电信等。
对自然垄断行业来说,竞争反而会造成低 效率,因而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公共服务性。
3.保障市场经济顺利高效运行所必需的各种调控 措施、政策及服务等方面的需要。
第二节 财政概念
一、 财政概念的历史演变
(一)西方国家财政概念的演变。 1.财政一词最早于13——15世纪出现在拉丁文中,意为
结算支付期限、支付款项、确定罚款支付等。 2.16世纪财政一词传入法国,意为公共收入。17世纪演
――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的商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 益而不能排除其它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 中获得利益。
非竞争性: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 的增加。满足个别人 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这些问题是市场经济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固 有的缺陷或不足,西方经济理论将它们统 统称为“市场失灵”或“市场缺陷”。
2.表现形式
①公共产品 指一类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物品。如国防、
路灯。 ②外部效应 指某一个体在从事经济活动时,给其它
个体造成了消极(负效应)或积极(正效 应)的影响,却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或没 有取得应有报酬的情形。
二、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 行为
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具体含义:
1. 财政是一种分配活动,属于分配范畴。
是广义的分配,既包括关乎社会再生产的 资源配置即生产要素的分配,也包括关乎 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收入分配。
2.财政活动的主体是政府(或国家)。财 政表现为政府的集中性分配活动,是一种 政府行为。
(二)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必要性
3、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调节社会投资方向和经 济结构。(例如,通过财政投资和补贴,兴办或大支持有 外部效益的事业,通过税收限制有外部成本的事业等。)
4、通过安排中央与各地方财政之间的分配比例,确定部 门与地区间的资源配置。
三、收入分配职能
(一)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和目标 分配是财政被赋予的基本功能。分配包括两个层
⑥宏观经济总量失衡。最明显的表现是通货膨胀、 高失业率、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等
二、政府干预和财政介入
1.公共产品存在的地方,属于非市场经济领域, 针对“免费搭乘”现象,政府可以运用政治权力, 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者――――公众课税,取得财 政收入,并由此获得公共产品的价值补偿。
2.针对外部效应,政府主要是从纠正企业和个人 的经济行为入手。产生负外部效应的企业行为应 当征税,或制定排污标准或采取限价措施;有正 外部效应的行为,实施财政补贴。
次:一是对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初始分配;二是 对社会经济活动中已经进行或完成的各种财富和 收入分配的结果所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调整或 再分配。在市场经济下,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主 要是指后者。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就是通过收入再分配 机制,重新调整由市场决定的收入和财富的分配, 达到社会认为的“公平”和“正义”的分配状态, 即实现公平分配。
3.混合物品: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 品特征的物品。具有非竞争性,排他性。
(二)公共需要
⑴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
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 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 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 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的,具有不可分 割性,必须由政府集中组织来满足。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的基础是市 场,而不是政府。只有在市场失灵的领域 和市场残缺的情况下,政府的介入才是必 要的。这就决定了政府的职能只能是解决 市场不能解决或解决不好的事项。
二、资源配置职能
(一)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和目标
资源配置,广义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是 指生产要素的配置。资源配置即运用有限的资源 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及技术结构和地 区结构。
二、政府干预和财政介入
4.针对信息不充分,政府所要做的就是向社会提 供有关商品供求信息、价格趋势以及宏观经济运 行和前景预测资料。
5.针对分配不公,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财政转移 支付方式解决。如个人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 等税收;社会福利、社会救济
6.针对宏观经济总量失衡,政府可采取一系列宏 观调控措施解决。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结合 使用。
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正确理解政府与市场的关
系,明确财政的一般概念,掌握财政的基本职能。 【重难点提示】 本章为重点章节,必须全部掌握 【授课时数】 6课时 【授课内容】 政府与市场 财政概念 财政职能
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
一、市场失灵 1.概念:所谓市场失灵,就是说完全依靠
3.财政活动的主体或目的是提供公共物品 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财政作为一种以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方式或 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性的资源配置一样, 目的都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
4.财政分配的对象是一部分国民收入,即 主要是剩余产品价值。
三、财政的一般概念
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 民收入的收支活动,并通过收支活动调节 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并使他们相协调, 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以及经济稳 定和发展的目标。
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达到社会福利的最 佳状态。
即在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市场机制能充 分配置资源,但在一些特殊领域或场合, 市场机制本身不能得以有效的发挥,或即 使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也无法达到符 合整个社会要求的正确的资源配置结果。
两重涵义
一是单靠市场机制不能达到优化社会资源 配置的目的;
二是对那些以社会目标为主的活动,市场无 能为力。
2.社会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 差别共同享用的需要,一社会成员享用并 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社会成员在满足公共需要是也要付出代价(如 交税或付费,因此西方财税理论将税收称为公共 物品的价格),但其规则不是等价交换,付出与 所得是不对称的。
4.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来自社会 产品的剩余部分。
三是未达到干预目标或虽实现了干预目标, 同时又产生了未预料到的副作用。
政府失效的表现形式
具体的表现形式: 1.提供经济信息不及时或失真。 2.决策失误 3.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如强
制摊派、强制执行。
四、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
(一)公共物品 1.公共物品: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