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医大师张琪中医治疗癫狂精神分裂症病例

国医大师张琪中医治疗癫狂精神分裂症病例

国医大师张琪中医治疗癫狂精神分裂症病例癫狂是指精神错乱、神志失常的疾病。

“癫”以抑郁症状为主,如醉如痴,如愚而无知,喜静恶动、面壁呆坐等,俗称文痴;“狂”表现为兴奋为主,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狂叫乱喊、打人骂人,俗称武痴。

癫狂即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狂躁或抑郁型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

癫与狂都是精神失常的疾患。

癫证以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为特征。

狂证以喧扰不宁,躁妄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

因二者在症状上不能截然分开,又能相互转化,故癫狂并称。

本证多见于青壮年。

本证在古代医术中早有记载,且对其病因病机及治疗均有较系统的描述。

到了明代王肯堂始将其详细分辨,提出了癫狂与痫的不同,如《证治准绳·癫狂,痫论》指出:“癫者或狂或愚,或歌或笑,或悲或泣,如醉如痴,言语有头无尾,秽洁不知,积年累月不愈。

”“狂者,病之发时猖狂刚暴如伤,寒阳明大实发狂骂詈,不避亲疏。

甚至登髙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非力所能,或与人语所未尝见到之事。

”“痫病发则昏不知人,眩仆倒地,不省高下,甚而瘛疯抽掣,目工视,或口眼呙斜”,或口作六畜之声。

给后世辨证治疗提示了正确方向。

【病因病机】癫狂的病因病机,是以阴阳失调,七情内伤痰气上扰,气血凝滞为主要因素。

《素问·宣明五气论篇》说:“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博阳则为癫疾”。

《难经·二十难》说:“重阳则狂,重阴则癫。

”这说明机体阴阳平衡失调,不能互相维系,以致阴虚于下,阳亢于上,心神被扰,神明逆乱而发癫狂。

此外,痰浊蒙蔽心神,或气血凝滞,导致脑与脏腑之气不相连接而形成癫狂的病机也是极为重要的。

【辨证论治】癫狂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气郁痰火,阴阳失调。

其病变在肝、胆、心、脾。

临床首应区分癫证与狂证之不同。

癫证表现为精神抑郁,沉默痴呆,喃喃自语。

治疗当以疏肝理气,化痰开窍及养血安神,补养心脾为主。

狂证表现为喧扰打骂,狂躁不宁。

治疗当以镇心祛痰清肝泻火,或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为主。

二者在临床上表现有所不同,但是又不能截然分开。

癫证可以转化为狂证,狂证日久往往又多转为癫证。

故癫证在初发时多属实证。

宜以清热涤痰,疏肝理气或者以安神定志为主。

如病情久久不愈,正气渐衰,应根据气血阴阳亏损的不同予以健脾益气,滋阴养血,等法以调理之,如有淤血内阻,又当活血化淤。

(一)癫证1.痰气郁结型症状: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语无伦次或喃喃独语,喜怒无常,不思饮食,舌苔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开窍。

方药:方取定志丸合顺气导痰汤加减。

常用处方:党参15克,茯神15克,石莒蒲15克,郁金15克,姜半夏,制南星各15克,枳实,香附12克,白金丸9克(分二次吞服)。

如患者夜不能安寐,可加用枣仁15克,夜交藤30克,枕中丸12克(包煎)。

如不寐易惊,烦躁不安,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此乃痰郁化热,上扰心神,治以凊热化痰,方取温胆汤加减。

大便不畅者,加大責9克,玄明粉9克(分二次冲服)。

如逐渐出现髙声吵嚷,动手毁物,则为火盛欲狂之征,当从狂证论治。

2.心脾两虚型症状:深思恍惚,魂梦顛倒,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肢体困乏,饮食衰少,舌色淡,脉细无力。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方取甘麦大枣汤合养心汤加减。

处方:党参,黄芪各15克,炙甘草10克准小麦30克,大枣6个,丹参15克,远志10克,五味子15克,川芎,当归,赤白芍各12克,柏子仁,酸枣仁各15克,紫石英30克,如胃纳明显减少,可加砂仁,白蔻仁,各6克,神曲30克。

(二)狂证1.痰火上扰型症状:病起急骤,先有性情急躁,头痛失眠,两目怒视,面红目赤,突然狂乱无知,逾垣上屋,骂詈叫号,不避亲疏,或毁物伤人,气力逾常,不食不眠,舌质红绛,苔多黄腻,脉象弦大滑数。

治法:镇心涤痰,泻肝清火。

方药:以生铁落饮为主方。

方中生铁落重镇降逆,胆南星,贝母,橘红,等清涤痰浊,莒蒲,远志,茯神,朱砂宣窍安神,二冬,玄参,连召,养阴凊热,如痰火壅盛而舌苔黄腻,甚者,同时用礞石滾痰丸泻火逐痰。

脉弦实,肝胆火盛者,可用当归龙荟丸泻肝清火。

如属阳明热盛,大便秘结,舌苔黄糙,脉实大者,可用加减大承气汤以荡涤秽浊,清泄胃肠实火,烦渴引饮,则加石羔知母以凊热。

如神志较清,痰热未尽,心烦不寐者,可用温胆汤,合朱砂安神丸以化痰安神。

若火势渐衰,而痰浊留恋,神志不清,其状如癫,则按癫证论治。

2.火盛伤阴型症状:狂病日久,其势渐减,且有疲惫之象,多言善惊,时而烦躁,形瘦面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安神定志。

方药:二陈煎加减。

常用处方:生地,麦冬,玄参各15克,木通10克,知母12克,黄柏10克,黄连6克,竹叶10克,知芯5把,枣仁5克,石菖蒲,郁金各12克。

此外,癫狂二证,常有淤血内阻,除上述癫狂的相应表现外,还有症见:面色晦滞,舌质紫黯,舌下脉络淤阻,脉象沉涩。

治疗应予活血化淤法。

方用血府逐淤汤或癲狂梦醒汤加减。

常用处方:柴胡,枳壳各10克,赤白芍各15克,桃仁,红花各10克,川芎10克,丹参30克,地龙15克,制南星,法半夏各15克。

3.气血淤滞型症状:躁扰不安,恼怒多言,甚则登高而歌,或妄闻妄见,面色暗滞,胸胁满闷,头痛心悸,舌质紫暗,有淤斑,脉弦数或细涩。

治法:活血化淤,理气解郁。

方药:癫狂梦醒汤。

处方:桃仁10克,柴胡10克,香附15克,木通10克,赤芍15克,法半夏15克,陈皮10克,大腹皮10克,青皮10克,桑白皮15克,苏子10克,甘草6克。

加减: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克(后下),兴奋多笑者,加川黄连10克,愤怒,忧郁者加合欢花15克。

备选方剂:桃仁展气汤,具有攻下逐淤之功效,适用于邪人血室,血蓄胞冲及兼大便秘结之癫狂。

国医大师张琪中医治疗癫狂精神分裂症病例狂病(痰热扰心型)患者,女,47岁,8年前患精神分裂症,当时治愈。

近日复发,由家人陪伴来诊。

家人代诉,患者近来因情志不遂,思虑太过而发病。

骂詈不避亲疏,常欲出走,烦躁易怒,夜不能寐,头痛恶热,大便秘结。

曾服西药安眠镇静之剂罔效,特求张老诊治。

诊见精神混乱,语无伦次,表情淡漠,精神反应迟滞,舌质红、苔黄厚而腻,脉象沉实。

诊断:狂症(精神分裂症)。

辨证:气血久郁,化热化痰,痰热扰心,神失所主。

治法:急则治标,先宜泻热涤痰,宁心安神。

处方:礞石20g(碎),大黄10g,黄芩15g,沉香15g,生地20g,麦冬20g,玄参20g,甘草10g。

水煎服,1剂/日。

服药6剂,大便已行,初则坚硬粪块裹黏液臭秽,继则黄褐软便,1次/日,精神状态转佳。

据家人述,近1周来神志清楚,语言正常,未见怒眦骂詈之状,烦热亦减,不服镇静安眠之药夜间已能入睡3~4小时。

舌苔转薄,脉象沉。

此痰热渐除,心神渐安之佳兆。

但近2天自行停药后又大便不通,标急已解,拟疏郁活血法以固其本,加大黄以泻余热。

处方:桃仁30g,香附15g,青皮15g,柴胡15g,半夏15g,木通15g,陈皮15g,大腹皮15g,赤芍15g,桑皮15g,苏子20g,甘草15g,大黄7.5g。

此后嘱两方交替使用。

共服前方12剂,后方12剂。

至8月6日复诊时,诸症悉除,业已痊愈。

张老吸取先贤治狂之经验,标本缓急,用之得法。

先以礞石滚痰丸泄其热而攻其痰,痰热下则神志安;继以癫狂梦醒汤疏肝郁而行气血,气血行则郁热解。

因患伤津大便不通,余热不清,故在运用礞石滚痰丸泻热涤痰之时,辅以增液汤以滋阴泻热通便。

盖因情志不遂,思虑太过,气机郁结,故痰热得清后,还应解郁活血以使气机畅达,标本兼治,此乃两方交替服用之意。

癫狂(虚实寒热错杂型)患者,男,20岁。

其母代述,精神失常年余。

患者因长期精神抑郁,以致精神失常。

彻夜不寐,狂躁,打人骂人,毁物,思维断裂,语无伦次,有迫害妄想。

经多家医院诊为精神分裂症。

曾用冬眠灵(大剂量)等西药及中药治疗,病势略有缓和,打人毁物、狂躁等症已数月未见。

但患者仍有迫害妄想,思维错乱。

平时情绪抑郁不愿见人,有时一人向隅自语,有时又情绪激昂,高谈阔论,滔滔不绝,但杂乱无绪。

请张老诊治。

诊见病者形体适中,表情呆滞,对医者问话初不予睬,继而答非所问。

舌质微红、苔白厚,脉弦微滑。

中医诊为癫狂,属肝气郁结,痰热内阻,神明失用。

治以疏泄肝胆郁热,化痰醒神。

处方:柴胡20g,龙骨20g,牡蛎20g,黄芩15g,大黄10g,茯苓15g,半夏15g,桂枝15g,菖蒲15g,甘草10g,生姜10g。

服上方14剂,患者睡眠比较安稳,情绪有所好转,有时与其母作简短对话,有时主动与他人交谈。

但仍喜坐卧,心烦,胸闷善叹息,舌脉大致同前。

以上方略事加减,服药至30剂,病情大见好转。

患者情绪稳定,睡眠可达7小时左右。

对问话能正确回答,并有时与人结伴滑冰,看球赛等,妄想已不显。

后又以上方加神曲、麦芽、党参、半夏、川连等,继服2个月,患者精神渐至正常,思维正常,未见迫害妄想等症,情绪较前明显乐观,但较正常人略显呆滞。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微弦。

遂停汤剂,改服张老的“宁神灵”巩固。

3个月后患者痊愈,又休息调养3个月,即上班工作。

随访3年,病未见反复。

本例精神分裂症历经年余,虽经多方治疗而未能痊愈。

根据其证候特点,初病之时当为“狂证”,来诊之际又已属“癫证”。

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病情逐渐向愈,半年调理终至恢复正常工作,说明本方确有良效。

狂证(瘀血内阻型)患者,女,32岁。

1983年9月16日初诊。

烦躁不安,发狂数月。

患者因家庭不和,经常与其爱人口角,抑郁寡欢,月经逐渐减少,后致闭经1年余。

初则烦躁易怒,继而狂躁外奔,争吵骂詈,不避亲疏。

曾入某专科医院,使用冬眠灵治疗无效,故由家人陪伴来门诊请张老诊治。

患者狂躁不安,经闭不行,少腹拒按,舌质紫黯,脉沉弦有力。

诊断:狂证(精神分裂症),辨证属瘀血闭阻胞宫,实热上扰神明。

治以清热泄下,活血逐瘀。

处方:桃仁30g,大黄20g,桂枝15g,丹皮20g,玄明粉15g,赤芍15g,甘草15g。

连服上方10剂,每日大便1~2次,精神渐安,未出现骂詈奔走现象。

但月经未来潮,少腹仍拒按。

上方去玄明粉,加水蛭10g。

继服上方10剂,月经于本月15日来潮,经量较多,夹有瘀块。

精神转佳。

继以养血活血之剂调治而愈。

妇人嗜欲多而感情易动,情志多郁,故多肝气不舒,甚则可见瘀血经闭。

张老认为情志不遂可致经闭,反之经闭也可导致神志之变异,所以治疗妇人神志病,调理月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本案即因情志久郁闭经而致。

瘀血闭阻胞宫,久而化热,实热与瘀血内结,故少腹硬满拒按;血不得下,热不得泄,循冲任上扰神明,故神志不宁,狂躁不安。

舌脉也皆为瘀血实邪内结之象,故张老投桃核承气汤加味而效。

特别提醒:以上病案、方药、方法供同道及患者参考;个体情况不同,不宜照方抓药;症状复杂,建议找中医医师就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