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周作人

浅谈周作人

1 浅谈周作人

赵兹昌

现代文学史上谁是最伟大的文学家,斩钉截铁,答曰:

鲁迅。“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是史上对鲁迅的最高赞誉,这是谁说的?不是我,是毛主席。毛主席将鲁迅神化是有很大的政治需求的,就像古代君王不断神化孔子一样。但实质上体现了鲁迅的伟大,并且我相信,在新的阐释语境下,鲁迅将越来越伟大,鲁迅学的分支会越来越多,记得我在大一时,听着《男儿当自强》读鲁迅,真是痛快不已得意忘言。无独有偶,有一个与鲁迅同时代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与鲁迅双峰并峙,被冯雪峰称为“中国第一流的文学家,鲁迅去世后,他的学识文章,没有人能相比”,他是谁?鲁迅的弟弟——周作人。 周作人相比鲁迅来说,很少有人对他有一个深入地了解,我想与一个重要事件有关——周作人在危亡之际担任过伪职,也就是俗称的“汉奸”。抗战爆发后,大批文人学者随国民政府南迁,大都汇聚在西南联大,而周作人坚持留在 2

沦陷的北京,当全国文艺界和广大读者十分关心他的安危出处时,周作人失节了。中国人痛恨汉奸,政府当局者比之一般百姓更加痛恨背叛。随着解放区的壮大和新中国的成立,极左的文艺思潮狂飙,鲁迅的文学成为革命文学的代表,一反一正,他弟弟周作人的文学自然成为反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的文学,并被不断的打击埋没,以致一个文学大家少有人熟知。但天不丧斯文,历史又是有情的,公正的,历史进程是“曲线中的直线”。周作人要在新时代里发光发热了。我们山师做得很不错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实用教程》的下编中单独拿出一章来讲周作人。 现在我与大家一同谈一下周作人,本来不敢乱讲,一再推脱,直到今日。章太炎的大弟子黄侃曾说,人五十岁前不著书,可惜他潇洒一世,绝学独步天下,却只活了五十岁。由此看来,做人也不能过于低调,不宜妄自菲薄,现在不讲也许再无机会了。 周作人(1885-1967),鲁迅之弟,浙江绍兴人。原名櫆寿,字星杓,号知堂、药堂、苦茶庵老人,又名启明、启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学者。 周作人曾师从章太炎,可以说是黄侃的小师弟,章太炎章疯子,一代国学大师,他的老师又是谁?俞樾。俞樾什么来历?曾国藩大家想必都知道,他最得意的门生是谁?大家 3

一般会想到李鸿章,他是一个,还有一个,是俞樾。曾国藩说,李鸿章与俞樾,一个拼命当官,一个拼命写书。太上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李鸿章立功,俞樾立言。其实还是曾国藩厉害,一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一人全占了。话说我在年轻的时候,有人告诉我,“当官要看曾国藩,经商要看胡雪岩”,我那时梦想是想当官的,买过一套《曾国藩语录》,一度痴迷,后来发现并不适合我,便把心收在青灯黄卷上了,现在那语录一句也背不过了。言归正传,这么说俞樾是周作人的师祖,热爱《红楼梦》的同学应当知道有一个伟大的散文家兼红学家俞平伯,他是俞樾的曾孙,也是周作人最得意弟子。这就有意思了,我徒弟的曾祖是我的师祖。学问传承,一是家承,一是师承,学问传承关系对一个人的学问造诣深浅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大家大都是平民子弟,没有家学渊源,又来到山师这种学校,要自己多努力了,不然怎么在学问的净土上踏上一脚呢? 大一一年,我读的书以现代文学的居多。现代文学三十年是一个辉煌的时代,百家争鸣,与战国时代、晚明时代有很大相似,是中国思想文化的爆发期,而现在是社会主义和谐期,文学在浅吟低唱,不然被和谐,我也很和谐。现代文学史上名家非常多,鲁郭茅巴老曹,加上周作人、钱钟书、林语堂、沈从文、张恨水、萧红、张爱玲、赵树理等,他们的著作都看过一些,但读来最爱的还是鲁迅周作人兄弟的作 4

品,周氏兄弟是文学双峰,可以傲视群雄。 可惜周作人通常不为人们熟知,熟知了也常常不被称道,我前面说过这与他曾失节做过北平日伪文教官员有关,一时汉奸,终身汉奸,实在是千古遗恨。但所谓汉奸真的就那么可恶,足以抹杀一个人的所有功绩?我们学习文学,要想有所精进,必须敢于打破体质加于我们的意识形态束缚,(有志于在仕途上平步青云的同学例外,可以翻阅《曾国藩语录》去),不要沦为政治的传声筒。中国知识分子总有一种为王者师的情怀,甘愿与掌权者暧昧不已,枪往哪里打,他就往哪里骂,还以此为荣,正是鲁迅所说的文鬼,是文学败类。国家体质存在本身是否具有合理性与合法性还是一个没有定论的大问题,为什么非得用“行为是否符合体制化的道德”来作为评价一个人的最高标准?当我们总用民族主义的爱国主义的眼光扫视一个人的价值时,那必定是失真的。生逢乱世,一介书生闭门读书自保,且并未图财害命,本不可厚非,比之当时南下祸国殃民的一些文鬼来说,又是高一层的。 我是坚持认为人道主义高于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周作人在讲“人的文学”时,对“人道主义”加以阐释,说它是“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何为人道?如何人道?引文:“要讲人道,爱人类,便必须先使自己有人的资格,占得人的位置。至于无我的爱,纯粹的利他,我以为是不可能的。” 5

民族主义的爱国主义并不是最高道德,国家本身是一个暴力机构,是上层群体谋求占据特权的工具,加之爱国的报答往往落在所谓朝廷身上,并不在平民身上,记得有人说“我爱国了,国爱我了么?”。都是人群中的一个,谁又有权利以公谋私,拿体制道德来把别人打入十八层地狱呢? 1926年北洋的言禁枪杀,1927年国民政府的大屠杀,在野知识分子四处流亡,在一个连做奴隶都不得的社会里,还谈什么爱国! 在这里给大家抄录了周作人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作的几副对联,都是耿介文人的怒吼: 赤化赤化,有些学界名流和新闻记者还在那里诬陷; 白死白死,所谓革命政府与帝国主义原是一样东西。

死了倒也罢了,若不想到二位有老母倚闾,亲朋盼信; 活着又怎么样,无非多经几番的枪声震耳,弹雨淋头。(挽 刘和珍杨德群)

什么世界,还讲爱国? 如此死法,抵得成仙。(挽 胡锡爵)

周作人当年不愿离开北平,我想有这样一个原因:这位曾多次亲眼见过国民党与军阀杀人抢掠,并在他们的迫害下 6

有过逃难经历的人,再也不愿意随着这样一个让人生不如死的政府一起逃难了。他与鲁迅一样,绝不忘记,决不宽恕,内心充满着未被时间的流逝而冲淡的深深地憎厌,此之谓“义无再辱”,不与这样的政府同流合污。换作我也会这样选择的,鲁迅曾强调不要以为做外人的奴隶坏做自己人的奴隶就好,那个时代骂周作人的人与周作人的区别是,他们不是日本人的奴隶,而是国民政府的走狗,用鲁迅的说梁实秋的话,这类人是“丧家的资本主义的乏走狗”。 比之在军阀时代、民国时代都官运亨通的胡适陈源,以及在民国左翼联盟、解放区、新中国反右时代、甚至在文革之后都充当文学领袖的周扬同志——这些对不同政权具有暧昧关系的虚伪软弱的文人,我们的周作人小汉奸要可爱多了。周作人在“三·一八”与“四·一二”时,曾大担抨击胡适陈源这些官僚文人,并因抨击时政而被迫逃亡。在自觉无力回天时,周作人选择“闭门读书”,在写作时避开政治,在失节后便只说些草木鱼虫,这正是中国古人所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也是对周作人追求的中庸主义的一种注脚。周作人有一半是中国传统文人,有着很大的隐逸情怀,中国传统文人“入世为儒,出世为道”,有着于世变通的现世智慧,往往不愿去进行决绝的抗争。 周作人毕竟不是鲁迅,他不会在痛苦中虚无地对抗绝望,他在政治强压下采取了一种既怕又不屑的态度。乱世中 7

文人难有作为,“闭门读书”这是最佳避世之策。但外族的入侵、国事的混乱、政治的黑暗······这些因素不容许任何一个文人安逸。周作人在乱世中摆下的书桌注定不能安逸,不为蒋伪,则为日伪;不为日伪,则为刀下鬼。中国文人的命运从来坎坷,妄想自由独立,却没几个能自保。王国维在北伐军入京前义无再辱地沉湖了,陈寅恪以悼王国维为机立石明志——“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到了身世浮萍,文革中也不得好死,周作人闭着的门被军阀敲开过,被中华民国敲开过,被日本军队敲开过,最后被红卫兵敲开过,他被红卫兵打死后这扇门便永远的闭不上了。真是:兴,文人苦;亡,文人苦。所以提醒各位以后可要小心,但有一技之长,不做文人。但你若做了鲁迅所谓的“文鬼”,我可能会骂你,最起码我可以偷着骂,或者像周作人那样——鄙视你!

下面来谈一下周作人的文学。 周作人写诗,写散文,也写小说,但最体现其文学成就的是他的散文。周作人凭借散文横行一世,现代散文可与之比肩的寥寥无几。而在郁达夫的眼中,仅有鲁迅可与之双峰并峙,二水分流。他说: 8

“中国现代散文的成绩,以鲁迅周作人两人的为最丰富最伟大。······鲁迅的文体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了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这是鲁迅作文的秘诀。······与此相反,周作人的文体,又来得舒徐自在,信笔所至,初看似乎散漫支离,过于繁琐!但仔细一读,却觉得他的散漫,句句有分量,一篇之中,少一句就不对,一句之中,易一字也不可,读完之后,还想翻转来从头再读的。”郁达夫大家都了解一些吧,他是周氏兄弟很要好的朋友,也是现代文学的佼佼者,后来被日本人杀害。 周作人散文分为三部分:知堂杂著,知堂小品,知堂书话。大家知道周作人为什么给自己起号“知堂”么? 民国二十一年,即1932年,周作人做《知堂说》,文章不长,但很有内容。现在抄录一遍: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荀子曰,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此言甚妙,以名吾堂。昔杨伯起不受暮夜赠金,有四知之语,后人钦其高洁,以为堂名,由来旧矣。吾堂后起,或当作新四知堂耳。虽然,孔荀二君生于周季,不新矣,且知亦不以四限之,因截取其半,名曰知堂云尔。”(解释之) 这是周作人作文的观念,即不妄谈,要诚实,不指导民众,不做导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