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头孢克洛属第二代口服头孢菌素

头孢克洛属第二代口服头孢菌素

头孢克洛 头孢克洛属第二代口服头孢菌素,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具有很强的杀灭作用。本品为广谱半合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产青霉素酶金黄色葡萄球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活性与头孢羟氨苄相同,对不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的抗菌作用较头孢羟氨苄强2~4倍。对革兰阴性杆菌包括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的活性较头孢氨苄强,与头孢羟氨苄相仿,对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的活性较头孢羟氨苄强。2.9~8mg/L的本品可抑制所有流感嗜血杆菌,包括对氨苄西林耐药的菌株。 通用名:头孢克洛 英文名:Cefaclor(Ceclor) 其它名称:头孢克罗;头孢氯氨苄 头孢克洛结构式 分子式C15H14ClN3O4S.H2O 分子量385.82 该品为(6R,7R)-7-【(R)-2-氨基-2-苯乙酰氨基】-3-氯-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一水合物。 该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至微黄色,或为白色、类白色或微黄色粉末或结晶性粉末;微臭,味苦。该品在水中微溶,在甲醇、乙醇、氯仿或二氯甲烷中几乎不溶。比旋度取该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稀释成每1ml中含4mg的溶液,依法测定,比旋度为+105°至+120°。吸收系数取该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20μ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在264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吸收系数(E1%1cm)为230~255。 属头孢类抗菌素药,主要用于泌尿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 临床应用于敏感菌所致的下列感染: 1.呼吸道感染:如咽喉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由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化脓性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和卡他莫拉氏菌引起。 2.耳鼻科感染:如中耳炎由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和卡他莫拉氏菌引起。 3.泌尿系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由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 4.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如蜂窝组织炎、疖、皮下脓疡、毛囊炎、乳腺炎等由金葡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5.其它:麦粒肿、牙周组织炎、牙冠周围炎、腭炎、猩红热等。 药物相互作用 1.呋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等强利尿药,卡氮芥、链佐星等抗肿瘤药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肾毒性药物与该品合用有增加肾毒性的可能。 2.克拉维酸可增强该品对某些因产生β内酰胺酶而对该品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 3.口服丙磺舒可使该品的血药浓度水平升高并延迟该品的排泄。 药物过量 过量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及腹泻。过量反应的处理为: 1.严重的急性过敏反应需用肾上腺素或其它拟肾上腺素类药物、抗组胺药物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必要时还需加用抗惊厥药。 2.严重的腹泻需补充水分、电解质及蛋白质。不宜使用减少肠蠕动的止泻剂,可以口服万古霉素、甲硝唑、杆菌肽或消胆胺。 3.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有助于清除血清中药物。 药理毒理 该品为广谱半合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产青霉素酶金黄色葡萄球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活性与头孢羟氨苄相同,对不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的抗菌作用较头孢羟氨苄强2~4倍。对革兰阴性杆菌包括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的活性 。较头孢氨苄强,与头孢羟氨苄相仿,对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的活性较头孢羟氨苄强。2.9~8mg/L的该品可抑制所有流感嗜血杆菌,包括对氨苄西林耐药的菌株。卡他莫拉菌和淋病奈瑟菌对该品很敏感。吲哚阳性变形杆菌、沙雷菌属、不动杆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均对该品耐药。该品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药代动力学 该品口服后迅速从肠道吸收,分布于全身组织中。 口服该品500mg的血药峰浓度(Cmax)约为13.44mg/L,达峰时间(tmax)约0.56小时,血消除半衰期(t1/2β)为0.57小时。该品在中耳脓液中可达到足够的 浓度;在唾液和泪液中浓度高。该品的血清蛋白结合率约为25%。给药量的约15%在体内代谢。该品主要自肾排泄,8小时内给药量的约77%以原形自尿中排出,尿药浓度高;约0.05%自胆汁排泄,胆汁中药物浓度较血药浓度低。血液透析能清除部分该品。 药理作用 抗菌性能与头孢唑啉相似,对葡萄球菌(包括产酶菌株)、化脓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该品口服应用,空腹服0.25、0.5或1g,在30~60 分钟内血药峰浓度分别为7、13或23μg/ml。主要分布于血液、内脏器官、 皮肤组织中。脑组织中的浓度低。半衰期为0.6~0.9小时,药物由尿原形排出,一次口服0.25g,尿药峰浓度可达600μg/ml,肾功能不全者半衰期稍延长。头孢克洛为第二代口服头孢菌素,其抗菌作用较头孢羟氨苄强,对 A组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活性与头孢羟氨苄相同;对肺炎球菌和不产酶金葡菌的抗菌活性较头孢羟氨苄强 2~4倍,对产酶金葡菌的活性则相同。头孢克洛对大肠杆菌和肺炎杆菌活性与头孢羟氨苄相仿;但对奇异变形杆菌的活性则明显较头孢羟氨苄为强,MIC90为 1.82mg/L。该品对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的 MIC为0.25~1mg/L,较头孢羟氨苄强 8倍,对淋球菌的 MIC为 0.016~1 mg/L。许多产β内酰胺酶流感杆菌对该品敏感;多数普通变形杆菌、沙雷菌属、不动杆菌属和绿脓杆菌均对该品耐药。 注意事项 1.该品与青霉素类或头霉素(Cephamycin)有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对青霉素类、青霉素衍生物、青霉胺及头霉素过敏者慎用。 2.肝功能损害者慎用。 3.肾功能严重不全或完全丧失者,使用该品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4.有胃肠道疾病史者,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者慎用。 5.长期服用该品可致菌群失调,引发继发性感染。 6.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干扰:抗球蛋白(Coombs)试验可出现阳性;硫酸铜尿糖试验可呈假阳性,但葡萄糖酶试验法不受影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和血尿素氮可升高;采用Jaffe反应进行血清和尿 肌酐值测定时可有假性增高。 7.该品宜空腹口服,食物不影响该品的吸收总量,但可轻度延缓达峰时间、降低峰浓度。牛奶不影响该品吸收。 用法用量 用法:口服。 成人:一次0.25g,一日3次。严重感染患者剂量可加倍,但一日总量不超过4g。 小儿:按体重一日20~40mg/kg,分3次给予,但一日总量不超过1g。 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剂量推荐:肌酐清除率在10-50ml/min时,使用正常剂量的50%-100%;肌酐清除率低于10ml/min时,正常剂量减半。 用药说明 1.孕妇应慎用。结果表明没有头孢克洛损害生育力或危及胎儿的任何证据。然而,对孕妇尚无适当的、很好对照的临床研究。因为动物生殖研究并不能永远预言人体的反应,所以除非急需,孕期是不宜使用该品的。 2.分娩:头孢克洛对分娩的影响尚不清楚。 3.哺乳母亲:哺乳妇女一次口服0.5mg后,在母乳中测出少量的头孢克洛,在服后2、3、4和5小时的平均水平分别是0.18,0.20,0.21和0.16mg/l,在第1小时测出痕量药物。该品对乳婴的作用未知,给哺乳妇女服用头孢克洛要谨慎。 儿童用药 新生儿的用药安全尚未确定。 老年用药 老年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或用药间期。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磷酸二氢钾溶液(取磷酸二氢钾6.8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用磷酸调节pH值至3.4)-乙腈(92:8)为流动相;流速为每分钟1ml;检测波长为254nm。 同时精密称取头孢克洛对照品及头孢克洛8-3-异构体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制成每1ml中分别含头孢克洛及头孢克洛8-3-异构体约0.2mg的混合溶液,进样测试,头孢克洛峰与头孢克洛8-3-异构体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规定。理论板数按头孢克洛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测定法取该品约20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另取头 孢克洛对照品适量,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出供试品中C15H14ClN3O4S的含量 供试品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进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离,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254nm处检测头孢克洛的峰面积,计算出其含量。 1 况荣华,周秦秦,曾国华;头孢克洛分散片在健康人体的药物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J];江西医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2 蒋新国,张奇志,江志强,奚念朱,李端;头孢克洛颗粒剂的人体生物利用度[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1998年05期 3 张静,李健华,赵悦,江翊国,刘广余;头孢克洛咀嚼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3年02期 4 钟大放;以加权最小二乘法建立生物分析标准曲线的若干问题[J];药物分析杂志;1996年05期 5 刘利萍,曹德善;头孢克洛分散片的研制及其人体药动学的研究[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2年04期 6 葛庆华,刘戈,周臻,王浩,傅民;三种头孢克洛胶囊的生物等效性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2年07期 7 李家泰!100083,AllanJ Weinstein,杨敏!100083,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8 肖永红,高磊,李耘,吕媛,刘健,刘燕;头孢地尼、头孢泊肟酯、头孢克洛对常见社区感染细菌的抗菌活性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特征比较[J];中华医学杂志;2004年22期 9 张诗海,赵美法;急需开发的原料药——头孢克肟[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3年12期 10 吕咏梅;;我国头孢类抗生素及其中间体的生产[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4年08期 11 包小莉;头孢克洛产销情况[J];市场观察;1998年01期 12 靳长俊,王贞;头孢菌素新进展[J];山东医药工业;1998年01期 13 慕春明;李万峰;杨剑;;7-氨基-3-乙烯基头孢烷酸的合成[J];应用化工;2009年01期 14 杨明华;头孢克罗[J];国外药学(抗生素分册);1988年01期 15 许思忠;头孢克洛的合成[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4年06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