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病学】唾液腺常见疾病
28
第三节 唾液腺粘液囊肿
最常见的唾液腺瘤样病变。
• 病因:
外渗性囊肿: (80%以上)导管、腺体破坏,无 上皮衬里,由创伤引起;
储留性囊肿:导管阻塞。上皮衬里
• 临床表现:
– 粘液囊肿:下唇、舌尖腹侧,半透明浅蓝色 小水泡。容易咬破,流出蛋清样透明粘稠液 体
– 舌下腺囊肿:青少年多见,三种表现,穿刺
程中的挤压,可造成瘤细胞外溢,所以,精细的手术操 作是避免复发的重要措施之一。
• 病因:导管阻塞,唾液排出不畅
– 局部因素:导管口损伤,疤痕愈合; – 结石、异物:远端导管扩张 – 导管系统过长、狭窄。
14
临床表现
• 多为单侧受累,也可双侧,不明确起病时间; • 腮腺区反复肿胀,多与进食有关, • 晨起时感腮腺区发胀,挤压有“咸味”液体从导管
口流出,顿感轻松; • 检查:腮腺区轻微肿胀,导管口发红,流出粘稠蛋清样
第十二章 唾液腺常见疾病
Salivary Gland Diseases
口腔颌面外科教研室
1
唾液腺(涎腺)
大涎腺 腮腺(parotid gland):浆液性
下颌下腺(submandibular gland):浆液 性腺泡为主的混合性腺泡
舌下腺(sublingular gland): 小涎腺(minor salivary gland):
活动度可,基底不粘连 5 腭部/下颌后区肿瘤动度差 6若其生长迅速,疼痛,粘连,面瘫—恶性变。
39
巨大腮腺多形性腺瘤(良性)
40
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
41
巨大腮腺多形性腺瘤(恶性)
42
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B超,CT,磁共振 等影像学检查可做出大致诊断。细针吸细胞学 检查有助于诊断。
18
临床表现
• 20-40岁中、青年人多见。
• 堵塞症状:进食时颌下腺区肿 胀和疼痛。
• 炎症表现:急性发作时,颌下 区肿胀,皮肤颜色正常,颌下 腺导管口红肿,挤压腺体,有 脓液溢出。转为慢性后,发生 进食后反复肿胀,腺体呈硬结 性肿块。双合诊可扪及导管结 石。
• X线:颌下腺90%可见,腮腺 透射,小涎腺病理查见
19Biblioteka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特点:堵塞、炎症症状、双合诊
• 辅助检查:确诊需作影像学检查,下颌下腺结石 可拍下颌横断合片(导管前部结石)及下颌下腺
侧位片(导管后部及腺体内的结石)。对于已确 诊的唾液腺涎石患者,一般不作涎腺造影。
• 鉴别诊断:
– 舌下腺肿瘤:舌麻、舌痛(持续性),无堵塞症状、 X线(一)
轻,皮肤潮红 挤压导管口有脓液或胶冻状液体流出 发病间隔不等,数周或数月发作一次不等 部分青春期后可自愈
11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腮腺造影(末梢导管呈点
状、球状扩张,排空迟缓。主导管及腺内导管无
异常) 鉴别: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常双 侧同时发生;伴发热,肿胀更 明显,腮腺导管口分泌正常。 无反复发作史
• 舌下腺囊肿:手术切除舌下腺,残留囊壁不
致造成复发。口外型囊肿,口内入路切除舌下 腺,吸尽囊液,囊壁不处理,加压包扎。
33
第四节 唾液腺肿瘤
34
发病特点
1 .不同腺体的发病率:腮腺80%, 下颌下腺 10%, 舌下腺1%,
小唾液腺肿瘤9%.
2. 良恶性比例:腮腺—75%:25% 颌下腺—55%:45% 舌下腺—10%:90% 小唾液腺—40%:60%
有粘液丝
29
舌下腺囊肿
1.单纯型: 一侧舌下区 囊壁菲薄,成浅紫蓝色 扪之柔软有波动感 可扩展至对侧,重舌 复发
2 口外型 : 颌下区肿物,触诊柔软,与皮肤无粘连,不可 压缩。体位性增大,穿刺粘液
3 哑铃型 :口内舌下区及口外下颌下区均可见囊性肿物
30
31
诊断与鉴别诊断
• 诊断:不难,需鉴别如下疾病:
– 颌下腺肿瘤:无进食肿胀或下颌下腺炎症发作史,进 行性长大
– 颌下间隙感染:牙痛史并能查及病源牙、分泌液正常、
无堵塞史
20
治疗
原则
去除涎石,消除阻塞因素 尽最大可能保留颌下腺功能器官 颌下腺功能丧失或功能不能逆转 消除病 灶
21
治疗
• 保守治疗: 适应证 很小的涎石 方法 刺激唾液分泌,促其自行排出 柠檬酸棉签 维生素C片 酸性水果或食物
– 原发性Sjogren综合征:干燥性角膜结膜炎,下唇小涎腺局灶 性涎腺炎
– 继发性Sjogren综合征:确认类风湿关节炎或其它结缔组织疾 病,具有上述原发性综合征一个或以上标准
• 多为主观症状,多种检查手段并非特异,因此,必须 根据多项检查结果,排除其它疾患所致的类似症状后 综合分析,协助诊断。
•
• 又名混合瘤,属于上皮源性肿瘤。肿瘤性 上皮+粘液样/软骨样间质组成,组织病 理形态学上多样性表现。
• 涎腺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腮腺, 其次为腭部的小涎腺和颌下腺。
• 是具有侵袭性的良性肿瘤。 因此该瘤属于
临界瘤。
38
临床表现
1 好发腮腺,其次颌下腺,腭腺,舌下腺极少见 2 30~5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3 多为无痛肿块,生长缓慢,病程长 4 质地中等硬,界清,结节状,高软低硬
8
治疗
• 应针对全身状态、病程阶段,采取相应治 疗措施,病人的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 抗生素选择 患侧腮腺导管口分泌物细菌 培养及药敏实验,有针对地选用抗生素。
• 局部治疗,保持口腔卫生。
• 切开引流
– 指征:皮肤暗紫,凹陷性水肿,跳痛、压痛点、 穿刺见脓,导管溢脓、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明显
– 方法:局麻,“S”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 组织及腮腺咬肌筋膜,置引流条
35
3.不同肿瘤好发部位 沃辛瘤,嗜酸性腺瘤—腮腺 腺泡细胞癌,涎腺导管癌—多腮腺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多腭部小涎腺 管状瘤—90%于唇腺 磨牙后腺肿瘤—粘表多见 舌下腺肿瘤—腺样囊性癌 多原发性肿瘤—腮腺常见
4 .不同肿瘤性别比—混合瘤,粘表多见于女性 沃辛瘤多见于男性
36
诊断
1 临床诊断:通过询问病史和查体 可初步诊断肿瘤的性质
腭、唇、磨牙后、颊 咽、鼻腔、上颌窦 舌下腺与小唾液腺黏液性腺泡为主的混合 性腺泡
2
唾液腺与人体功能
吞咽
消化
味觉
语言
口腔粘膜防护
龋病预防
常见的唾液腺疾病主要有:唾液腺炎症、舍格伦 综合症、唾液腺肿瘤及瘤样病变等
3
第一节 唾液腺炎症
性质 细菌性(化脓性) 病毒性 特异性
部位
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及小唾液腺
除术。
17
涎石病与颌下腺炎
• 涎石病:腺体内或导管内钙化沉积,导致唾液排 出受阻、继发感染。
• 部位:多发生于颌下腺、其次腮腺、偶见于小涎 腺 ,舌下腺极少见
• 颌下腺多见的原因: – 导管较长,弯曲,自下向上走行,唾液逆重力 运行 – 唾液成分(富含黏蛋白,唾液较黏滞,钙磷浓 度高、钙盐容易沉积)
7
诊断和鉴别诊断
• 临床表现,全身中毒反应及局部穿刺,抽出脓液 而确诊。
• 辅助检查 血象高,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不宜作腮腺 造影,以免促使感染扩散。
• 鉴别诊断:
– 咬肌间隙感染:肿胀中心及压痛点位于下颌角部,张口 受限,导管口 无红肿,分泌清亮
– 流行性腮腺炎:多发生于儿童,有传染接触史、双侧发 生,导管口无红肿,淋巴比例 增高
• 保守治疗:热敷等理疗,1%毛果芸香碱、
Vitc片含服
9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Chronic recurrent parotitis
病因
腮腺的先天性结构异常 自身免疫功能低下 细菌逆行性感染 成人复发性腮腺炎由儿童复发性腮腺炎迁延不愈而来
10
临床表现
以5岁左右常见,男多于女 腮腺反复肿胀不适,肿胀较流行性腮腺炎
4
唾液腺炎 Sialadenitis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慢性颌下腺炎和涎石病
5
一、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acute pyoginic parotitis)
病因
• 以前——腹部大手术后,称手术后腮腺炎(现已 少见)
• 慢性腮腺炎急性发作或邻近组织急性炎症扩散, 腮腺损伤
成人与舍格伦综合征:多见于中年女性,无自 幼发病史,常有眼干、口干等结缔组织疾病。
12
治疗
急性期,按炎症处理原则治疗 慢性期,腺体按摩,促进导管分泌通畅 保持口腔卫生 增强抵抗力,防止感染,减少发作次数
13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chronic obstructive parotitis)
液,有时有粘液栓子。 病程久者,腺体萎缩,颊粘膜 下扪及腮腺导管呈条索状;
• 腮腺造影:导管狭窄, 部分扩张似腊肠状。
15
诊断和鉴别诊断
• 诊断:临床表现+造影(结石、主导管、 叶间、小叶间导管部分狭窄,部分扩张、 呈腊肠样改变)
• 鉴别:
– Sjogren综合征 :多为中年女性,有口干、 眼干等结缔组织疾病,造影片上以末梢导管 点球状扩张为特征
• 病原菌:金葡菌为主,其次为链球菌
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机体抵抗力下降时——逆行性感染腮腺
6
临床表现
• 常单侧发病; • 红肿热痛,以耳垂为中心; • 导管口红、挤压有脓性分泌物; • 脓肿形成向相邻组织间隙扩散,穿破腮腺筋膜及
相邻组织,外耳道,翼腭窝、咽旁、颌后、下颌 角区,甚至通过颅底扩散到颅内,危及生命。
– 成人复发性腮腺炎:有幼儿发病史,主导管、 叶间小叶间导管无变化,末梢导管呈散在点、 球状扩张。
16
治疗
• 保守治疗:
– 成人患者如发现有结石、导管口狭窄,则去 除结石,扩张导管口,药物冲洗(碘甘油、 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