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含参考解析)训练一低调显境界向贤彪①何谓低调,我理解就是走了大运、干了大事,或是在某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后,不忘乎所以、盛气凌人,不卖弄显摆、大肆张扬,而是以平静淡然的心情对待成功。
②低调的人,是生活的智者,他们知道自身的渺小,他们收敛、含蓄,就像大海永远把自己放在低处,但没有人否认它的深邃;低调的人,是生活的强者,他们相信付出终有回报,所以他们蓄势待发,当一个目标实现后,又把目光投向下一个,总是能比别人抢占先机,获得更大的成功。
③现实生活中,许多知名人士表现出低调做人的品格。
三国时诸葛亮对蜀国居功至伟,刘备本想以皇位相让,但诸葛亮谨守属臣本分,低调做人,而正是他的功成不居,让后人敬佩不已。
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是家喻户晓的科技大家。
然而,他低调做人,当中央领导去看望他,高度评价他的突出贡献并号召全国所有科技工作者向他学习时,他却连忙摆摆手说:“向我学习?不敢当!”钱老居功不自傲的品格,让我们读懂了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对人生观的诠释。
④先哲们用隽永的语言来颂扬低调的品格。
如“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温温恭人,维徳之基”。
低调谦恭,是人成长的“加速器”——“若升高必自下,若除趣必自迩”;是人不断前进的“稳定阀”——“人能虚己以游世,其谁能害之”;是获得知识、赢得信任的“指示灯”——“君看桃与李,成蹊亦无言”;是“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的必由之路——“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外国一位哲人也曾说:“当我们事事如愿时,切不可忘乎所以、盛气凌人。
因为成功时趾高气扬与遭厄运时悲观丧气,都是一种浅薄和脆弱的表现。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情、恒定的态度。
”⑤看来,古今中外都崇尚低调做人、谦虚处世。
这样,赢得的不仅是信任、信赖,而且可以使自己减少偏差,克服自满,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进取,赢得未来。
⑥低调,不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对自己的约束,..压抑自身的欲望,而是也是..一种对社会、对别人的尊重。
懂得低调的人,才会“胜不骄,败不馁”;懂得收敛的人,也将赢得社会和别人的尊重。
(摘自《读者文摘》,有删改)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论证方式看,议论文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本文属于立论。
B.第⑥段加点的词“不是……而是……是……也是”是一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
C.选文首先解释什么叫“低调”,然后以古今中外人士的言行为论据,论证“低调做人、谦虚处世”的观点,最后进一步理解“低调”的含义。
D.第③④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低调的为人处世态度。
2.下列句子不能..当作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3分)A.“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水成海。
人不畏其低,方能孚众成王。
”B.“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衰后罪孽,都是盛时造的。
故持盈履满,君子尤兢兢焉。
”C.“有旷达之性,方可逍遥于世,轻松做人,从容处事,自己主宰自己。
”D.“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攫人噬人手段处。
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
”3.结合本文作者对“低调”的阐述,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4分)训练二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铁凝人工智能时代以疾风暴雨之势降临人间,深深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生产演化的规则,颠覆了人们衣食住行用的传统生活方式,也严峻地冲击着人们传统阅读书籍的习惯。
如今,在几乎人人一部手机和电脑的情况下,网络阅读已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
记得扉页的题记上写着这样的两句话:“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
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
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也许正是阅读让他度过了那段苦难的岁月。
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
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
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撞击你,让你既甜蜜又酣畅。
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
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
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
各取所需的阅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
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
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
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网络阅读能使人们快速、便捷地获得大量信息,但人们也由此产生了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B.“无用”的阅读不为生计,令人心境解放,容易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温暖和自身的价值。
C.文章除了运用举例、对比的论证方法外,还运用了比喻论证,如第①段的“疾风暴雨之势”“细嚼慢咽似的”等。
D.文章通过准确、通俗、朴实的语言将“有重量的精神运动”这个抽象的内容阐述得清楚明了。
2.下列材料,能够论证....本文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读书时也应该像牛进食一样,不但慢慢咀嚼,而且需要反刍,把吃进的草料再加以精磨详研,如此反复,当然效果极佳。
”——刘心武B.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C.东吴大将吕蒙不喜读书,经过孙权再三劝读,他才答应。
不久,鲁肃与吕蒙共商国是,发现他谈吐不凡,感慨他变化很大。
吕蒙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D.意大利卓越画家达·芬奇从小就爱好绘画,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苦练素描基本功,经过长期的艰苦磨炼和实践,终成一代艺术大师。
3.快速便捷的“网络阅读”和细嚼慢咽的“传统阅读”,你更喜欢哪一种?简述理由。
(4分)训练三生命在阅读中高贵与优雅池莉人都想要高贵与优雅。
许多人有钱了就去买奢侈品,拼命往自己身上堆积昂贵的东西。
那么,高贵与优雅到底是什么?是一个人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仍然保持勇气和淡定。
美国着名作家海明威说:“勇气是在压力下仍然能够表现出优雅”。
因此,高贵、优雅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你面对他人乃至这个世界,能够表现出自己的善良与宽容、坚强与淡定、宠辱不惊的定力,这一切都是精神力量。
坚持阅读,就是获得这种力量的最有效方式。
阅读的目的不为别的,其实就是开启心智,成熟情商,解除困惑,享受生命。
我以为,阅读是越早越好。
我很可能3岁就可以阅读了,因为我对方块字特别敏感。
人们一定要让自己的子女弟妹尽早开始阅读,活在当代社会,不学会阅读,即使物质生活再丰富,人也是没有光彩的。
阅读要主动积极,我们的注意力一定不要被俗世俗务,不要被手机、电脑以及一些转瞬即逝的泡沫信息所剥夺。
如果你能够坚持阅读,并养成习惯,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护身符。
当你非常苦恼、非常沮丧的时候,请打开一本你喜欢的书,这比任何东西都能让你安静平和。
俄国思想家赫尔岑说:“生活的终极目的就是生命本身。
”我是读了他的书以后,才发现自己的许多错误。
我年轻的时候一心想成名成家,没日没夜地写,永远都不休息,后来我发现我错了。
当然,人年轻有身体本钱的时候是可以去拼搏的,但是不能以名利为终极目的,一定要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有转换,有思想的进步,有对生命更清晰与客观的理解,要有由浅入深的人生转换。
我建议到一定时候,要读一点哲学。
很多人以为哲学很深奥、很艰涩,其实不然,哲学也有好读的。
“哲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自我理解”,这是英国当代哲学家以赛亚·柏林说的。
他的哲学书就非常引人入胜,读了之后无不受鼓舞。
当下,现实,每日每时,都是生活的要义。
一个人要学会过好每一刻,是柏林的哲学思想之一。
读书就是要懂得享受这美好一刻,而不是指望另外一天、另外一个时刻。
我们很多人不顾现实,沉于遥远的梦想,这是一种很致命的幻觉。
还有许多现实中的是非判断,比如伤害他人是绝对的罪过,这个问题也并不是人人都懂。
因此,需要通过阅读,学会善思明辨,懂得阅读是为了让自己活个明白。
我们不需要记得太多,记住这一句话就很好。
(选自《思维与智慧》)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以自己3岁就可以阅读为例,来论证阅读越早越好。
B.高贵与优雅就是一个人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仍然保持勇气和淡定。
C.文章从开启心智,成熟情商,解除困惑和享受生命四个方面来证明论点。
D.文章第⑨⑩总结全文,再次明确阅读的目的。
2.下列对本文采用的论据和论证方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段既有事实论据,又有道理论据。
B.第⑤段画线句采用了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C.第⑥段至少采用了两种论证方法: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D.第⑦⑧段都以事实论据为主,第⑦段举了英国当代哲学家以赛亚·柏林的例子,第⑧段举了“伤害他人是绝对的罪过”的例子。
3.作者围绕阅读谈了很多看法,请选择其中一种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见解。
(4分)训练四干事业需要激情向剑君激情是吹动船帆的风,没有风,船就不能行驶;激情是火箭的推进剂,没有推进剂,火箭就难以飞向蓝天。
生活告诉我们,灵感可以催生不朽的艺术,激情能够创造不凡的业绩;缺乏激情,疲沓涣散,很可能一事无成。
因此,我们对待工作必须始终保持高昂的激情,有了激情,工作才能轰轰烈烈地进行。
对待工作的激情不是心血来潮、兴之所至,而是一种觉悟、追求和境界。
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胸怀大志、奋发向上、顽强拼搏、埋头苦干的人,他们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旺盛的革命干劲,因而工作成效明显,事业日新月异。
高昂的激情来自崇高的理想。
没有理想,人就会失魂落魄。
一块手表可能有最精致的指针,可能镶嵌了最昂贵的宝石,然而如果缺少了发条,它仍然一无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