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诊与灾难医学PPT课件

急诊与灾难医学PPT课件


发热
感染性
非感染性受累系Βιβλιοθήκη 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生殖系统 神经系统 皮肤、软组织 全身性疾病
急危重症诊断
急症诊断
非急症
细菌性肺炎伴呼吸衰 细菌性肺炎、扁桃体 中耳炎、鼻
• 实施形式: 急症病人的现场急救 病人监护运送(陆、海、空) 院内急诊救治与监护
初步急救
• 需要急救的常见急症:
急性外伤
急性疼痛
急性出
突发高热
呼吸困难
抽搐或
小儿腹泻
急性眼病
急性尿
急性过敏性疾病 突发腔道异物 可疑烈 染病
心梗 休克 流产 中毒 自戕 淹 触电
灾害救治
• 常见灾害
• 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雪崩、 泥石流、虫害
机体 产热>散热
内源性致热 (endogenous p
发热
第二节 临床表现
热度
低热 37.3~38℃
中等度热 38.1~39℃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以上
热型
稽留热
弛张热
波状热
回归热
不规
体温持续于 39~40℃, 达数日或数 周之久,24 小时内体温 波动不超过 l℃
体温在24小 时内波动达 2℃或更多, 且均在正常 水平以上
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危重病监护治
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院前急救 院内急诊 危重病监护
三位一 急诊发
院前急救的任务
• 现场急救
• 维持呼吸:吸氧 人工呼吸 • 维持循环:维持血压 处理致命心律失常 • 中枢神经保护:脱水、控制癫痫 • 急性中毒、意外事故处理 • 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 止痛、止吐、止喘 • 群体伤检伤分类
• 由急诊医学专科统一处理,有利伤员的早期 及时救治。
• 院前急救医疗体系不完善 ----院前急救模式各异 美国模式 德国模式 中国模式
• 创伤急救模式不完善 ----创伤外科建设滞后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
• 通讯指挥系统 • 现场急救 • 运输工具有监测和急救装置 • 医院急诊服务和强化治疗
体温在数日 内逐渐上升 至高峰,后 逐渐下降至 常温或微热 状态,不久 又再发,呈 波浪式起伏
高热期与无 热期各持续 数日,周期 性互相交替
发热 间不 动无 视为 热
稽留热
弛张热
波状热
回归热
不规则热
发热时相
体温 上升期
高温 持续期
体温 下降
病史
时间快慢
病程
热型
病史
伴随症
用药史
其他
鉴别诊断
急诊医师
要有责任感 要勤于实践,善于实践 要勤学多思,刨根问底 要重视客观变化
第二章 急性发热
正常人体体温范围
腋窝温度
比口腔温度 略低0.2~ 0.4℃
口腔温度
36.3 ~37.2℃
直肠内温度
比口腔温 稍高0.3~ 0.5℃
直肠体温最准确
病理生理机制
外源性致热原 (exogenous pyrogen )
的组织器官缺氧、缺血后病理生理变化和再灌 损伤进行研究
• 对因生产、环境、自戕、战争等致化学毒物急性中毒 人进行救治
• 研究如何在现场、急诊、EICU对急性中毒病人进行疏 紧急排毒、早期诊断 、脏器保护、预防复发
• 重点对重伤、多发伤、复合伤、群伤的救治
• 时效依赖性,涉及多专科,抓住危及生命的 避免初期“黄金时间”的延误,
• 交感神经亢进 • 胸痛+大汗 • 腹痛+大汗
重症!
危重病情判断
• 焦虑或烦躁
• 不安为意识障碍的一种,务必重视
• 呻吟不息
• 为病人对疾病的反应,已超出病人可忍耐程度,表 危重
• 高龄老人
• DM,长期卧床病人一旦感染,易序贯发生MODS • ARDS,心衰,肾衰,DIC…
提高急诊诊断思维能力
• 人为灾害:交通事故、化学中毒、放射 性污染、环境剧变、流行 武装冲突
灾难医学
海啸
人为灾害
危重症救治
• 指利用先进的诊断检测、监护技术,连续、 态地定性、定量收集、评价高危、重症伤病 者病情信息,并给予相应生命体征支持和病 综合治疗。
• 是急诊医学的重要核心内容
心肺脑复苏
• 对心跳骤停病人进行复苏急救 • 研究其救治方法和策略,并对心搏呼吸骤停相
检伤分类表
分 类
伤情
一 严重伤员首先迅速现
场救后转送如大出血
休克、窒息、气道阻 塞
预后
可救活
伤卡颜 色
转送
红色
第一时间 有条件进 的医院
二 重伤员:骨折、眼伤、 短时间内无生 黄色
非大血管出血
命危险
三 轻伤员可自行步行 无生命危险 绿色
四 极严重伤员;处于濒
死期重型颅脑伤胸腹
大血管损伤,呼吸心 跳停止
急诊诊断要点
• 生命体征放首位
• 完全准确的生命八大体征监测
•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 神志、瞳孔、尿量、皮肤粘膜
• 注意潜在致命可能 • 稳定生命指征、确定诊断
• 颅脑外伤,未测血压即送做CT——休克
危重病情判断
• 苍白
• 为交感神经亢进,血管收缩或贫血 • 应考虑宫外孕及其他重病
• 大汗
医院急诊的能 力及质量是医 院管理、医护 人员素质和急 救技术水平的 综合体现
急诊科的模式
轮转型
半独立型
独立
急诊科的任务
1
诊治各个专科 急性疾病或慢 性病急性发作
2
对急诊症状进 行诊断和鉴别 诊断:如胸痛、 腹痛、昏迷等
3
对院前急救护 送来的急危重 病人进一步诊 治
对即刻 的疾病 停、窒 中毒、 发伤、 能障碍
急诊与灾难医学
• 1979 年它被国际上公认为独立的学科
• Emergency medicine 的中文专用名: 曾用:急救医学、急诊医学等 最后:由中华医学会常委会决定采用 “急诊医学”
第一节 急诊医学的范畴
急诊医学的内涵
1. 初步急救 2. 灾害救治 3. 危重症救治 4. 心肺脑复苏 5. 急性中毒 6. 创伤救治
第三节
急诊医学特点 和急诊医生素质
急诊医学的特点
• 生命第一
• 生命危险吗? • 可能的原因? • 原发病性质和部位? • 注重对急症判断和紧急处理
先救命后诊断
急诊医生的素质
有耐心
过硬的 急救技能
和经验
有责任心
沟通艺
第二章 急诊诊断方法
急诊诊断思维的特点
1 时间的紧迫性 2 资料的不完备性 2 诊断的不完整性
现场积极抢救, 黑色 生存希望很小
可在第二 到稍远的
最后转送
经现场抢 以第二时 近医院继
院前急救的技术指标
院前急救技术指标的评价可控制急救医疗服务质
需求 时间 效果
院前急救需求
• 急救反应时间 • 现场抢救时间 • 急救转运时间
院前急救效果
医院急诊科
最重要、最复杂 的中心环节
处于医院医疗的 第一线,承担 24小时不间断 的各类伤、病员 的急诊和紧急救 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