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Pushover分析用户手册
Pushover分析用户手册
弯矩-曲率本构关系(分布型铰) 仅适用于梁柱单元(墙单元为集中铰)
输入积分点(1~20)
输入积分点
7
0-6 PUSHOVRE 分析功能升级内容: 分析
Pushover分析中也可以定义非线性连接单元的铰特性
Gen V712(旧版本)
Gen V730(新版本)
非线性连接单元只能用于动力分析
在PUSHOVER中也可以定义非线性连接的铰特性
输出表格形式的单元分析结果
12
0-11 PUSHOVER 分析流程
线性分析
建模 线性分析/设计
定义节点、单元、截面、边界、荷载等 定义PUSHOVER分析所需的荷载工况
构件设计: 钢筋信息等用于自动计算钢筋砼构件的屈服强度
1
PUSHOVER
分析
2
PUSHOVER 主控数据 PUSHOVER 荷载工况
2008.08.01
PUSHOVER 分析 用户手册
Gen 730 版本
1
目录
00 Gen V730 PUSHOVER 分析功能升级内容 1 PUSHOVER 主控数据 2 PUSHOVER 荷载工况 3 PUSHOVER 铰特性值 4 分配PUSHOVER铰 5 PUSHOVER铰特性值表格 6 PUSHOVER分析结果 7 前后版本输入参数对比
PMM铰类型(可以考虑轴力的变化) - 钢构件: 分别定义第一、第二屈服面
10
0-9 PUSHOVRE 分析功能升级内容: 分析
Gen V712 与 V730 分析功能比较(分析时间)
ANALYSIS MODEL
V712 结果
V730 结果
节点数 :135 单元数 :梁柱(234)、墙(12) 所有单元都分配了单元 位移控制步骤数: 50 步
D Mc k Fc Zc N 6
• 增加了滑移类型:可用于模拟桁架、一般连接(可以考虑初始间隙)
用户可以自定义非线性铰的初始刚度
• 用户可以定义屈服位移
3
0-2 PUSHOVRE 分析功能升级内容: 分析
分析 #2
非线性分析
3
改善了增量计算中的荷载控制法:可以分析到荷载系数达到‘1’时,即分析到指定的控制荷载值。 增加了控制荷载步长的方法 ‐自动控制:第一步的步长加载到第一个构件发生屈服时,之后按等差级数自动调整步长。 ‐等步长:1/总步骤数 - 用户自定义步长控制函数 增加了终止分析条件 - 使用了当前刚度比的概念:在不能得到稳定解时终止分析 - 增量控制使用位移控制时,可以指定最大层间位移角作为终止分析条件
8
0-7 PUSHOVRE 分析功能升级内容: 分析
改善了PMM铰的屈服面计算方法:RC构件支持三折线
PMM铰类型(可以考虑轴力的变化) - RC 构件: 可定义开裂面(第一屈服面)(三折线) - 可分别定义和查看My, Mz的正、负屈服弯矩
9
0-8 PUSHOVRE 分析功能升级内容: 分析
改善了PMM铰的屈服面计算方法:钢构件支持双折线
3
定义PUSHOVER 铰特性值
3
人性化的操作界面 按单元定义铰特性:在同一个对话框中定义单元六个成分的铰特性 可分别定义Y轴、Z轴的特性 修改了屈服面的定义方法 可使用鼠标拖放功能分配已经定义的铰特性值给单元
增加了PUSHOVER铰特性值表格 : 可以查看各单元的各内力成分的铰特性值
*.点击“表格键”即可打开表格
5
后处理
输出单元的截面内力-变形图形: 骨架曲线、节点力、位移等 6
V712 与 V730 分析时间比较
Skyline Solver Mult-Frontal Solver
V712 47.570 [sec] 46.780 [sec]
V730 20.790 [sec] 20.490 [sec]
V730 / V712 43.70 [%] 43.80 [%]
与旧版本相比新版本分析时间缩短了约50~60%
分析速度(缩短了分析时间)
0-9
增加了核内求解算法提高了分析速度:与过去版本相比平均缩短了约50~60%的时间。
4
0-3 PUSHOVRE 分析功能升级内容: 分析
弯矩-旋转角本构关系中可以使用荷载控制法 : 本构关系可以使用双折线、三折线、FEMA类型
所有单元都可以使用荷载控制法和位移控制法
弯矩-旋转角本构中支持双折线、三折线类型
5
0-4 PUSHOVRE 分析功能升级内容: 分析
增加了板类型墙单元的面外方向的非线性特性
膜类型的墙单元: 面外为弹性
可以定义六个成分的非线性特性
可以定义面内成分的非线性特性
6
0-5 PUSHOVRE 分析功能升级内容: 分析
增加了可分配分布铰的梁单元(弯曲-曲率本构关系) : 通过数值积分可沿单元全长考虑塑性
~ 0-7 0-8
• RC构件三折线类型
- 可以按照AIJ规范定义第二折线的斜率: α_y → PMM类型铰可以在每次迭代计算中考虑轴力的变化更新α_y
y
0.043
1.64npt
0.043
a D
0.330
d D
2
பைடு நூலகம்
- 开裂弯矩(Mc):使用考虑初始轴力的公式计算 → PMM类型时利用屈服面进行响应更新
(过去版本多折线类型仅支持单元两端出现塑性铰,即只支持集中铰)
Pushover中也可以定义一般连接的铰特性值
在同一模型中可以同时使用具有弯矩-旋转角本构的单元和具有弯矩-曲率本构的单元
PUSHOVER 铰特性值
PMM 类型(可以考虑轴力的变化)
- RC构件三折线: 可定义开裂面(第一屈服面) - 钢构件三折线: 可分别定义第一、第二屈服面 - 可分别定义和查看My和Mz的正、负弯矩的最大屈服弯矩
11
0-10 PUSHOVRE 分析功能升级内容: 前后处理
前处理
增加了PUSHOVER主控数据窗口: 可以在一个窗口中定义分析参数
1
定义初始荷载条件 定义刚度折减率的默认值: 第二、第三段折线的刚度折减率
定义迭代计算收敛条件
对于梁单元,决定使用哪个位置的特性(如配筋)自动计算梁的屈服强度
PUSHOVER 铰特性
2
0-1 PUSHOVRE 分析功能升级内容: 分析
分析 #1
非线性单元
~ 0-3 0-6
支持梁、墙单元的弯矩-旋转角本构关系: 双折线、三折线、FEMA类型
非线性墙单元可以考虑面外方向的非线性特性 (板类型)
提供具有弯矩-曲率本构的梁单元(分布型铰):沿单元全长都可以考虑塑性,积分点数量(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