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高等教育史

外国高等教育史

张雪高等教育学专业外教史课程备课方案一、教学形式——部分双语教学、多媒体、课堂讨论二、教学内容——《外国高等教育史》黄福涛、贺国庆三、教学提纲第五章法国、英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英国一、背景介绍二、近代高等教育形成的阶段划分三、纽曼的大学教育理念《大学的理想》(《The Idea of a University》)四、英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特征第五章法国、英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英国一、背景介绍:英国于17世纪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但王朝复辟剥夺了非国教者的教育权利,使英国教育发展限于停滞状态。

这表现在牛津、剑桥入学人数的下降和对科学研究的漠视。

尽管王政复辟阻碍了英国高等教育大踏步向前的势头,但在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大学在教学内容方面出现了微弱的世俗化倾向,新的自然科学逐渐进入大学课堂。

英格兰大学走向衰落,苏格兰大学欣欣向荣。

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的发展,使英国到19世纪中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和最强大的工业国。

由此促进了教育领域的变革,英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开始形成。

高等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最为突出的是伦敦大学以及一系列城市学院的建立,开创了英国高等教育的新纪元。

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中,一直贯穿着维护传统的古典主义教育与提倡科学的功力主义教育的激烈论争。

二、近代高等教育形成的阶段划分以1870年为界,英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形成可以分为两大阶段(一)第一阶段:传统大学的变化和伦敦大学(UCL)的出现自16世纪起,以剑桥、牛津为代表的传统大学的教育价值观开始转变,培养神、法、医等高级专门人才的职能逐渐淡化,代之以培养绅士阶层。

在保留部分神学科目、加强古典人文教育的同时,还设置部分自然科学。

提示:自然科学的地位?伦敦大学1826年建立,打破了传统大学垄断英国高等教育的历史。

伦敦大学不仅取消了传统大学的神学系,代之以理学系和工学系,而且在各学系引入大量的近代新型课程,从而开启了英国高等教育系近代化的序幕。

特点:面向社会,培养专业实用人才。

(二)第二阶段:城市大学(civic universities)的出现和传统大学的变革19世纪后半叶开始,欧洲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高等教育被纳入工业化轨道,通过高等教育培养为国家和工商业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成为这一时期欧洲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

19世纪70年代后,英国高等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城市大学主要是由地方城市创办,为地方工商业发展培养专门技术型人才。

城市大学的前身多为城市学院,eg.利物浦大学学院。

城市大学主要提供职业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直接为所在城市工商业发展服务。

第一,城市学院只发放职业资格证书,不同于传统大学或伦敦大学的学位授予权第二,城市学院没有文学系,没有语言文学科目第三,各城市大学的课程设置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基本上着眼于各地工商业发展的要求,因而成为促进地方工商业发展,推广和应用实用技术的机构。

课堂讨论:大学与工商业相联系的利弊分析?城市学院不构成对传统大学的挑战,只是弥补传统大学中科技课程的不足,同时也引进社会和人文方面的课程。

两类大学既有差异,又有共同价值观。

伦敦大学的变革19世纪70年代后,伦敦大学也进一步加强了与地方工商业发展的联系,成为推动英国工商业发展的重要机构之一。

第一,伦敦大学在校生迅速增长,占四所大学(剑桥、牛津、伦大和杜汉姆)在校生的一半。

原因:工科学生数的增加第二,企业、公司甚至私人捐款资助第三,强调教育与地方工商业发展的联系传统大学的变革16至19世纪中期,剑桥大学理、工科等有关近代自然科学课程所占比例不足40%,而更多的是为训练心智和思维的数学、神学、历史、语文等人文社科方面的自由教育内容。

19世纪80年代起,开始开设有关近代自然科学方面的自由教育内容。

19世纪后期,开始开设适应工商业发展的课程。

动因:国家加强对高等教育的资助和管理第一,取消剑桥、牛津自中世纪以来享受的各种特权,使其打破故步自封的局面,开始面向世俗阶层,接受科学革命和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第二,设立大学专门委员会,通过财政手段,对大学实施变革1800年,剑桥、牛津成为近代大学;1920年,成为近现代工业和社会的发电站;到二战前,成为英国科学研究的中心。

三、纽曼的大学教育理念《大学的理想》(《The Idea of a University》)(一)背景简介和生平19世纪,英国工业化进程加快,教育理念开始更新。

新的教育思想(斯宾塞、边沁)冲击着古典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纽曼),一场古典教育与科学教育思想论战拉开了序幕。

纽曼(John Henry Newman,1801-1895),生于伦敦,1817年进入牛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1822年当选奥利尔学院研究员,1825年任阿尔本学院副院长,1828年任圣玛丽教堂牧师,1846年担任罗马天主教堂的牧师,并授予神学博士学位,1858年担任都柏林天主教大学校长,1877年当选牛津大学三一学院荣誉研究员,1879年当选红衣主教。

(二)论大学的功能和目标(universal knowledge)大学的目的在与促进理智而非道德的发展,在于传播和推广知识而非促进知识的进展。

大学的功能是教学,不同于科研机构。

大学的目标是通过一种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将学生培养成文明社会的绅士。

思考:What is a gentleman?心智卓越,品味高雅,为人正直,处事公平,头脑冷静,生活行为高尚谨慎,受过良好教育。

(三)论知识和大学的自由教育知识1、整体性“知识像宇宙一样是一个无法截然区分的整体,这个整体由不同分支学科的知识组成,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反对偏科2、价值“没有知识的获得便不会有真正的文化。

知识是拓展心灵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拓展心灵的工具”3、知识就是其自身的目的“掌握知识的本身会给我们带来种种进一步的利益,并惠及他人,这是明显的事实”4、自由知识vs.实用的知识5、神学知识大学的自由教育自由教育是从古希腊孕育发展而来,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七艺”。

自由教育一般理解为一种以古典著作学习为基础的教育。

通过阅读古典名著来培育未来绅士的心灵,“应当涉及到有才智人士的权威著作或通常所说的古典著作”强调大学应当传授普遍的知识,各门学科的教育不能厚此失彼。

重视心智培养,“一个人一旦学习过如何思维、推理、比较、鉴别、分析,一个人一旦提高了品味,形成了独立的判断力,擦亮了心眼,他的心智状态允许他从事任何一种学科和专业,他一旦干起来会干得很轻松、优雅、灵活、成功”(四)论大学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法教育方式教育是陶冶,它与教学不同。

“教育意味着一种作用于心智的活动,意味着品格的形成,具有个性和持久性特征”大学是一个教育场所,而非教学场所。

大学理聚集着一批饱学之士,他们醉心于各自的学问,为了学术相互争论和交流,调整着各自的主张并协调各学科间的关系。

他们学习怎样尊重别人,怎样与人协商以及如何相互帮助。

学习方法读书需要思考,不能死记硬背学习需要踏实,需要交流(五)论大学的办学措施办大学是一项伟大又困难的事业第一,广纳天下学者第二,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第三,创造性第四,鼓励师生追求真理第五,大学应当采取宽松的管理制度四、近代高等教育的特征(一)大学层次权限的加强和管理的民主化以剑桥、牛津为代表的传统大学自中世纪以来基本上是以巴黎大学为模式,实施教师管理大学。

大学的基本组织是学院,大学的最高管理机构是由各学院负责人组成的大学运营委员会。

1854年制定的牛津大学法改变了大学传统的管理方式,取消大学运营委员会,成立大学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校长、副校长、学监、学院院长、教授和评议委员会成员,尽可能包括各利益集团成员。

到20世纪30年代,传统大学基本改变了过去的管理方式,大学管理权逐步由各学院掌管过渡到大学一级管理委员会和全校教师组成的评议会,逐步取代了中世纪由各学院少数寡头控制大学的传统。

(二)等级分明的二元制高等教育制度英国近代高等教育结构包括两大类型和三个层次。

两种类型指陶冶情操、贵族式的精英教育;适合专门的产业和中产阶级发展的实用主义教育以剑桥牛津为代表的传统大学,主要通过自由教育课程,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的心智和能力,培养社会精英阶层。

这类院校掌握颁发学位的特权,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望,构成英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中的最高层次。

建立于19世纪中期的伦敦大学一方面保留了传统大学的某些特色,大学教育分为自由教育与专业教育两个阶段。

另一方面,该大学又着眼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引入自然科学的内容,特别是首次在英国大学机构中成立力学系和工学系,培养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

城市大学属于非传统高等教育机构,它们基本上分布在工商业发达的地方城市,带有职业教育的性质,以地方经济发展作为着眼点,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第二节法国一、背景简介法国大学于12-13世纪建立,到15世纪时形成文、法、神、医四学院式的办学模式。

15世纪后,在教会的严格控制下,法国大学逐渐走向保守和衰败。

为此,从文艺复兴开始,法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问题就逐渐受到人们关注。

16-17世纪,一批新型教育和研究机构应时代之需而先后建立,后来成为法国传统的教育机构,进入18世纪,旧大学愈加跟不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前进的步伐,一批高等专科学校应运而生。

高等专科学校是法国高等教育的精华,它的出现标志着法国近代工程技术教育的开始,同时也使法国高等教育进入独具特色的高等专科学校与大学并存且相互竞争、相互补充的新阶段。

18世纪末的资产阶级大革命使法国高等教育的办学传统受到彻底的冲刷和改造,旧大学被取缔,各种专科学校得到发展、改组或创建,此外还创立了某些专门研究机构。

19世纪拿破仑改革,使一般意义上的大学在名义上被取消,代之以帝国大学制,全国仅有“帝国大学”这所唯一的“大学”(帝国大学不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而是掌握全国教育行政最高权力的领导部门,实际上就是法国中央政府的教育部)。

在拿破仑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法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基本停滞。

直至1896法令的颁行使法国结束了近一个世纪唯一大学的局面,并赋予大学更多的自治权,从而建立起中央集权制与大学自治传统间新的平衡。

补充:19世纪,法国政局动荡不安,先后经历了拿破仑军事独裁统治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复辟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巴黎公社与第三共和国初期。

虽然政权交替,但法国教育在在阶段性发展的表象之下,隐现出其内在的连续性与规律性。

正因为如此,近代法国确立了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又确立了完整的学制,各级教育事业都获得了发展。

二、近代高等教育形成的阶段划分补充史料:到18世纪为止法国共有22所大学,超过其他欧洲各国。

最古老的是巴黎大学,其保守性也是最突出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