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溴敌隆中毒

溴敌隆中毒

溴敌隆中毒
临床资料及病史缺如。

讨论:溴敌隆为香豆素类抗凝血灭鼠剂,在人体内的半衰期长达24天。

作用机制是竞争性抑制维生素K1的作用,使的环氧化物还原酶活性降低,阻止肝脏生产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VII IX X 。

其代谢产物还可引起毛细血管损害,造成出血。

所以中毒患者表现为凝血因子复合性缺乏。

临床化验分析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正常的凝血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因子X激活成为Xa;因子II(凝血酶原)激活成IIa(凝血酶);因子I(纤维蛋白原)转变成Ia(纤维蛋白)。

可见溴敌隆中毒以后,使得凝血过程的前两个阶段不能正常进行,从而出现出血性临床表现。

中毒后潜伏期为1~7天,大量接触时可在数小时内发病。

早期多表现为创伤部位出血,皮下紫斑,溃疡面针刺部位及刷牙后的牙龈面渗血。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自发性出血,如皮肤紫癜,受压部位青紫或血肿,鼻衄,齿龈或口咽部出血,月经延长等。

也可出现咯血,呕血,黑便,血尿,子宫阴道等内出血。

患者一般死于颅内出血或胃肠道出血性休克。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1. 灭鼠剂接触史。

可为职业性接触或生活性接触。

没有明确接触史不能排除中毒诊断。

2. 既往无出血性疾病病史,突发以多部位、多脏器出血。

3. 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延长。

一般接触后每天测定一次,持续4~5天。

4. 在可疑污染物、患者胃内容物、患者血尿等生物材料中分析相应的灭鼠剂或其代谢物。

5. 诊断性治疗试验:维生素K1 5-10mg用葡萄糖液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如为抗凝血性灭鼠剂中毒凝血酶原时间在24~48小时可明显改善。

另外尚需与重症肝炎、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鉴别。

急救处理:1.口服中毒者(中毒后3~6小时)给催吐,彻底洗胃及导泻,后再给活性炭50g~100g灌胃。

2.污染皮肤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

眼污染用清水冲洗10分钟。

3.口服量较大或已有出血症
状者给维生素K1 5~10mg肌注,每6小时一次。

维生素K1的用量要参考凝血时间测定结果,一日用量可达300mg。

对服用量较大的患者,可在出血症状出现前预防性的应用维生素K1。

出血严重者也可给输鲜血或冷冻新鲜血浆;必要时给用凝血因子。

同时需吸氧及应用维生素C等。

对于维生素K1时用时间上,尚无统一报道。

多数认为在“停用维生素K1后48小时再复检凝血酶原时间,以观察有无复发现象”。

以此病例来看这一说服是不正确的。

该患者在停用维生素K1 48小时后复查凝血常规正常,出院。

在服药后第19日便如现了血尿,当然也与其在停药期间复查凝血常规异常未及时正规用药有关。

我个人认为,维生素K1应逐渐减量,至10mg每日是维持应用。

应用期间可每周复查凝血常规,如有异常,在排除其他原因后,根据凝血常规结果,加量应用维生素K1。

总疗程用至溴敌隆在体内半衰期的两倍以上,即48天以上。

对于服用量较大患者,应用时间应进一步延长。

停用后第三天,第七天复查凝血常规,观察有无复发。

以上为我个人意见,尚缺乏临床研究。

5.对中毒患者要严密观察,以防重要脏器大出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