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的解剖与手术入路
胸大肌
• 起于锁骨、胸肋、腹部, 肌纤维移行于扁腱,止于 大结节嵴 止点分两层,前部是锁骨 部及胸肋部上部纤维;后 部是胸肋部下部及腹部纤 维
• 血供主要来自胸肩峰动脉 • 神经支配:胸外侧神经及
胸内侧神经(C5-T1) • 上臂内收、内旋
胸小肌
• 起止及形态:起于3-5 肋,止于肩胛骨喙突
• 血供:胸肩峰动脉及胸 外侧动脉
主要有三角肌前部纤维、胸 大肌锁骨部、喙肱肌、肱二 头肌
肩关节(盂肱关节)的运动(伸展)
三角肌后部纤维、背阔肌、 胸大肌的胸肋部、大圆肌和 肱三头肌长头
肩关节(盂肱关节)的运动(外展)
三角肌(主要是其中间束) 及冈上肌
肩关节(盂肱关节)的运动(内收)
主要有胸大肌、大圆肌、背 阔肌、喙肱肌、肱三头肌长 头,此外三角肌前后部纤维 也有一定内收作用
• 短肌:主要作用为稳定肩关节位置,次要作用为供给关节 活动的动力,如肩袖肌肉
• 长肌:主要作用为供给关节活动的动力,产生肱骨相对于 肩盂的相对活动,如胸大肌、斜方肌等
• 屈曲:三角肌前部纤维、胸大肌锁骨部、喙肱肌、肱二 头肌
• 伸展:三角肌后部纤维、背阔肌、胸大肌的胸肋部、大 圆肌和肱三头肌长头
• 外展:三角肌(主要是其中间束)及冈上肌 • 内收:胸大肌、大圆肌、背阔肌、喙肱肌、肱二头肌长
头,此外三角肌前后部纤维也有一定内收作用 • 内旋:主要是肩胛下肌,还有胸大肌、背阔肌、三角肌
前部纤维、大圆肌也有一定的内旋作用 • 外旋:冈下肌、小圆肌及三角肌后部纤维
肩关节(盂肱关节)的运动(屈曲)
旋、背伸
一、骨与关节 二、皮神经、浅静脉筋膜 三、肌肉、神经及血管
四、肩关节的运动
• 肩胛骨的运动 • 盂肱关节的运动
这二者协同
肩关节运动分析
上臂躯干角 45ο 90ο 135ο 155ο
盂肱成分 28ο 54ο 78ο 95ο
肩胛胸壁成分 17ο 36ο 57ο 60ο
肩胛骨的运动
• 上提:斜方肌、肩胛提肌及大小菱形肌 • 下降:胸小肌、锁骨下肌、背阔肌、斜方肌下部纤维、
• 作用:冈上肌
--外展肌
冈下肌、小圆肌--外旋肌
肩胛下肌
--内收内旋
• 神经: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上神经
小圆肌
--腋神经
肩胛下肌
--上、下肩胛下神经
• 血供: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肩胛上动脉 及肩胛动脉网 肩胛下肌 肩胛下动脉
大圆肌
• 起于肩胛骨下角• 作用:使肩关节内收、内
窝关节的运动,同时稳定了肩关节
一、骨与关节
二、皮神经、浅静脉、筋膜
三、肌肉、神经及血管 四、肩关节的运动
皮肤感觉
• 胸前区上方:锁骨上神经(颈丛C3、4) • 胸区皮肤:肋间神经 • 背部皮肤:肋间神经 • 臂外侧上部:腋神经 • 腋窝底及臂内侧:肋间臂神经(T2或T2、
3) • 臂内侧下方:臂内侧皮神经(内侧束)
5、关闭切口时注意三角肌起 点的重建,头静脉
前方入路注意事项
• 胸大肌三角肌间的头静脉 • 联合腱内侧的肌皮神经 • 肩胛下肌特点、下部前方的旋肱前动脉 • 肩胛下肌下方的腋神经、旋肱后动脉 • 背阔肌下内侧的桡神经
二、肩外侧入路
大结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肩峰成形 肩袖修补手术等 肱骨髓内针入点
• 腋窝中有五组淋巴结收受上肢、胸壁包 括乳腺的淋巴回流
三角肌
• 起于锁骨外1/3、肩峰、肩胛 冈;止于三角肌粗隆
• 主要作用为外展肩关节。前部 纤维可屈曲内旋肩关节;后部 纤维可后伸外旋肩关节;下部 有内收肩关节的作用
• 神经:腋神经,后下至前上 • 血供:旋肱后动脉 • 特点:可分为三部分
肩袖
同时收缩 • 多伴肩胛骨外旋,主要是由前锯肌及斜方肌上部纤维共同
收缩完成的,同时肩胛提肌及大小菱形肌也辅助收缩使肩 胛骨的活动更平稳
一个简单的肩外展活动就有10块肌肉参与
总结
1、肩关节的运动是盂肱关节与肩胛骨胸壁关节 包括胸锁关节、肩锁关节的联合运动。
2、盂肱关节为多轴关节,有屈、伸、内收、外 展、内旋、外旋六组肌肉,同一肌肉可有两种 以上的作用。
手术切口原则
• 充分显露目的结构
• 不伤及重要组织
9 神经界面 9 充分显露或避开
• 美观问题(Langer线)
一、肩前方入路
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人工肩关节置换 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的切开手术
1、体位:平卧位或20-70o半 坐位
2、切口有三种方法 9 一、肩锁关节前方→锁骨中外1/3
→三角肌前缘,即“7” 字形切口 9 二、锁骨中外1/3 →三角肌前缘→
• 神经支配:胸内侧神经 • 作用:为下拉肩胛骨外
角,使肩胛骨下降,下 角内旋
腋动脉
有六个主要分支:
9 胸上动脉 9 胸肩峰动脉 9 胸外侧动脉 9 肩胛下动脉,分为旋肩胛动脉
及胸背动脉 9 旋肱前动脉 9 旋肱后动脉
静脉及淋巴
• 静脉
9 尺侧贵要静脉续接为腋静脉 9 桡侧头静脉穿锁胸筋膜后注入腋静脉 9 主要动脉均有伴行静脉
• 解剖颈、外科颈
胸锁关节
• 胸锁韧带:前后加强 • 锁骨间韧带:防止向外移位 • 肋锁前、后韧带:可防止向
外侧及内侧移位 • 中间有纤维软骨盘
9 30-35o上下活动度,纤维软骨盘与 锁骨之间
9 35o前后活动度,纤维软骨盘与胸 骨之间
9 44-50o旋转活动度,纤维软骨盘与 胸骨之间
肩锁关节
9 锁胸筋膜:胸小肌与锁骨之间,有胸肩峰动脉、头静 脉、胸外侧神经通过
9 腋筋膜:腋窝底,中央部较薄,为众多血管、淋巴管及 神经所穿通
一、骨与关节 二、皮神经、浅静脉、筋膜
三、肌肉、神经及血管
四、肩关节的运动
• 胸前区:胸大肌、胸小肌
• 腋窝:构成及腋动脉、臂丛
• 肩胛带肌肉:
胸锁乳突肌、锁骨下肌、斜方肌、肩胛提 肌、大小菱形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冈 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背阔肌、前锯 肌、三角肌
• 冈上肌:起于冈上窝内侧2/3骨面及其表面筋膜,移行 为扁平短腱,止于大结节上部
• 冈下肌:起于冈下窝及其表面筋膜,为双羽肌,止于 大结节
• 小圆肌:起于肩胛骨外缘中1/3的背面,止于大结节。 • 肩胛下肌:起于肩胛骨几乎全部肋面,止于小结节
这四块肌肉止点与肩关节囊融合构成肩袖,是肩关节 的重要动力稳定结构
• 背面分为冈上窝和冈下 窝,分别容纳冈上肌和冈 下肌
锁骨
• 长骨,呈“S”形 • 断面:内1/3锥形,中1/3圆形,外1/3扁平 • 内侧与胸骨相关节;外侧与肩峰相关节 • 锁骨使上肢远离躯干,增加上肢活动范围
肱骨近端
• 关节面呈半圆形 • 小结节、大结节 • 大小结节嵴、结节间沟
• 130°~135o颈干角,15o后倾角
前锯肌、胸大肌、斜方肌 • 内旋:菱形肌、肩胛提肌提升肩胛骨内侧缘,而胸大肌、
胸小肌、背阔肌及上肢的重力使肩胛骨外角下降 • 外旋:斜方肌、前锯肌 • 前伸:前锯肌、胸大肌、胸小肌 • 后伸:斜方肌中部纤维或全部纤维同时收缩,
大小菱形肌、背阔肌
肩关节(盂肱关节)的运动
多轴关节,作用于肩关节的肌肉可分为两类
肩部浅静脉
• 头静脉上端:此静脉位于三角肌与胸大肌 之间,穿锁胸筋膜汇入腋静脉
• 贵要静脉:位尺侧,沿肱二头肌内侧缘至 臂中点稍下方穿固有筋膜至臂深部,续为 腋静脉
筋膜组织
• 胸前区浅筋膜发达,含有大量脂肪,包含乳 腺;其余区域浅筋膜不发达,与深筋膜融合
• 肩区的深筋膜分层包绕所遇到的肌肉等结构
5、关闭切口时牢固重建 三角肌的起点
外侧入路注意事项
• 从后下向前上走行的腋神经 • 三角肌起点的重建
三、肩关节后方入路
肩胛颈、肩盂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 习惯性肩关节后脱位的切开手术等
1、麻醉:全麻或局部麻醉 体位:侧卧位、俯卧位或70o半坐位
2、切口有两种方法 一、纵切口:从肩峰后角向下至腋窝 二、横切口:从肩峰后角外侧向后沿肩峰、肩胛冈向
肩关节(盂肱关节)的运动(内旋)
主要是肩胛下肌,还有胸大 肌、背阔肌、三角肌前部纤 维、大圆肌也有一定的内旋 作用
肩关节(盂肱关节)的运动(外旋)
冈下肌、小圆肌及三角肌后 部纤维
许多肌肉协同参与一个动作,例如肩外展动作
• 主要由冈上肌及三角肌完成 • 要求将肱骨头固定在肩盂上,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
1、麻醉:全麻或局麻
体位:20-70o半坐位
2、切口于肩峰外2.5cm纵向 沿皮纹线切开皮肤,约 5cm,分离皮下组织及三 角肌表面筋膜
3、三角肌前中1/3交点处纵 劈三角肌,若需要可向前 或向后骨膜下剥离三角肌 起点。纵劈三角肌向下可 到肩峰下3.8cm
4、劈开三角肌后即可显
露肩峰下滑囊及三角 肌下滑囊,以组织剪 分开结缔组织可显露 肩峰、前角、冈上肌 腱、大结节
6、关闭切口时注意三角肌起 点的重建
后侧入路注意事项
• 纵劈三角肌时注意勿伤腋神经 • 冈下肌及小圆肌分界 • 腋神经、旋肱后动静脉 • 旋肩胛动静脉 • 绕冈盂切迹的肩胛上血管及神经
谢 谢!
内达肩胛骨内侧
3、剥离三角肌在肩胛冈上起点,将三角肌向外下方拉 开;或从肩胛骨后角处即三角肌中后1/3交界处纵 劈三角肌
4、冈下肌及小圆肌二者之 间进入肩胛颈及肩盂后方
一、冈下肌为双羽肌,肌中间可 见脂肪线
二、冈下肌与小圆肌肌纤维方向 不同
三、小圆肌在肱骨上止点为一明 显突起。
5、部分切断冈下肌及小圆肌 止腱,显露肩关节后方 外侧四边孔,有腋神经及 旋肱后动静脉 内侧三边孔,有旋肩胛动 静脉 冈下肌上方有肩胛上神经 及血管绕冈盂切迹下行
3、当肩关节处于不同位置时,肌肉因其与关节 运动轴关系不同,作用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