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
2、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及其大小的影响因素。
3、知道自感现象的利与弊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4、能够通过电磁感应部分知识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原因及磁场的能量转化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两个自感实验的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感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想先,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学习,了解物理与生活之间紧密的联系,更加热爱物理,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1.自感现象。
2.自感系数。
三、教学难点:分析自感现象的产生。
四、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观察现象。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回顾:1.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的条件是什么?2.描述冷次定律的内容。
3.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表达式。
为本节课新内容的知识做准备。
演示实验:1.改造仪器,通过电磁感应使未接入电路的灯泡发光。
详细介绍仪器结构,通过结构介绍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现象。
引入互感定义。
2.金属圆环跳起实验,进一步调动学生好奇心与学习积极性。
(二)进行新课
1.互感:当一个线圈中电流变化,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称为互感。
互感现象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互感电动势。
(强调电电流变化和电路结构)
作用:将能量从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
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举例,变压器……
互感现象不仅发生于绕在同一铁芯上的两个线圈,且可以发生与任何两个相互靠近的电路之间。
在电力工程和电子电路中,互感现象有时候会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这是要设法减校电路的互感。
2.自感
猜想:在原线圈中也会生磁通量变化,是否也会产生电动势呢?
学生体验触电实验:三节干电池,与线圈相连,学生手拉手用手握住导线,相当于与电池并联。
当与电池断开时,学生很明显的感觉到了触电。
(在实验前,必须向学生解释清楚电路结构,画出电路图,方便学生根据现象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当电池断开时,两位同学和线圈构成的回路没有了电源却感受到了强烈的触电,说明线圈中在断电的瞬间感应出来了电流。
这种现象叫做自感。
3.通电自感断电自感
学生阅读课本22 页演示实验。
教师做好演示实验准备。
演示实验1(通电自感):A
1、A2 是规格完全一样的灯泡.闭合电键S,调节变阻器R,使A1、A2 亮度相同,再调节R1,使两灯正常发光,然后断开开关S.重新闭合S,观察到什么现象?
现象:灯泡A
2 立刻正常发光, 灯泡A1 逐渐亮起来。
分析:电路接通时,电流由零开始增加,穿过线圈L 的磁通量逐渐增加,L 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原来的电流方向相反,阻碍L 中电流增加,即推迟了电流达到正常值的时间。
课堂例题:
例1.实验一中,当电键闭合后,通过灯泡A1 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为图;通过灯泡A2 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为图。
(C A)
演示实验2(断电自感):接通电路,待灯泡A 正常发光.然后断开电路,观察到什么现象?
现象: S 断开时,A 灯突然闪亮一下才熄灭。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原因。
分析:在电路断开的瞬间,通过线圈L 的电流突然减弱,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也就很快减少,因而在线圈L 中产生与原电流方向相同的感应
电动势。
虽然这时电源已经断开,但线圈L 和
灯泡A 组成了闭合电路,在这个电路中有感应电流通过,所以灯泡不会立即熄灭。
电流分析:
i i i L i L
问题:在断电自感中,灯泡会闪亮一下,是否开关断开后一定会
闪亮呢?
如果R L<R A,则i L>i A,会闪一下,再逐渐熄灭;
如果R L≥R A,则i L≤i A,不会闪,逐渐熄灭。
课堂例题:
例2.在实验二中,若线圈L 的电阻R L 与灯泡A 的电阻R A 相等,则电键断开前后通过线圈的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为图,通过灯泡的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为图;(答案:A ; C)
若R L 远小于R A,则电键断开前后通过线圈的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为图,通过灯泡的电流图像为图。
(答案:B ; D)
学生利用PAD 作答,统计正确率,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4.自感系数
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电流的变化率成正比。
E=L ∆ I ∆t
L:自感系数——简称自感或电感。
实验表明,线圈越大,越粗,匝数越多,自感系数越大。
另外,带有铁芯的线圈的自感系数比没有铁芯时大得多。
单位:亨利,简称:亨,符号:H。
常用单位:毫亨(m H)微亨(μH)
5.磁场的能量
问题:在断电自感的实验中,为什么开关断开后,灯泡的发光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会比原来更亮?
开关闭合时线圈中有电流,电流产生磁场,能量储存在磁场中,开关断开时,线圈作用相当于电源,把磁场中的能量转化成电能。
6.小结
对本节课知识重点再次回顾。
7.作业
导学案对点检测,知者加速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