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诊断学司外揣内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灵魂。

中医诊断学司外揣内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灵魂。

司外揣内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灵魂司外揣内是决定中医学“现象一状态医学”本质特征的科学方法,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对人体生命运动及疾病的观察、探索过程中,积累大量医学经验知识的基础上,汲取、移植先秦哲学思想和逻辑思维规律及方法,形成独特的医学科学方法,为实现认识人体的“现象?D 状态”层面生命规律而采取的手段和思维途径。

“外”--研究生命现象中医学对“象”的观察、鉴别、选择和归纳,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等理论的指导下,获取科学事实,形成感性认识的过程。

“象”反映生命活动的外部联系和片段的具体属性,为了形成对生命运动的本质认识,为了形成对生命运动的本质认识,还必须对“象”形成科学概念。

因为“科学概念是对科学事实进行理性加工的产物,它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性和内在联系。

所以,在科学研究中,只有形成了科学概念,把握了自然现象的本质,才能开始理性的思维活动。

”因此,中医学没有停留在对现象面容的阶段,而是将“象”加工成为概念,感性认识开始上升为理性成果。

对“象”进行理性加工形成科学概念,在西方人那里是抛开事物的外在现象,而研究产生现象的原因,寻找物质结构等实体变化,形成抽象概念,运用的是实证方法。

而中国古人、中医学抓住的下是西方人舍弃的现象,由一组反映了事物某一层面本质的现象群形成概念,运用的是理性思维(形而上)方法。

在这里,概念的形成不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百是抓住、规范一组现象来认识本质。

当由“象”上升为概念时,科学认识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就由感性阶段飞跃了理性阶段。

有了科学概念,科学认识就开始进入了概念、判断、推理等组成的理性思维活动过程。

“揣”--逻辑思维过程揣,即揣测。

是根据人体生理、病理现象,揣测生命运动所处状态的逻辑(理性)思维活动如何根据外在现象把握住生命的本质?司外揣内,是将长期观察得到的现象与生命运动的规律性联系,形成概念,加以巩固、规范,然后由概念展开为判断和推理活动。

是一个以生命现象为认识的出发点,经过逻辑思维(概念、判断、推理)推理之“揣”,达到了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和把握的过程。

以形(象)正名?D?D规范特征现象形成概念“以形正名”,就是在观察生命活动的外在“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一组与生理、病理状态有固定联系的症状、体征,对这一组现象进行命名,形成概念。

如心、肺、脾等概念,就是对每一概念对应的实体器官及其生理、病理在体、华、窍、合、志、液、神、时等方面表现出的征象的概括和规范。

因此,心、肺、脾、肝、肾等是中医理论结构中的概念,而不仅仅是脏器的名称。

再如各种证候名称,是对某种疾病状态表现于外的症状、体征的规范总结是形成的病理学概念。

以形正名是先秦逻辑中名家学派宋??、文所倡导的理论。

使中医学对“象”的观察,步入理念思维的殿堂。

因为“概念是理性思维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科学认识的理论成果都是通过科学概念这种形式来驾总结和概括的。


取象比类--对生理、病理现象的归类判断取象比类,就是取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外在征象(现象)与“以形正名”形成的中医理论概念(证候)相比较,作出同类或类异的判断。

如对疾病的诊断过程就是取象比类过程,把病人疾病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症状、体征等外在现象,与中医理理论中的各类证型规范的一组症状群相比较,作出同类或不同类的判断。

类同,即病人的疾病现象与证候中的症状群基本一致,就可以诊断为该证候。

这是通过辨认病理征资迹,进行证候归类,达到对疾病理征迹,进行证候归类,达到对疾病状态认识和判断的过程。

模式推理--由已知推测未知由取象比类对疾病作出类同判断后,就可以将各证候已知的病因、病位、病性、邪下状态等情况推理给未知疾病,将未知疾病带入已知模式(证候类型)中,按已知处理求知,进行治疗用药。

这种推理是否合理准确,则由疗效来检验和证实。

中医学的推理模式(证候类型)非常多,简单的模式如每一个证候就是一个推理模式,此外,众多的辩证方法如八纲辩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辩证、六经辩证、脏腑辩证、气血津液辩证、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辩证及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转化、五行的生克乘侮、四时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则是复杂的推理模式系统。

它们是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状态、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认识后,归纳概括,形成的推理模式,来自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具有厚重的客观基础和实践意义,因而能够认识人体、认识病症、把握疾病的变化规律,使治疗疾病成为可能。

“内”==把握生命状态司外揣内之“内”,是指中医学通过对生命现象的观察、研究,经过理性思维(逻辑推理),把握了生命运动某一层面本质规律。

然而,所把握的生命和疾病的本质,也不是基因与遗传层面,而是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

中医学通过现象所把握的生命状态,在生理状态是“藏象”,如肺的生理状态是:主气司呼吸、宣发萧降、通调水道,朝百脉助心行血、主治节;在病理状态是概括了疾病某一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和邪下盛衰情况的证候,如心气不足、心血亏虚、心阳不振、心血瘀阻等。

用现代实验科学语言表达病理状态,可以是脏腑器官的组织结构及功能必变;抑或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紊乱;也可以是基因表达改变的状态;甚至是以上几种改变的交织状态。

中医和西医两种语言表述的生命(生理、病理)状态,“不可通约、不可替代,但是有某种程度的不完整的对应性。

”可见,司外揣内之“内”,是通过研究生命活动的外征迹、外在现象,来认识和把握生命、疾病所处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