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冶金动力学基础.ppt

冶金动力学基础.ppt

冶金反应动力学的发展
目前,除了用动力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研究冶金过程的速率和 机理外,还进一步向冶金反应工程学领域发展。 使得某些复杂 的冶炼过程有可能进行多因素分析和计算机自动控制
2.1 化学反应的速率
化学反应的速率式
对于大多数化学反应,根据反应的质量作用定律,速率可
表示为:
反应级数(要经过实验测定)
物质的扩散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积的物质的量(mol)亦称为物
质流或称传质速率,其单位是 mol m2 s,1 单位时间通过某截面积的物质
的量则称为扩散流,mol/s。
2.2 分子扩散及对流传质
2.2.1 分子扩散
菲克定律
c x
常量 稳定态的扩散,称为菲克第一定律。扩散通量表达式:
2.3.2 化学反应成为限制环节的速率式
因气体吸附发生的化学反应是由反应气体分子的吸附、吸
附物的界面化学反应及气体产物的脱附三个环节所组成:
H2 FeO(s) FeO H2(吸) FeO H2(吸) Fe H2O(g)(吸)
吸附 化学反应
Fe H2O(g)(吸) Fe(s) H2O(g) 脱附
作图法:分别用c,1nc,1/c等对t作图,呈直线关系的,即 为所求反应的级数
2.1 化学反应的速率
反应速率常数
k与T、Ea的关系: 对于k0有相近值的不同反应,活化能愈小,则在一定温
度时的k就愈大,即反应趋向于沿着活化能较小的途径进行。 活化能愈大,k受温度的影响就愈强烈
2.1 化学反应的速率
现任意选择a,b,c三个变数,则由上3个方程可得出其余未知 数d、e、f的值:
2.2.2 对流扩散
C1
C2
umber):它即上述导出c2的准数, 它表征流体运动特征:
Re<20-30是层流流动, Re>20-30,则是紊流流动, 这时L是被环流的物体的直径。对于管内的流动,Re的临界值 为2100-2300。
2.2 分子扩散及对流传质
扩散系数
扩散系数D是浓度梯度
的扩散通量,它是体系局部状
态的函数,和T、p及体系的局部成分有关。
根据爱因斯坦公式
式中 —原子的平均平方移动距离,它是原子单位跳跃 的长度;t—原子两次移动的平均时间。
2.2 分子扩散及对流传质
原子间平均移动距离 Δ2=r2,代入爱因斯坦公式:
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 物理吸附:范德华引力 化学吸附:化学键力,化学吸附主要发生在固体
表面的所谓活性点上。固体表面的微观凸出部分的 原子或离子的价键未被邻近原子饱和。具有较高的 表面能,常是化学吸附的活性点
2.3.1 朗格缪尔吸附等温式
当分压为 (Pa)的气体A在固体表面进行吸附时, 可用下述吸附反应式表示:
2.2 分子扩散及对流传质
有效扩散系数De:
孔隙度
迷宫系数,氢还原赤铁矿
0.04 0.238
当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比孔隙直径大一个数量级时,可认 为克努生扩散在起主要作用,压力能显著地提高介质内气体 的扩散速率。当分子平均自由程远小于孔隙直径时,加大压 力的作用则不显著
2.2.2 对流扩散
传质系数:
在有对流运动的体系中,如果气(流)体在凝聚相的表面附 近流动,流体的某组分向此相的表面扩散(或凝聚相表面的物质 向流体中扩散),流体中扩散物的浓度是c,而其在凝聚相表面 的浓度(界面浓度)是c*,则该组分的扩散通量与浓度成正比可 表示为:
J (c c)
传质系数
2.2.2 对流扩散
化学反应成为限制环节
v

k
H

2
H
即v
2

kH2 KH2 1 KH2
pH 2 pH 2
dx RT dx
低浓度区内迁移。 自扩散:纯物质体系中的扩散。是因同位素的浓度不同,发生了熵变 互扩散或化学扩散:当溶液中有浓度梯度存在时,发生的扩散。它是一种 原子在其他种作为基体的原子中的相对扩散。原子的这种迁移导致体系的 组成均匀。
上述两种扩散均属于分子扩散,发生于静止的体系中。
对流传质或紊流湍动传质:在流动体系中出现的扩散。它是由分子扩散和 流体的分子集团的整体运动(即对流运动),使其内的物质发生迁移。
化学反应速率常数 k f (T , p)
反应的速率的表示:一般用速率常数来表示,把它视为
反应物浓度为1单位的反应速率。
2.1 化学反应的速率
反应级数的确定
尝试法:将实验测定的各时间反应物的浓度代入速率的各 积分式中,试探其中哪个积分式求出的k是不随时间而变化, 则该式的级数就是所求反应的级数。适用于不太复杂的反 应特别是冶金中的反应
)
x0
c c
J (c c)
(有效边界层)
D/
临界流速:使边界层的厚度趋近于零时的流速。
2.2.2 对流扩散
在相界面处(X=0),流体的流速为零,而且 c / t 0
应用菲克第一定律:
2.2.2 对流扩散
在高温下,界面反应速率远比扩散速率为快,因而界面浓 度c*是反应的平衡浓度,可用c平表示:
(1)反应物对流扩散到反应界面上; (2)在反应界面上进行化学反应; (3)反应产物离开反应界面向相内扩散。
A
B
2 冶金动力学
多相反应过程速率的限制性环节:
反应过程是由物质的扩散和界面化学反应诸环节 组成的串连过程,其中速率最慢或阻力最大,对总反 应速率影响很大的环节是反应过程速率的限制性环节
扩散控制:传质过程慢于界面化学反应过程,此时 界面化学反应达到或接近化学平衡态
单位面积上被A分子占据的面积分数为:
单位面积上,未被分子A占据的面积分数为:
2.3.1 朗格缪尔吸附等温式
当吸附达平衡时,吸附反应的平衡常数
从而
朗格缪尔吸附等温式
吸附反应的速率正比例于被 吸附的A所占的面积分数
吸附反应速率常数
反应的级数跟pA或aA的大小有关。 当K A pA 1时,是零级; 当K A pA 1时,是1级。
J D c D c D c c0
x
x
x
一维
变量 非稳定态 的扩散,称为菲 克第二定律。扩 散通量表达式:
三维
扩散层有化 学反应
2.2 分子扩散及对流传质
在选定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即体系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 量的交换条件)下,解菲克第二定律微分方程,可得出
f (t, x,c) 0 的数学表达式:
te l / u
2.2.2 对流扩散
(3)量纲分析法
对于有紊流运动的高温流体,可采用以相似理论为基础的 模型法。
当气体环流特性尺寸为L的固体物时,传质系数可表示为 下列函数关系式:
根据π定理,上式可写成 代入各物理量的单位
2.2.2 对流扩散
π是量纲一的量,其指数为零,因此对于m、s、kg的幂指数有:
2.1 化学反应的速率
多相化学反应的速率式
由于在体系内相界面上进行,所以在其速率式中要引人相 界面的面积(A,m2)这一因素。对于多相反应,当反应为一级 反应,有:
2.2 分子扩散及对流传质
什么是扩散? 扩散是体系中物质自动迁移、浓度变均匀的过程。它的驱动力是体系内存 在的浓度梯度或化学势梯度( dc c dc )促使组分从高浓度区向
2.2.2 对流扩散
2)谢伍德准数(Sherword number):表征流体的传质特性, 是上述c1,c3的组合,即
它对无流动的外扩散及层流层的内扩散有恒定值,与被环 流的物体形状有关,对于球形物的扩散,其值为2。
3)施密特准数(Schmidt number):表征流体物理化学性质 的准数,是上述c3的倒数1/c3。
Ea的求解: a活化能不随温度改变时,以不同温度下得出的lnk对1/T作 图,斜率为-Ea/R,截距为k0
b活化能随温度改变时,则1nk与1/T的关系是曲线。可从曲 线上的温度点作切线,由切线的斜率得出该温度的活化能
2.1 化学反应的速率
可逆反应的速率式
对于可逆反应 净反应速率为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
界面化学反应:界面化学反应过程慢于传质过程
2 冶金动力学
研究冶金反应动力学的目的
a了解反应在各种条件下的组成环节(机理)及其速率表达式; b导出总反应的速率方程,确定反应过程的限制环节; c讨论反应机理及各种因素对速率的影响; d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控制反应的进行达到强化冶炼过程, 缩短冶炼时间及提高反应器生产率的目的。
对于理想气体,Sc=1。
2.2.2 对流扩散
诸准数间的关系
气体Sc=1,而上式可写成
上式两边取对数:lnSh=1nK十alnRe, 以测定的1nSh对lnRe作图,由直线的参数 可得到常数K、a。直线上的折点相当于层 流转变为紊流流动时,Re准数的临界值。
对于环流固体表面的气体,由实验得出 Sh=0.54Re1/2代入Sh及Re准数的参数, 经简化:
当t=0时,c=c0.而I=ln(c0-c平)
(流体内物质扩散速率的积分式)
通过实验测得各时间的浓度c,以
对时间t作图,
由直线斜率
求出传质系数β与有效边界厚度δ
2.2.2 对流扩散
(2)表面更新理论
对于半无限非稳定态 的一维扩散,菲克第 二定律的解:
在x=0处,对x微分
2.2.2 对流扩散
体积元与相界面接触时间te内,平均扩散通量为
2.2.3 小结
物质的扩散
分子扩散 (静止体系)
c 常量,菲克第一定律 t
c 常量,菲克第二定律 t
(一维)
对流扩散 (对流体系)
(三维) (模型法)
2.2.3 小结
扩散的驱动力
分子扩散:浓度梯度 对流扩散:相内浓度与界面浓度之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