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减少症药物治疗
鲨肝醇
肌苷
参与体内能量代谢及蛋白质合成
50%
碳酸锂
缺乏锂浓度监 刺激集落刺激因子的分泌,发挥拟细胞因 使用其他升白 测措施,临 子作用 药后加用 床应用受到 80%-90% 很大局限
西药注射剂*
集落刺激因子(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ulocytecsf, G- CSF) 用于肿瘤化疗过程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为动物体内固有物质,在骨髓造血组织中含量较多,可能是体内造血因 子之一,有促进白细胞增生及抗放射线的作用。文献报道,单用鲨肝醇 对化疗药物、放疗或氯霉素等因素所致白细胞减少作用较缓慢,治疗有 效率为55%~60%,但效果不稳定【3】;与维生素B4或地榆升白片等联 合应用效果较好。用药剂量为口服50~150mg,每日3次,4~6周为一疗 程。有报道服用后会引起咽炎【4】。
• 生血宝合剂
成分为墨旱莲、女贞子、桑椹、黄芪,何首乌(制)、白芍、狗脊 七味 药组成。用于恶性肿瘤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 。作用机制可能为提高干 细胞分化池中干细胞的增殖能力,从而促进血细胞生成 。减少外周血细 胞破坏的程度,减少细胞破坏,消耗过多 。调节循环池及边缘池的比例 ,进而调节细胞分布紊乱。
*结核病临床治疗指南
• 免疫抑制剂(Immunosuppresives) 涉及临床学科: 风湿免疫 骨关节 肾内 呼吸 血液 皮肤 肿瘤 ……
处理方式
• 立即停用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物; • 避免接触可致本症的化学物质; • 寻找并有效地治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发病;
G-CSF 粒细胞集 落刺激因子
不能与化疗药物同时使 用。略有轻度骨骼疼痛 、静脉炎、皮疹、低热 、ALT升高、消化道不 适。临床使用率高于来 格司亭。
来格司亭
疗效确切 、起效时 常用于肿瘤化疗过程中 间短、剂 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量限制性 其不良反应常见有骨痛 毒性、不 、腰痛、胸痛、头痛、 良反应较 皮疹、发热、食欲减退; 大、价格 偶见有寒战、肌痛、局 昂贵 部注射部位反应 是非格司亭与聚乙二醇 经共价结合形成的一种 新分子,较非格司亭半衰 期增长约10 倍
口服西药升白制剂
• 碳酸锂
通过拟细胞因子作用提高白细胞水平。具体机制可能为:①锂离子影响 钾、钠离子的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锂盐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降低环 磷酸腺苷含量有关;②刺激集落刺激因子的分泌,促使白细胞集落 (CFU-C)的增殖和分化。大部分患者为使用其他升白细胞药物半个月至 一个月无效后加服或单独给予碳酸锂口服0.25/次,一日两次,0.5~0.75 /日,动态监测外周血,每2天一次,无反跳即可停药【6】。碳酸锂使 用时需要监测血锂浓度,但由于目前缺乏锂浓度监测措施,临床应用受 限。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指南
• 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药物: • 干扰素(IFN)是抗HCV的有效药物,包括普通IFN-a、复合IFN和 PEG-IFN-a。 • PEG-IFN-a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普通IFN-a或复合IFN与利巴韦林联合疗 法 不良反应 • 干扰素 IFN-a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流感样症候群、骨髓抑制、精神异常、甲状腺 疾病、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腹泻、皮疹、脱发和注射部位无菌性炎症 等。 • 利巴韦林 最主要的毒性在于其对心脏损伤和血管损伤作用,通常在治疗开始后的 1周至2 周内血红蛋白、红细胞及白细胞开始下降 。
常用中药口服升白制剂
• 复方皂矾丸
由皂矾、西洋参、海马、肉桂、大枣、核桃仁六味药组成。文献报道其 对肿瘤及急性白血病放、化疗所致的骨髓损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发 白细胞减少等有治疗作用【9】 作用机制为增加骨髓造血细胞,加速造血 细胞生成、分化、成熟 。剂量为每次9粒,l天3次,疗程为 1~3周。
常用中药注射剂
• 升白注射液
升白注射液主要含黄芪、党参、当归、白芍、淮山药、鸡血藤、枣仁、 柏子仁等。有文献报道【15】其作用不一定是刺激骨髓制造各种细胞, 为制 造各血细胞提供原料, 而是升白注射液的升气补血作用, 使血液中各种细 胞重新分布所至。
• 集落刺激因子临床使用存在的问题
放化疗后24-48h才可使用
存在剂量限制性毒副作用 对孕妇、18岁以下病人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人类生殖系统 的影响尚未确定 用量大、费用昂贵、作用短暂
治疗中: 2.0×109/L<WBC<4.0×109/L:口服升白制剂 WBC<2×109/L:联合G-CSF100μg,皮下或静脉 注射给药,qd。WBC≧5×109/L时停用G-CSF, 继续服用口服升白制剂,如为中药口服制剂可巩固 用药1-2周。
常用口服西药制剂
口服西药 * 利血生 维生素 B4 作用机制 有效率 不良反应
促进细胞氧化还原作用 核酸的活性成分,维持生物体代谢功能 的必要成分 动物体内固有物质,骨髓造血组织中含量 较多,可能是体内造血因子之一
60%-70%
过敏性皮疹
联用其他升白 药物 无明显不良反 66.7%应 80% 55%-60% 有报道称服用 后会引起咽 炎 偶见胃部不适 和过敏反应
• 预防感染;
• 适当使用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药
升白制剂
西药 中药
口服
利血生 维生素B4 鲨肝醇 肌苷 ……
注射剂
集落刺激因子
口服
复方皂矾丸 生血宝合剂 地榆升白片 升白合剂 益血生胶囊 ……
注射剂
升白注射液 生脉注射液 黄芪注射 ……
口服西药升白制剂
• 利血生
为典型的噻唑羧酸类升白药物,其成分为半胱氨酸和苯乙酸,有促进白 细胞增生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放疗和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用量 为口服20mg/次,每日3次,疗程4周。偶见致过敏性皮疹【1】。
*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指南
• 结核病
• 结核病白细胞减少原因:
1、结核感染本身导致的全血细胞减少; 2、治疗药物:利福平、乙胺丁醇;三代头孢类抗生素 • 结核病临床治疗特点*: 1、治疗周期长,6~9月/12~18月/18~24; 2、治疗方案:异烟肼+利福平+比嗪酰胺+乙胺丁醇 3、患者经济条件差,除治疗药物外,保肝药为常处方
临床表现
• 无明显症状/非特异性症状/易感染 • 病因或诱因明确 ——起因急骤 ——进展快 ——感染重
白细胞减少的症状
• 免疫功能下降
• 疲乏无力,头晕,恶心
• 低热
• 易感染:上感、泌尿系感染
• 白细胞减少是否同时有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验室检查
• 血像 • 骨髓像 • 早期或极期:粒细胞明显减少 ——粒细胞系统成熟障碍 ——代偿性增生 • 恢复期:类白血病现象
常见科室
• 肿瘤科
肿瘤治疗病人在治疗期间出现白细胞减少。 (治疗手段为化疗、放疗、手术+化疗、手术+放疗。 约90%的癌症患者放化疗后会出现白细胞减少等不 良反应。)
常见科室
• 内分泌科
甲亢治疗手段:药物、131 I治疗、手术 甲亢治疗特点: 1、仍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不可或缺; 2、常用药物为甲巯咪唑和丙基硫氧嘧啶,治疗周期 长(1~3年),易复发,1~3个月易发生WBC降低 。
培非格司亭
西药注射剂
主要品种
作用机制
临床使用及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是发热,皮 疹, 皮下注射部位红 斑、低血压、水肿、 胸痛、骨痛和腹泻
特点
沙格司亭 促使造血干、 祖细胞增殖和 分化,刺激粒、 单核巨噬细胞 生长和成熟,也 有促进巨核细 胞和嗜酸性粒 细胞生长的作 用,
GM-CSF 粒细胞-巨 噬细胞集 落刺激因 子 莫拉司亭
白细胞减少症的药物治疗
成都地奥天府
白细胞减少的定义
• 白细胞减少: 外周血 WBC< 4000/ul (<4.0x109/L) • 中性粒细胞减少( granulocytopenia) : 中性粒细胞<2000/ul(<2.0x109/L) • 粒细胞缺乏( agranulocytosis ): 粒细胞 <500/ul ( <0.5x109/L )
发病机制(1)
• 白细胞生成障碍 ——骨髓损伤(包括放、化疗引起) ——药物引起非免疫性造血抑制 ——无效造血,生成系统衰竭
发病机制(2)
• 白细胞破坏或消耗过多 • 免疫相关性 ——药物诱发免疫性粒细胞减少 ——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 ——同种免疫性粒细胞减少 • 非免疫相关性 ——白细胞分布异常 ——白细胞释放障碍
不良反应是骨血压下 降、脾肿大、尿酸、 乳糖脱氢酶和碱性磷 酸酯酶可逆性升高; 偶见有发热、头痛、 寒战、肌痛等, 局部 注射部位反应、暂时 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心功能不全、高血压 或低血压、颅内高压 、惊厥、肺水肿、晕 厥、呼吸困难
疗效确切 、起效时 间短、剂 量限制性 毒性、不 良反应较 大、价格 昂贵
• 维生素B4
核酸的活性部分,为维持生物体代谢功能的必要成分。白细胞缺乏时, 其能促进白细胞增生。剂量为口服10~20mg, 3次/d,疗程2~4周。有 报道维生素B4与其他升白药物(地榆升白片、鲨肝醇)联合应用的总有 效率为66.7%~80%【2】,常规剂量下无明显不良反应。
口服西药升白制剂
• 鲨肝醇(α-正十八碳甘油醚)
常见科室
• 血液科
常见病种多数伴有白细胞(或其它两系血细胞)降低 用药特点: 1、住院病人WBC减少程度严重; 2、门诊白细胞减少病人多,80%为免疫抑制性白细 胞减少。
常见科室
• 传染科
主要病种: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结核病 慢性乙型肝炎 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 治疗。 抗病毒药物:干扰素 核苷(酸)类似物 干扰素不良反应: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 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如中性粒细胞绝对数≤1.0×109/L.血小 板<50×109/L,应降低IFN-a剂量;如中性粒细胞绝对数 ≤0.75×109/L.血小板<30×109/L,则应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