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高一(下)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3.0分)1.下列哪组物理量全部为矢量()A. 速度、时间、质量B. 路程、力、平均速度C. 加速度、力、路程D. 速度、加速度、位移2.下图中不是测量国际制中的基本物理量的仪器是()A.秒表B.弹簧测力计C. 托盘天平D. 毫米刻度尺3.春节期间,梓涵跟随家人从杭州剧院出发导航去杭州东站。
导航地图提供了三条路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公里”、“公里”、“公里”指的都是位移大小B. 备选方案三,整段旅程平均速度约为C. 推荐线路的“23分钟”为时间间隔D. 研究汽车过某个路牌的时间,可以将其看成质点4.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1s速度达到3m/s,则()A. 在这1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B. 在这1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C. 在这1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是3mD. 汽车的加速度是5.一只蜗牛沿着弧形菜叶从右向左缓慢爬行,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菜叶对蜗牛的弹力大小一定不变B.菜叶对蜗牛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不变C. 菜叶对蜗牛的作用力大小一定不变C.菜叶对蜗牛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不断减小6.如图所示为一个地球仪模型,其上有A、B两点,其中B点位于赤道上,现使得地球仪绕图示转轴匀速转动,用a、ω、v、T分别表示加速度、角速度、线速度和周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7.已知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自转周期为T,地球同步卫星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有关同步卫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卫星的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B. 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C. 卫星运行时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为D. 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等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8.如图所示,B为线段AC的中点,如果在A处放一个+Q的点电荷,测得B处的场强E B=48N/C,则()A.B.C. 若要使,可在C处放一个的点电荷D. 把C的点电荷放在C点,则其所受电场力的大小为9.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B与一灵敏静电计相接,极板A接地.下列操作中可以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的是()A. 极板A上移B. 极板A右移C. 极板间插入一定厚度的金属片D. 极板间插人一云母片10.质量为60kg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用定滑轮装置将质量为m=40kg的重物送入井中.当重物以2m/s2的加速度加速下落时,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10m/s2)()A. 200 NB. 280 NC. 320 ND. 920 N11.一个人站立在商店的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向上加速,如图所示,则()A. 踏板对人做的功等于人的机械能增加量B. 人对踏板的压力大小等于人所受到的重力大小C. 人只受重力和踏板的支持力的作用D. 人所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左12.诸暨陈蔡镇是我省有名的板栗产地。
如图为老乡敲打板栗的情形,假设某一次敲打时,离地4m处的板栗被敲打后以4m/s的速度水平飞出。
已知板栗的质量为20g,(忽略空气阻力作用,以地面为零势能面),则关于该板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水平飞出时的重力势能是B. 落地时的机械能为C. 在离地高1m处的势能是其机械能的D. 有可能击中离敲出点水平距离为5m的工人13.如图所示,带电荷量之比为q A:q B=1:3的带电粒子A、B以相等的速度v0从同一点出发,沿着跟电场强度垂直的方向射入平行板电容器中,分别打在C、D点,若OC=CD,忽略粒子重力的影响,则()A. A和B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2B. A和B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C. A和B的质量之比为1:1D. A和B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114.在空间中水平面MN的下方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由MN上方的A点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从B点进入电场,到达C点时速度方向恰好水平,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AB=2BC,如图所示.由此可知()A. 电场力为3mgB. 小球带正电C. 小球从A到B与从B到C的运动时间相等D. 小球从A到B与从B到C的速度变化量相等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15.以下案例中可能出现失重现象的是()A. 匀速率骑行在凹型桥上B. 车在拱形桥上行驶C. 绕地球运行的空间站D. 人在运行的电梯里16.在一光滑水平面内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物体从t=0时刻起,由坐标原点O(0,0)开始运动,其沿x轴和y轴方向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前2 s内物体沿x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后2 s内物体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但加速度沿y轴方向C. 4 s末物体坐标为m,4D. 4 s末物体坐标为m,217.升降机底板上放一质量为100kg的物体,物体随升降机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移动5m时速度达到4m/s,则此过程中(g取10m/s2)()A.升降机对物体做功5800JB.合外力对物体做功5000JC. 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800JD. 物体的机械能增加5800J 18.图中的实线表示电场线、虚线表示只受电场力作用的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粒子先经过M点,再经过N点,则可以判定()A. M点的电势高于N点的电势B. 粒子在M点的电势能小于N点的电势能C. 粒子在M点的加速度大于在N点的加速度D. 粒子在M点的速度小于在N点的速度三、实验题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0分)19.用如图 1 所示装置来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回答下面问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A.连接沙桶和小车的细绳应与长木板保持平行B.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C.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D.平衡摩擦力时,将空的沙桶用细绳通过定滑轮拴在小车上(2)本实验中把沙和沙桶的总重量当作小车受到的拉力,当测得某一次小车连同车上的重物的总质量M=450g时,则图 2 的物体中能用来取代沙和沙桶的是______.(3)实验得到如图 3 所示的一条纸带,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50Hz,从O点开始每5 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在纸带上依次标出 0、1、2、3、4,5 个计数点,表格中记录的是各计数点对应3 ______cm(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试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0.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水平正方形桌面距离地面高度为h,将橡皮筋的两端固定在桌子边缘上的两点,将小球置于橡皮筋的中点,向左移动距离s,使橡皮筋产生形变,由静止释放后,小球飞离桌面,测得其平抛的水平射程为L.改变橡皮筋的条数,重复实验。
(1)实验中,小球每次释放的位置到桌子边缘的距离s应______(不同、相同、随意)(2)取橡皮筋对小球做功W为纵坐标,为了在坐标系中描点得到一条直线,如图乙所示,应选______为横坐标(选L或L2)。
若真线与纵轴的截距为b,斜率为k,可求小球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使用题中所给符号表示)。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7.0分)21.把一个二价正离子从大地表面(电势为零)移至电场中的A点,电场力做功6eV,再从电场中的A点移至电场中的B点,电场力做功为-8eV.求A、B两点的电势。
22.为了提高运动员奔跑时下肢向后的蹬踏力量,在训练中,让运动员腰部系绳拖汽车轮胎奔跑,已知运动员在奔跑中拖绳上端与地面的高度为1.2m,且恒定不变,轻质无弹性的拖绳长2m,运动员质量为60kg,汽车轮胎质量为12kg,汽车轮胎与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3,如图甲所示,将运动员某次拖胎奔跑100m当做连续过程,抽象处理后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
求:(1)运动员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a及跑完100m所用的时间t(2)在加速阶段绳子对轮胎的拉力大小F及运动员与水平地面间的水平作用力大小f。
23.如图所示为一传送装置,其中AB段粗糙,AB段长为L=0.2m,动摩擦因数μ=0.6,BC、DEN段均可视为光滑,且BC的始、末端均水平,具有h=0.1m的高度差,DEN是半径为r=0.4m的半圆形轨道,其直径DN沿竖直方向,C位于DN竖直线上,CD间的距离恰能让小球自由通过,在左端竖直墙上固定有一轻质弹簧,现有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球,小球质量m=0.2kg,压缩轻质弹簧至A点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和弹簧不粘连),小球刚好能沿着DEN轨道滑下。
求:(g取10m/s2)(1)小球在D点时的速度大小;(2)小球在N点时受到的支持力大小;(3)压缩的弹簧所具有的弹性势能。
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A、速度是矢量,时间和质量是标量。
故A错误。
B、路程是标量,力和平均速度是矢量,故B错误。
C、加速度和力是矢量,路程是标量,故C错误。
D、速度、加速度和位移都是矢量,故D正确。
故选:D。
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矢量与标量的显著区别是矢量有方向,标量没有方向。
要掌握各个物理量的矢标性。
2.【答案】B【解析】解:A.秒表测量的是时间,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是基本物理量,故A错误;B.弹簧测力计测量的是力,在国际单位制中,力不是基本物理量,故B正确;C.托盘天平测量的是质量,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是基本物理量,故C错误;D.毫米刻度尺测量的是长度,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是基本物理量,故D正确。
故选:B。
解答本题关键掌握: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基本单位有三个:米、千克、秒,其他单位是导出单位或常用单位,长度、质量、时间是国际单位制中三个基本物理量。
本题的解题关键要掌握国际单位制中三个基本单位,要注意基本物理量与基本单位的区别,不能混淆。
3.【答案】C【解析】解:A、三条线路起点和终点相同,故三条线路方案的位移相等,“6.8公里”、“7.8公里”、“6.5公里”指的都是路程。
故A错误;B、不知道位移,不能求出平均速度,故B错误;C、图中推荐线路的“23分钟”为时间间隔,故C正确;D、在研究汽车在地图上的实时位置时,汽车大小可以忽略,故汽车可以看成质点,故D错误;故选:C。
明确位移和路程的定义,明确位移为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而路程是指实际轨迹的长度;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时可以看作质点;明确时间和时刻的定义,知道时间间隔对应一个过程,而时刻对应一个瞬间;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知道限速限制的是瞬时速度。
本题考查位移与路程、质点、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等,对于物理学中相近知识点要注意准确理解,掌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4.【答案】B【解析】解:AB、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可得:==m/s=1.5m/s,故A错误,B 正确;C、汽车在这1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为:x=t=1.5×1m=1.5m,故C错误;D、根据加速度公式可知:a==m/s2=35m/s2,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