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垄断行业特征分析3

自然垄断行业特征分析3

自然垄断行业特征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研究反垄断法的学者比较一致地认为,应将我国的自然垄断行业纳入反垄断法的除外适用范围。

尽管我国的自然垄断行业具有与西方国家的自然垄断行业相同的特征,但我国自然垄断行业与西方国家自然垄断行业的区别也是显著的。

西方国家的自然垄断行业一般只存在国家垄断一种垄断形态,而我国的自然垄断行业存在国家垄断、经济垄断、行政垄断等多种性质不同的垄断形态。

现详述如下:关键词:自然垄断行业国家垄断经济垄断行政垄断1 自然垄断行业概述及形成原因自然垄断行业是指因生产、配送方面的规模经济效益、网络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效益、沉淀成本、资源稀缺性等原因,使企业被限定为一家或者少数几家企业的行业。

自然垄断的基本形成原因是生产函数成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即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

由一家企业来提供产品会比多家生产更有效率,成本更低。

假定一个产业只能容纳一家企业的生存,那么就会有一个幸存者为了降低成本而不断扩大产量,进行低价竞争,最终把对手挤出市场,形成自然垄断。

2 自然垄断行业的特征2.1公益性自然垄断行业主要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行业,它所提供的私人边际效用(MPB)小于其社会边际效用(MSB)。

如电力产业所提供的效用,就不仅仅为电力消费者所享有,而且还对整个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垄断性自然垄断行业一般都是规模经济较明显的行业,即规模愈大,生产成本就愈低。

譬如,煤气公司要输送煤气,就必须铺设管道,而铺设管道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但一旦铺设完毕,向管道泵注入更多的煤气则不需要更多的资金注入,以至于边际成本趋向于零。

同时,自然垄断行业有大量的“沉淀成本”,即资金一旦投入就难以在短时期内收回,也难改为其他用途。

如果多个企业之间进行竞争,势必导致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因此,一般要求由一家企业进行垄断性经营。

2.3 不可选择性由于自然垄断行业的经营者一般都是唯一的,因此对消费者来说,这些服务具有不可选择性。

要么接受经营者确定的交易条件,要么就不与其发生交易关系。

2.4 部分业务具有可竞争性并非自然垄断行业的所有业务都具有自然垄断性,有些业务是可竞争的。

如电力业包括电力设备供应、电力生产(发电)、高压输电、低压配电和电力供应等多种业务领域,这些业务中只有高压输电和低压配电属于自然垄断业务。

而电力设备供应、电力生产和供应则属于竞争性业务。

3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以移动通信业为例3.1我国移动通信业的发展简史电信业的发展一直是中外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电信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展与变革的浪潮席卷全球,成为增长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一个产业。

中国电信业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依靠政策,依靠技术的进步,依靠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只用了短短十几年时间,就走完了国外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构建了一个技术先进、业务齐全、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电信网络,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公用固定电话网络、公用移动通信网络和世界第二大公用互联网。

连续十几年以5倍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最主要的增长点之一。

特别是从2001年开始,在世界电信业剧烈动荡,由高速增长滑向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电信业克服种种困难,始终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中国移动电话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代:第一代是“大哥大”模拟手机,大而笨重,价格昂贵,功能有限。

大概可以从1987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开始运营900MHz模拟移动电话业务算起。

模拟移动电话系统的质量完全可以与固定电话媲美,使通话双方能够清晰地听出对方声音。

但模拟移动通信与数字移动通信相比保密性较差,极易被并机盗打。

第二代是2G通信,以GSM、CDMA为代表的移动通信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功能和效率高于第一代。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采用GSM技术标准,即第一代GSM技术(2001年12月31日我国关闭了模拟移动网络)。

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拥有一个GSM 网,GSM手机用户总数在1.4亿以上,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

2002年1月8日,中国联通CDMA手机正式放号。

第三代就是3G通信,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其最鲜明的特征是提供高速上网,能够满足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与任何人不间断沟通,获取任何信息的需要。

2009年1月7日,3G牌照发放,中国的移动通信模式从模拟制式升级到2G、2.5G 到现在的3G制式,准确把握了全球移动通信业的技术方向,由模拟通信时代跨入了数字通信时代。

实现了通信网络规模世界第一,网络技术装备世界一流,手机用户全球第一,而且在芯片设计技术、通信标准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3.2 我国移动通信业的市场垄断性自1987年中国电信最先开办移动电话业务以来,移动通信市场一直处于独家垄断局面,1994年中国联通公司成立,打破了中国电信独家垄断的局面,初步形成“双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

但是到1998年电信重组之前,中国联通只占全部电信市场份额的1%,资产只占中国电信的1/260,营业额仅为中国电信的1/l12。

直到1999年,新一轮电信重组方案出台,成立中国移动,随后南北拆分中国电信。

至此,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出现了新中国移动和新中国联通的双寡头垄断格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加上3G时代牌照发放的因素,原有的电信市场格局需要做出新的调整。

自2004年起,关于新一轮重组的讨论便以此展开,此后传出多种版本的方案,但重组始终未能进行。

在此期间,移动业务开始一步步蚕食固话市场。

2007年9月,中国移动新增用户市场份额达到74.9%;增量收入市场份额89.2%;利润总额市场份额72.5%,形成了新的垄断。

相对的,固定电话用户则持续出现负增长。

针对以上局面,信息产业部在2007年终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表示将积极推动电信企业全业务经营方案尽快出台。

2008年5月24日,中国移动与中国铁通合并,运营TD-SCDMA网络,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C网合并运营CDMA2000,而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G网合并运营WCDMA,三家新运营商同时也获得全业务牌照。

这样,移动通信市场就成为包括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家运营商的寡头垄断格局。

3.3 我国移动电话市场的价格特征2008年5月24日以前,在移动通信市场上,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双寡头”进行着旷日持久的价格战,为争夺市场,在推出新业务的同时竞相降价,价格成为最有效的市场“利器”之一。

同时,在激烈的价格战下,市场上存在着各种相似的价格套餐。

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所以在产品购买过程中,除了产品性能、服务种类等因素外,价格一直是影响用户是否选择某项业务的关键因素。

价格战就是通过降价吸引客户,占领市场。

那么移动通信市场的“双寡头”是如何展开价格战的呢?提到双寡头就会想到博弈论中的经典模型—囚徒困境[6]。

中国移动通信运营商之间的价格战与囚徒困境博弈具有相似性。

假设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价格博弈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价格博弈联通不降价 降价移动 不降价降价其中,R 表示两家都不降价时获得的收益,S 和T 分别表示只有一家降价时不降价方和降价方获得的收益,P 表示两家都降价时获得的收益。

很显然,如果一家运营商独自降价,那么它就会吸引未降价的运营商的客户,从而获得更多收益,而未降价的运营商的收益就减少了,于是T>R>S ;如果双方都降价,双方还是只有原来的客户,而且收益减少了,所以T>R>P>S 。

若移动先做出选择,它选择不降价,对于联通来说,收益最大化的方式就是降价,因为T>R ;移动选择降价,对于联通来说,收益最大化的方式还是降价,因为P>S 。

联通先做出选择时也有着同样的博弈过程,即移动也会选择降价。

此博弈的最终结果是双方都会选择降价——纳什均衡,且博弈双方都不愿意单独改变自己的策略。

于是两家运营商之间的价格战就此展开。

随着竞争愈演愈烈,价格战演变为恶性竞争。

此时,价格远远低于行业平均价格,甚至低于成本,或使用非商业的不正当手段来获取市场份额。

长此以往,总有企业会因资金难以周转而不能继续经营,该企业的客户能得到补偿吗?当竞争对手退出市场后,留给消费者的又是独家垄断!随着国务院同意启动内地3G 牌照的发放工作,预示着内地电信业将进入战国时代。

其中,中国电信推出“天翼”189号段,在全国移动市场掀起抢客行动,为应对电信的抢客行动,移动也不甘示弱地推出TD-SCDMA 专属的188号段来争夺客户。

移动的188号段除可吸纳移动客户外,还可进入无线固话市场,反其道抢占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客户。

联通3G 采用全球通用的WCDMA 技术,更是不失时机地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吸引客户:国内语音通话与可视电话均采用“长市漫一体化结构”,不区分长途和漫游,全国拨打一个价。

全国任何地方接听语音电话和可视电话均免费。

(R ,R )(S ,T ) (T ,S ) (P ,P )2009年,虽然中国电信移动用户规模取得超过100%的增长,但未撼动整体市场格局。

中国移动仍保持14.4%的增长速度,用户份额仍然高达71.9%,中国电信仅为8.3%,离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格局接近5:3:2还有不小的距离。

移动通信市场新一轮的价格战一触即发!4 总结与建议移动通信业是国家的基础性行业,事关国计民生,它的改革与健康发展是社会的共同愿望。

历史地考察我国移动通信业,与欧美等国移动通信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垄断有着根本不同,尤其是移动通信定价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我国加入WTO,对同意鼓励竞争的调控原则做出承诺。

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建立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原则,同时考虑社会发展、电信发展和消费者承受能力等因素。

参考文献:[1]缑先锋.论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规制问题.商业时代.2007年29期[2]张枝.试析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年3期[3]李雪苑.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现状、管制和竞争引入.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1期[4]郑鹏程;论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垄断特征与法律规制[J];法学评论;2001年06期[5]刘韵;论我国电信业的法律规制[D];安徽大学;2005年[6]冷雄辉;垄断、竞争、管制:中国电信产业的市场化改革与发展[D];武汉大学;2005年[7] 马慧,朱治国.浅析我国电信业务定价[J].经济管理,2005(08) :19-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