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飘萍PPT
(一)广泛交游:以如何可尽其职务 为交际活动之目的 (二)采访指导思想务实明晰
1、注重新闻的真实性,深入采访、细致调查。 反对有闻必录。 2、注重记者的素养,坚持真诚和平的采访态度 3、采访活动关注时局,铁肩担当社会正义
(三)采访技巧灵活精湛
1、随时处于角色之中,保持高度的新闻敏感 。宴 请内阁 虚探美使馆 2、善于把握采访对象心理 重视采访对象的“首印印象” 揣摩对方心理,把握采访时机 掌握谈话之擒纵方法 夜访段琪瑞(附院之争) “巡阅使会 ”
“公平真确”是办报的理念和宗旨 公平真确” 《京报》 “三多”的特点:新闻多、评论多、副刊 和附刊多 为五四运动推波助澜并因《京报》揭露曹汝霖、 章宗祥、陆宗舆等人的卖国罪行而遭查封。 1918参与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期间,代主持《甲寅》杂志
(六)第二次流亡日本
受聘于大阪《朝日新闻》顾问 完成专著《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 《新俄国之研究》 和
1913年,全面主持《汉民日报》笔政 以立论尖锐而著称 “报馆可封,记者之笔不可封也。主笔可杀,舆论 之力不可蕲也” 1913.8.10“扰害治安罪”及“二次革命”嫌疑罪 查 封报馆,逮捕邵飘萍 (其间)被捕三次,下狱九月。
(三)东渡日本——坚定新闻救国的信 东渡日本 坚定新闻救国的信 念
就读于法政学校 东京通讯社:邵飘萍与潘公弼、马文车创办 最先向国内揭露日本与袁世凯交易的“二十一条” 弟以傲骨天成,岂能寄人篱下,故惟有勉励所为, 欲以新闻记者终其身,不事王侯,高尚奇志,君 亦赞成否
1909秋迎娶父母包办的沈小仍 1909秋迎娶父母包办的沈小仍 1912年再娶汤修慧 1912年再娶汤修慧
祝文秀与邵飘萍
年同居) (1919年同居) 年同居
正式走上“ (二)《汉民日报》——正式走上“新闻 汉民日报》 正式走上 救国” 救国”的道路
1912年,与杭辛斋共创《汉民日报》,开始职业报人 生涯 《汉民日报》是浙江军政府资助的日报 言论宗旨:“以尊崇人道,提倡民权,激励爱国尚武 之精神,建设完全无缺之共和政府为唯一宗旨”。 ”
(四)主持《申报》、《时报》、《时 主持《申报》 时报》 事新报》 事新报》笔政
护国反袁运动 1916年任《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报道“北京特 别通信” 1916年8月创立北京新闻编译社
京报》的创办: 1918年10月 (五)《京报》的创办:于1918年10月5 日问世, 日问世,是一张对开四版的日报。
纪念碑
故居
三、邵飘萍的采访艺术 邵飘萍的采访艺术
“飘萍每遇内政外交之大事,感觉最早,而 采访必工。北京大官本恶见新闻记者,飘 萍独能使之不得不见,见且不得不谈,旁 敲侧击,数语已得要领。其有干时忌者, 或婉曲披露,或直言攻讦,官僚无如之何 也。自官僚渐识飘萍,遂亦渐重视报纸, 飘萍声誉,以是日隆。”——张季鸾
(七)《京报》的“复活” 京报》 复活”
《实际应用新闻学》(我国第一本论述新闻采访的专著) 和《新闻学总论》 加入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介绍马克思主义 反帝反军阀的坚强斗士 最后一役——反奉倒段讨吴运动
(八)以身殉报
1926年4月22日,发表一生中最后一篇文章《飘萍 启事》 1926年4月26日,被奉系军阀以“勾结赤俄,宣传 赤化”的罪名被枪杀。
课后思考:
邵飘萍的人生经历及其新闻实践给 你哪些启示? 你哪些启示?
“铁肩辣手”—— 邵飘萍
一、乱世飘萍---对邵飘萍总介 乱世飘萍---对邵飘萍总介 --铁肩担道义-----邵飘萍的一生 二、铁肩担道义---邵飘萍的一生 三、邵飘萍的采访艺术
一、乱世飘萍
简介: 简介:
邵飘萍( 1886-1926) 浙江东阳 东阳人 邵飘萍 ( 1886-1926 ) 浙江 东阳 人 , 原名新成, 又名镜清, 后改名振清, 原名新成 , 又名镜清 , 后改名振清 , 笔名飘萍, 阿平、 青萍、 素昧平生等。 笔名飘萍 , 阿平 、 青萍 、 素昧平生等 。 飘萍:人生如断梗飘萍, 飘萍:人生如断梗飘萍,有何不可
3、应建立民主思想的新闻法规,保护新闻自 由。
给我们的启示
1、一个新闻工作者要能善于捕捉战机,具有 强烈的新闻敏感。 2、一旦发现线索,就全要广泛,报道内容丰富,
参考文献
新华出版社编《中国名记者传略与名篇欣赏》 新华出版社编《中国名记者传略与名篇欣赏》,新华 出版社, 出版社,2003年 年 夏林根《近代中国名记者》 福建人民出版社, 夏林根《近代中国名记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0年 年 解国记《中外新闻轶事》 文心出版社, 解国记《中外新闻轶事》,郑州 文心出版社,1989 年 郭汾阳《铁肩辣手——邵飘萍传》,浙江人民出版社, 邵飘萍传》 浙江人民出版社, 郭汾阳《铁肩辣手 邵飘萍传 2006年 年 张耐冬《邵飘萍与《京报》》 中华书局, 》》, 林溪声 张耐冬《邵飘萍与《京报》》,中华书局, 2008年 年 乔云霞《“铁肩辣手”邵飘萍》采.写.编 2005年5期 乔云霞《 铁肩辣手”邵飘萍》 写 编 年 期 铁肩辣手 姜换龙《邵飘萍采访心理学运用艺术初探》 张引 姜换龙《邵飘萍采访心理学运用艺术初探》, 今日南国》 《今日南国》,2009.8
二、铁肩担道义
(一)萌发新闻救国的思想 一
1886.10.11出生于浙江省东阳的一个寒儒 1886.10.11出生于浙江省东阳的一个寒儒 家庭,后迁至金华。 家庭,后迁至金华。 少年“神童” 14岁 1899年 少年“神童”,14岁(1899年)考取秀才 1906年 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 1906年,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萌发 新闻救国” 1908《一日报》 “新闻救国”的思想 1908《一日报》 毕业后回金华任教,继续撰写通讯, 毕业后回金华任教,继续撰写通讯,被 申报》 《申报》聘为特约通讯员
3、千方百计,随机应变,采访时机把握得当。 “金佛郎案” “中德宣战内幕” 4、其他:废寝忘食的工作作风及“视死其若休” 其他: 其他 废寝忘食的工作作风及“视死其若休” 的勇敢无畏精神
(三)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1、新闻事业是“社会公共机关” ,“国民舆论 代表。” 2、记者在新闻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及品德和能力。 他在《实际应用新闻学》中最早明确提出“品性 为第一要素”的新闻道德思想。(“所谓品性者, 乃包含人格、操守、侠义、勇敢、诚实、勤勉、 忍耐及种种新闻记者应守之道德”、)
简介:
烈士。因直言敢谏开罪直奉军阀, 烈士。因直言敢谏开罪直奉军阀,于1926 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 年被当时的北洋政府奉系军阀张作霖 年被当时的北洋政府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 于北京天桥。 于北京天桥。原北京平民大学和国立法政 大学教授及原务本女子大学校长。 大学教授及原务本女子大学校长。五四
运动实际发起人, 运动实际发起人,著名新闻工作 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 者,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 奠基人。 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