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减少症药物治疗
常见科室 传染科 主要病种: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结核病 慢性乙型肝炎
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 治疗。 抗病毒药物:干扰素 核苷(酸)类似物 干扰素不良反应: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如中性粒细胞绝对数≤1.0×109
/L.血小板<50×109/L,应降低剂量;如中性粒细胞绝对数≤0.75×109/L.血小板<30×109/L,则应停 药。
白细胞减少的症状
• 免疫功能下降 • 疲乏无力,头晕,恶心 • 低热 • 易感染:上感、泌尿系感染 • 白细胞减少是否同时有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验室检查
• 血像 • 骨髓像 • 早期或极期:粒细胞明显减少 • ——粒细胞系统成熟障碍 • ——代偿性增生 • 恢复期:类白血病现象
发病机制(1)
• 白细胞生成障碍 • ——骨髓损伤(包括放、化疗引起) • ——药物引起非免疫性造血抑制 • ——无效造血,生成系统衰竭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指南
• 丙型肝炎 • 抗病毒治疗药物: • 干扰素()是抗的有效药物,包括普通、复合和。
• 及利巴韦林联合应用普通或复合及利巴韦林联合疗法
• 不良反应
• 干扰素
•
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流感样症候群、骨髓抑制、精神异常、甲状腺疾病、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腹泻、皮疹、
脱发和注射部位无菌性炎症等。
*结核病临床治疗指南
• 免疫抑制剂() • 涉及临床学科:
• 风湿免疫 • 骨关节 • 肾内 • 呼吸 • 血液 • 皮肤 • 肿瘤 • ……
处理方式
立即停用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物; 避免接触可致本症的化学物质; 寻找并有效地治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发发病机制(2)
• 白细胞破坏或消耗过多 • 免疫相关性 • ——药物诱发免疫性粒细胞减少 • ——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 • ——同种免疫性粒细胞减少 • 非免疫相关性 • ——白细胞分布异常 • ——白细胞释放障碍
常见科室
• 肿瘤科
•
肿瘤治疗病人在治疗期间出现白细胞减少。
• (治疗手段为化疗、放疗、手术+化疗、手术+放疗。约90%的癌症患者放化疗后会出现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
常见科室
• 内分泌科
• 甲亢治疗手段:药物、131 I治疗、手术 • 甲亢治疗特点: • 1、仍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不可或缺; • 2、常用药物为甲巯咪唑和丙基硫氧嘧啶,治疗周期长(1~3年),易复发,1~3个月易发生降低。
常见科室
• 血液科
• 常见病种多数伴有白细胞(或其它两系血细胞)降低 • 用药特点: • 1、住院病人减少程度严重; • 2、门诊白细胞减少病人多,80%为免疫抑制性白细胞减少。
• 肌苷(次黄嘌呤核苷) • • 是一种以次黄嘌呤为碱基部分的核糖核苷。参及体内能量代谢及蛋白质的合成,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白细
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但据文献报道,其有效率仅为50%左右,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尚需进一步探讨。偶见胃 部不适和过敏反应,有报道称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死亡【5】。常用剂量为口服200~400,3次; 静注或静滴 200~600,1~2次。疗程为一周。
白细胞减少症药物治疗
白细胞减少的定义
• 白细胞减少: • 外周血 < 4000 (<4.0x109) • 中性粒细胞减少( ) : 中性粒细胞<2000(<2.0x109) • 粒细胞缺乏( ): • 粒细胞 <500 ( <0.5x109 )
临床表现
• 无明显症状/非特异性症状/易感染 • 病因或诱因明确 • ——起因急骤 • ——进展快 • ——感染重
,0.5~0.75/日,动态监测外周血,每2天一次,无反跳即可停药【6】。碳酸锂使用时需要监测血锂浓度,但
由于目前缺乏锂浓度监测措施,临床应用受限。
口服西药升白制剂
• 碳酸锂
•
通过拟细胞因子作用提高白细胞水平。具体机制可能为:①锂离子影响钾、钠离子的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锂
盐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降低环磷酸腺苷含量有关;②刺激集落刺激因子的分泌,促使白细胞集落()的增殖和分
化。大部分患者为使用其他升白细胞药物半个月至一个月无效后加服或单独给予碳酸锂口服0.25/次,一日两次
~80%【2】,常规剂量下无明显不良反应。
口服西药升白制剂
• 鲨肝醇(α-正十八碳甘油醚)
• 为动物体内固有物质,在骨髓造血组织中含量较多,可能是体内造血因子之一,有促进白细胞增生及抗放射线 的作用。文献报道,单用鲨肝醇对化疗药物、放疗或氯霉素等因素所致白细胞减少作用较缓慢,治疗有效率为 55%~60%,但效果不稳定【3】;及维生素B4或地榆升白片等联合应用效果较好。用药剂量为口服50~150,每 日3次,4~6周为一疗程。有报道服用后会引起咽炎【4】。
• 利巴韦林
•
最主要的毒性在于其对心脏损伤和血管损伤作用,通常在治疗开始后的1周至2 周内血红蛋白、红细胞及白细
胞开始下降 。
*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指南
• 结核病 • 结核病白细胞减少原因: • 1、结核感染本身导致的全血细胞减少; • 2、治疗药物:利福平、乙胺丁醇;三代头孢类抗生素 • 结核病临床治疗特点*: • 1、治疗周期长,6~9月/12~18月/18~24; • 2、治疗方案:异烟肼+利福平+比嗪酰胺+乙胺丁醇 • 3、患者经济条件差,除治疗药物外,保肝药为常处方
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用量为口服20次,每日3次,疗程4周。偶见致过敏性皮疹【1】。
• 维生素B4
•
核酸的活性部分,为维持生物体代谢功能的必要成分。白细胞缺乏时,其能促进白细胞增生。剂量为口服10~
20, 3次,疗程2~4周。有报道维生素B4及其他升白药物(地榆升白片、鲨肝醇)联合应用的总有效率为66.7%
中药
口服 利血生 维生素B4 鲨肝醇 肌苷
……
注射剂 集落刺激因子
口服 复方皂矾丸 生血宝合剂 地榆升白片 升白合剂 益血生胶囊
……
注射剂
升白注射液 生脉注射液 黄芪注射
……
口服西药升白制剂
• 利血生
•
为典型的噻唑羧酸类升白药物,其成分为半胱氨酸和苯乙酸,有促进白细胞增生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放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