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备考: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训练(带答案)
一、选择题
1、2018年,我国要全面深化行政、财经、金融、社会、生态文明等体制改革,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
这意味着我国政府()
①转变自身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②加强自身监督,打造阳光政府
③完善法律体系,建设法治政府④求真务实工作,营造良好环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普惠性,加大对三大攻坚战的支持,更多向创新驱动、“三农”、民生等领域倾斜。
这说明我国财政能够促进 ( )
A.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B.资源合理配置C.国民经济平稳运行D.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
推动国际大通道建设,深化沿线大通关合作。
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带动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走出去。
优化对外投资结构。
加大西部、内陆和沿边开放力度,拓展经济合作新空间。
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①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完善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②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③构建区域经济优势,实现我国主导世界市场的目的④平衡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4、《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
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
面对严格环境执法,企业应该()
①转变自身的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②保护和改善环境,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践行低碳生活方式④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境污染监督机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打通信息孤岛。
清理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各类证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要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
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①为公民求助、投诉提供了便捷的渠道②表明政府的服务意识在增强
③调动了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④扩大了政府社会管理的范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②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③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④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7、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大力简政减税减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上述供给侧改革的措施,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8、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快制造强国建设。
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实施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
大幅压减工业生产许可证,强化产品质量监管。
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工匠精神在“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中的作用。
9、关于乡村振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进农林牧渔业和种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
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
发展“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今年再进城落户1300万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健全菜市场、停车场等便民服务设施。
有序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完善配套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加装电梯。
加强排涝管网、地下综合管廊等建设。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人,要加强精细化服务、人性化管理,使人人都有公平发展机会,让居民生活得方便、舒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依据。
10、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
切实降低农村学生辍学率,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
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家庭的希望。
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
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
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继续实施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
发展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
加强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依据。
参考答案
1-6 CBAAAD
7、参考答案:
①掌握系统优化方法,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用改革的办法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实现整体功能的最大化。
②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要扎实有效去产能、积极稳妥去杠杆、多措并举降成本,努力取得更大成效。
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因城施策去库存,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政策措施。
④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
要精准加力补短板。
(其他角度答题只要符合要求并合情合理即可。
)
8、参考答案: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弘扬工匠精神,能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互相影响。
弘扬工匠精神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文化与经济互相交融,科技、文化生产力等文化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弘扬工匠精神,培育众多“中国工匠”,能够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④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有利于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⑤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9、参考答案:
①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要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要把农业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农业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其他方面作答合情合理亦可。
)
10、参考答案:
①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府的性质决定的。
公平优质教育是政府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②这是公民权利具有真实性的体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推进公平优质教育有利于广大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实现。
③它符合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公民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有利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④这是政府更好的履行文化职能的需要,公平优质教育更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