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白鹭洲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江西白鹭洲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白鹭洲中学2009-2010学年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人:郭明元审题人:杨艺华(测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梵文(f m)杂遝(t a)列观(gum)栉风沐雨(zh 1)B.缧绁(sh 1)惨怛(d a)崔嵬(w百)刎颈之交(w和)C.桎梏(g u)倨傲(j口)强颜(qi mg)面面相觑(q u)D.廊庑(w u)猿猱(r du) 惶悚(s u)暴殄天物(ti n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铿锵杜撰辍泣言简意该B•曼辞屏息汤蠖高屋建领C.省识泽被贫馁焕然冰释D.告罄睥睨轩辕味同嚼蜡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山水。

A.遏制次序善于B •遏制秩序擅长C.遏止秩序擅长D .遏止次序善于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欣逢您七百六十八年华诞,我们谨向您一一亲爱的母校,致以热烈的祝贺。

七百六十八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亲爱的母校,是您厚实的沃土孕育了我们的未来,是您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传统赋予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是您把我们这些懵懂少年培养成今天的栋梁之材。

A.莘莘学子B .运筹帷幄C .首当其冲D .栋梁之材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尽管国内外旅游业面临的压力和不确定性都在加大,但中国旅游业繁荣与发展的基本面貌并未改变。

C.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今天下午针对第三次陈江会谈的各项协议文本,举行了最后一次预备性磋商,历时大约一个多小时。

D.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

二、(9 分,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 题。

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

“一代新人” 是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具有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

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专家与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并不重合。

术业有专攻,固然是重要的,但未必就能从中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天下关怀的人生态度和敢于怀疑、敢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

如果大学只能培养出与社会的多元职业结构相一致的各类专家,那么,我们民族的精神存在将不再可能在一个特定的人群中获得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

一旦民族的所有成员都被充分融入到社会的利益体系中去,社会的良知就将失去其表达器官,民族的命运将被无声地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

当然,在大学之外,仍然可能生长出我们说的知识分子,但这将以民族文化精神的自我放逐为其先行的代价。

大学在精神上的萎缩,其后果是可怕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需要真实的精神载体,这载体,在今天就是大学。

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守护知识分子代代相继的可能性。

而这个目标,在今天已被逐渐遮蔽了。

对大学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已被纳入了学分制的轨道。

这是一种单纯的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

要限制其弊端已经非常困难。

因此,对于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探索,正是一条可以救治眼下的机械、呆板的学分制弊端的现实道路。

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不得不在市场经济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是十分现实的事情。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与志存高远的人生理想相矛盾,绝不意味着他们将来仅仅是能够谋生或得到较高收入的专业人士。

真正的青春饱含生命的热情,能够运用思想、提出理想并且为实现理想而从事生命奋斗。

竺可桢先生当年说道:“诸君来到大学,万勿存心只要懂得了一点专门技术,以为日后谋生的地步就算满足”,“大学教育的目标,绝不仅是造就多少专家如工程师医生之类,而尤在乎养成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会、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

”守护中国知识分子的继续存在,是理解大学推行通识教育意义的必要高度。

通识教育成功与否,将对中国大学的前进和它们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国际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大学,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在根本上就是可疑的。

如果我们更关注的只是大学的当下排名,却遗忘了在这种排名背后的真实基础,这将是令人感到悲哀的。

任何一所大学,其国际排名的真实基础,都在于有一个卓然自立、具备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这个群体能够为自己民族的文化发展、并仅仅因此也能为人类文明的进展作出贡献。

6、下列对“今天重提‘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的原因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A.知识分子具有独立的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B.知识分子是与专家并不重合的概念,具有独特含义。

C.大学过分注重培养适应社会多元职业结构的各类专家。

D.大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市场经济中获取自己地位的能力。

7、下列对“文化自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重视对通识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探索。

B.重视对具有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培养。

C•注重培养大学生高远的人生理想并激发其生命热情。

D.注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地位与国际竞争中的实力。

8、下列观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于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知识分子而非术业有专攻的专家。

B.通识教育的价值之一在于突破单纯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力保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

C.目前大学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偏离社会良知,导致民族命运被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

D.通识教育的推行,能够提升中国大学的国际地位和大学生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三、(12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文天祥传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 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

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积翁言:“南人无如天祥者。

”遂遣积翁谕旨,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矣。

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

若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积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已。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

至元十九年,有闽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变。

未几,中山有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

京城亦有匿名书,言某日烧蓑城苇,率两翼兵为乱,丞相可无忧者。

时盗新杀左丞相阿合马,命撤城苇,迁瀛国公及宋宗室开平,疑丞相者天祥也。

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一死足矣。

”然犹不忍,遽麾之退。

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

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

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

”南向拜 而死。

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 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 无愧。

”(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①弘范:即张弘范,是当时进攻广东潮阳地区的元军统帅。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文天祥舍生取义、 宁死不降的一组是( )① 左右命之拜,不拜②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③ 国亡,吾分一死矣④ 天祥出,复号召江南⑤ 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⑥ 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A.①③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世祖本来打算释放他,但是留梦炎不赞成这样做。

元世祖把文天祥召入宫 中,问他有何心愿,文天祥表明自己的态度,元世祖仍不忍心赐他一死, 就让他退下了。

E. 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的途中,文天祥绝食八天求死,但没有死。

当时 元世祖在南宋官( 义:认为 ... 忠义 弘范义之B. C. D. 天祥泫然出涕. 国亡,吾分一死矣 其衣带中有赞曰 涕:眼泪 分:按照本分、甘愿 赞:颂扬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①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 .①左右命之拜 .①置吾十人于.何地②退而论书策,以②一篇之中三致志焉②愿枉车骑过之②设九宾于廷 ( )舒其愤 11、员中大量寻求人才,王积翁推荐文天祥,说他是难得的人才。

C•文天祥被捕之后,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了。

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就范。

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诗给他,以此表明心志。

D.文天祥被捕之后,在元营多次表明心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他视死如归,死前从容坦荡,死后仍面不改色,在文天祥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志士仁人的浩然正气。

第U卷(非选择题,共114分)四、(22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

(3分)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3分)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8分)江行[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