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毕业论文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毕业论文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毕业论文目录1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及发展 (1)1.1 中国古典园林 (1)1.1.1 商周时期 (1)1.1.2 秦汉时期 (1)1.1.3 魏晋南北朝时期 (1)1.1.4 隋朝时期 (1)1.1.5 宋朝元朝时期 (2)1.1.6 明清时期 (2)2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3)2.1 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 (3)2.1.1 人工山水园 (3)2.1.2 天然山水园 (3)2.2 按占有者身份、隶属关系分 (3)2.2.1 皇家园林 (3)2.2.2 私家园林 (3)2.2.3 寺观园林 (3)2.3 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4)2.3.1 北方类型 (4)2.3.3 岭南类型 (4)3 中国造园的构成要素 (4)3.1 筑山 (4)3.2 理池 (5)3.3 植物 (5)3.4 建筑 (5)3.5 书画 (6)4 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 (6)4.1 模山水的景观类型 (6)4.2 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7)4.3 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7)4.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7)4.5 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7)4.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7)5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类型 (7)5.1 厅 (7)5.2 堂 (8)5.3 楼 (8)5.4 阁 (8)5.5 榭 (8)5.6 舫 (8)5.8 亭 (8)5.9 塔 (9)5.10 桥 (9)5.11 墙 (9)6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 (9)6.1 抑景 (9)6.2 添景 (9)6.3 夹景 (9)6.4 对景 (10)6.5 框景 (10)6.6 漏景 (10)6.7 借景 (10)7 中国古代园林的艺术特色 (10)7.1 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10)7.2 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10)7.3 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11)7.4 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11)总结 (11)参考资料 (11)致谢 (12)1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及发展1.1 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代园林,或称中国传统园林或古典园林。

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

在中国古代各建筑类型中它可算得上是艺术的极品。

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1.1.1 商周时期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

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

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

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

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

1.1.2 秦汉时期据记载,秦始皇在位时开始兴建的大型园林宫苑阿房,但由于失度的规划,没能完工。

在渭岸开辟上林苑,掘水池引来渭水,东西200里,南北20里,池中筑土为蓬莱山,象征东海仙境。

秦始皇一生忙于征讨巡狩,又大肆营造宫殿和骊山皇陵,似还来不及细致经营园林。

汉起称苑。

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

据说上林苑是汉武帝在150年之后在秦时旧苑基础上扩建的,离宫别院数十所广布苑中,其中太液池运用山池结合手法,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岛上建宫室亭台,植奇花异草,自然成趣。

这种池中建岛、山石点缀手法,被后人称为秦汉典。

1.1.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一度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普遍风尚。

当时的园林由树和灌木、小桥流水和山石组成风景造型的山水田园式园林。

山水画为题材的创作阶段。

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发展了“秦汉典”。

司马炎的“琼圃园”、“灵芝园”,吴王在修建的宫苑“华林园”等,是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园苑。

真正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还是在隋唐之后。

造园家与文人、画家相结合,运用诗画传统表现手法,把诗画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情趣,引用到园景创作上,甚至直接用绘画作品为底稿,寓画意于景,寄山水为情,逐渐把我国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园阶段,推进到写意山水园阶段。

1.1.4 隋朝时期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后期的战乱状态,社会经济一度繁荣,加上当朝皇帝的荒淫奢糜,造园之风大兴。

隋炀帝“亲自看天下山水图,求胜地造宫苑”。

迁都之后,“征发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以及嘉木异草、珍禽奇兽”,都运到去充实各园苑,一时间古都成了以园林著称的京都,宫苑都穷极豪华。

《隋书·地理志》载:“西苑周二百里。

”在苑修建了16院,各有院名,相当于16座园中之园。

园理水、筑山、植物种植和建筑营造的工程极其浩大。

在城市与乡村日益隔离的情况下,那些身居繁华都市的封建帝王和朝野达官贵人,为了逍遥玩赏大自然山水景色,便就近仿效自然山水建造园苑,不出家门,却能享“主入山门绿,水隐湖中花”的乐趣。

因而作为政治、经济中心的都市,也就成了皇家宫苑和王府宅第花园聚集的地方。

隋炀帝除了在首都兴建园苑外,还到处建筑行宫别院。

他三下看琼花,最后被缢死在江都宫的花园里。

唐太宗“励精图治,国运昌盛”,社会进入了盛唐时代,宫廷御苑设计也愈发精致,特别是由于石雕工艺已经娴熟,宫殿建筑雕栏玉砌,格外显得华丽。

“禁殿苑”、“东都苑”、“神都苑”、“翠微宫”等等,都旖旎空前。

当年唐太宗在骊山所建的“汤泉宫”,后来被唐玄宗改作“华清宫”。

1.1.5 宋朝元朝时期宋朝元朝造园也都有一个兴盛时期,特别是在用石方面,有较大发展。

宋徽宗在“丰亨豫大”的口号下大兴土木。

先在、设置了“造作局”,后来又在添设“应奉局”,专司搜集民间奇花异石,舟船相接地运往京都建造宫苑。

“寿山艮岳”的万寿山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御苑。

此外,还有“琼华苑”、“苑”、“芳林苑”等一些名园。

现今相国寺里展出的几块湖石,形体确乎奇异不凡。

、、等地也都有“花石纲”遗物,均甚奇观。

这期间,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

1.1.6 明清时期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

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

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

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等。

同时在明末还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

它们在创作思想上,仍然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

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

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

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自然风景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

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

它既有“静观”又有“动观”,从总体到局部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这种空间组合形式多使用某些建筑如亭、榭等来配景,使风景与建筑巧妙地融糅到一起。

优秀园林作品虽然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

明、清时期正是因为园林有这一特点和创造手法的丰富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集大成时期。

到了清末,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加之社会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冲击,国民经济的崩溃等等原因,使园林创作由全盛到衰落。

但中国园林的成就却达到了它历史的峰巅,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中国园林艺术从东方到西方,成了被全世界所共认的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

2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一般有三种分类法:2.1 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2.1.1 人工山水园我国造园发展到完全自觉创造阶段而出现的审美境界最高的一类园林。

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

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之为“城市山林”。

2.1.2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如果选址恰当,则能以少量的花费而获得远胜于人工山水园的天然风景之真趣。

2.2 按占有者身份、隶属关系分2.2.1 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

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用的。

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

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的颐和园、的公园、的避暑山庄。

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是帝王的离宫别院,供休息、游玩之用,有的还有处理政务的功能。

古籍里称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

皇家园林的几个特征:(1)、规模浩大、面积广阔、建设恢宏、金碧辉煌,尽显帝王气派。

如:清代的清漪园占地近300公顷。

(2)、建筑风格多姿多彩。

从中既可看到南方小巧园林风格,如苏堤六桥、狮子林、宝塔等景色,也可看见少数民族风格的塔、屋宇结构等雄风,如的藏式白塔,甚至还有吸收欧洲文艺复兴时的"西洋景",如圆明园。

(3)、功能齐全。

皇家园林中集处理政务、受贺、看戏、居住、园游、祈祷以及观赏、狩猎于一体,甚至有的还设“市肆”,以便买卖。

2.2.2 私家园林私家园林是供皇家的宗室、王公官吏、富商等休闲的园林。

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注重对自然风光的追求,注重构图,突出主题,建筑点缀,山水为主,意境淡雅,诗情画意浓厚,对造园者的艺术造诣和技巧相对要求更高。

现存的私家园林,如的恭王府,的拙政园、留园、网狮园,的豫园等。

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面称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2.2.3 寺观园林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在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等宗教场所附设的园林,是宗教建筑与园林相结合的产物,如碧云寺的水泉院、大明寺东院等。

寺观园林服务于宗教活动需要,其目的是创造修身养性的氛围,因此表现出幽静肃穆、超凡脱俗的意境,在都市之中人化出景色优美的自然情趣,将人间喧嚣置之度外,以扬“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宗教文化涵。

2.3 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2.3.1北方类型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白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