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


.
5
二、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一)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二)宏观经济调控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 要求 (三)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 然要求。 (四)宏观经济调控是保证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 经济目标的要求。
.
6
第二节 政府的经济职能
一、政府经济职能的内容
.
14
2、间接调控
间接调控,指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调节经济运行的利 益关系,引导微观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使之符合或接近国家宏观 调控目标的要求。
与直接调控方式相比,间接调控的成本较低,同时也尊重了微 观经济主体的自主性和经济利益。因为间接调控一般较少地干预微 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宏观调控活动主要集中在市场上。
最终消费和使用的物质产品和劳务需求的总和。 社会总需求由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三部分构成。
.
10
(二)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和失衡
1、它是指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处于一种均势,使宏观经 济运行保持稳定的一种状态。这意味着,总供求平衡不是要求供 求双方在数量上的严格对等或绝对相等,而是指大体相当。
▶价格在宏观调控中具有调节和核算作用。 ▶税收是政府通过税种和税率调节经济。 ▶信贷和利率是通过调整利率、信贷规模和信贷结构调节 经济。 ▶工资和奖金调节收入分配。
.
4
(三)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是包括宏观经济调控目 标、调控方式和手段、以及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等要素的 有机统一体。
宏观经济调控过程就是一个运用适当的调节方式和 手段,采取有效的经济政策,对分散的微观经济活动通 过市场进行调节,使社会经济协调有序运行,促使宏观 调控目标实现的过程。
.
12
二、宏观调控目标
(一)目标: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政府的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要把促进经 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 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
13
第四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和手段
一、宏观调控方式
(一)宏观调控方式
4、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政府与市场相结合阶段--政府采 取“混合经济”政策。
.
7
(二) 我国关于政府经济职能理论的历史演进
我国关于政府经济职能的理论,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1、计划经济阶段--全能政府论 2、20世纪80年代--市场有限论 3、20世纪90年代--间接管理的“调控型”
(三)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表现 1、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2、社会经济管理者 3、宏观经济调控者
.
9
第三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和目标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内容--社会总供求的平衡
(一)社会总供求及其平衡 1、社会总供求的含义及构成 社会总供给是指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向社
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社会总供给:投资品供给、消费品供给和进口三部分 社会总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支付能力条件下社会对生产出来的供
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国家根据宏观经济规律的 要求,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 从总体上进行监管、控制和调节,为微观经济活 动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和市场环境,促进整个国 民经济持续发展 。
.
3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特征
1、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国家(政府) 2、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是政策 3、宏观经济调控的对象是全社会的经济活动 4、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是监管、控制、调节 5、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是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间接宏观调控方式主要包括三个特点:
一是国家调控市场;
二是运用经济参数对市场进行调控,从而形成市场信号;
三是通过调节经济利益促使微观经济主体对市场做出反应。
.
15
二、宏观经济调控手段
(一)经济手段和经济杠杆
指通过运用与价值形式相关的各种经济杠杆调节经济的手 段。
经济杠杆是利用各种价值形式及市场机制相联系的范畴。 经济杠杆是个体系。
宏观调控有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两种方式。 1、直接调控就是国家依靠所控制的经济资源,主要运用行 政手段或指令性计划,对社会经济活动通过行政部门,特别是 主管部门进行强制性调节,约束微观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使 之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 直接调控方式具有调节速度快、力度较大、约束性强,在短 期内实现政府所期待的调节目标的优点。 不足之处主要在于,一是限制了所调节对象的自主性;二是 易忽视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益,抑制其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三是 一旦调节不当,会引发人为的非正常的经济波动。
(一) 西方政府经济职能理论的历史演进
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经济职能的变迁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国家主义经济”阶段--政府采 取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
2、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守夜人”阶段--政府采取古典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全面干预”阶段--政府采取国 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凯恩斯主义政策)。
.
8
二、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
(一)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原则
“ 政企分开、宏观管住、微观放开”
(二)政府经济职能转变具体措施
1、从直接管理转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 2、行政手段转变为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 3、从对微观企业活动的管理转变为对宏观经济活动的管理为主 4、从对企业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通过对市场的管理来引导企业。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宏
第一节 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第二节 政府的经济职能 第三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和目标 第四节 宏观经济调控方式和手段
.
2
第一节 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一、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及其体系
(一) 什么是宏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调控 宏观经济是指国民经济的总体(总量)经济活动。
2、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具有暂时性与相对性,总是处于不断的 运动之中。总供求有着极不相同的决定因素和形成过程,而且都 会随政治、经济、技术等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使得供求双方 始终处于平衡---打破平衡---新的平衡的转化过程中。
3、社会总供求平衡,包括结构平衡与总量平衡两方面,缺一 不可。
.
11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失衡 失衡表现形式: 一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简称需求膨胀。 二是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简称需求不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