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语境的翻译

文化语境的翻译

文化语境的翻译
摘要:语境在翻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语境,译者会使词汇产生歧
义,进而引起读者对译文的误解。但是翻译并非只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还是跨
文化交流的过程。不同的语言反映着不同的文化,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文化语
境是翻译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并对翻译有着很大的影响。

关键字:文化语境, 翻译,影响
Abstract: Contex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translation. Without context, the
translator may cause lexical ambiguity and make the target readers confused about the
translated text. But translation is not only a bilingual process, it is also cross-cultural
transplantation. Different languages reflect different cultures, so cultural context is
also an indispensible factor in translation and effect the translation.

Key Words: Cultural context, translation, effect
一、引言
“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许钧,2004:35)一切文化当中的交际互动行为无不建立在一定的价值观、道
德和伦理的基石之上。翻译活动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其语际、人际以及
跨文化的间性特质内在地赋予其伦理的维度并呼唤伦理层面的思考。因此,翻译
所承担的任务是巨大的。译者需要将翻译放在人类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去进行考
察,那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翻译决不仅仅是文字符号的简单转换,它涉及到
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文字积淀的文化价值、文本所置身文化土壤、文本转换所
涉及的出发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关系等等。翻译中对原文意思的理解,不
单纯是语言理解的问题,它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二、语境、文化语境及其翻译
语境在确定源语的词义、句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任何语言活动都不
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而翻译是一种双语活动,在这一活动中,语义的转换是
核心,语境分析是获得正确语义转换的重要手段。
文化语境是指任何一个语言使用所属的某个特定的言语社团,以及每个言语
社团长期形成的特定的历史、文化、风俗、习俗、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等。由于
不同民族所处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文化环境不同,各民族的人们对外部世界
反映产生的印象和概念也会出现差异,所以不同语言文化在历史传统、价值取向、
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及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会使同一词语在不同文
化语境中产生不同的喻义,引起的情感也往往因文化不同而各异。
文化语境的翻译在翻译中,能否准确地认知语言语境,取决于我们的文化语
境认知能力,取决于我们对不同的文化知识和行为习惯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
面的适应性。“文化语境在所有翻译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其重要性大于任何法
规、任何理论和任何基本词义。”纽马克(Newmark,1982)由于翻译本身是一种跨
文化交流,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语言符号的转换规律而且要充分考虑到
文化语境的影响。

三、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不同民族和社团由于受到不同的文化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教育和文明程
度、社会组织形式、法律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反映在语言中其内涵也不尽相同。
因此,相同的话语对不同文化的交际者来说会引起不同的语言文化认知。同一篇
章由于译者所依赖的文化语境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翻译文本。同
样的文字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将产生不同的理解,处于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人对其
反应也不一致。另外,文化语境还可进一步分为源语文化语境和目的语文化语境。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顺应语文化语境来理解原文,使自己的思维运作以及翻译
过程顺应于原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双方的认知环境,尽量准确地表达译文。
1,文化语境对译者行为的影响
文化语境是整个语言系统的环境,对语言系统起决定性作用,它包括语言活
动中交际者个体的性格、情趣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由于语言的使用者离不开他所
处的文化氛围,他的思维方式和他在交际活动中所使用的语言,都会受到他赖以
成长的文化背景即文化语境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社会历史文化、社会认知结构
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这就对跨语言、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翻译者个人文化素
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译者必须充分利用不同社会文化语境的语言优势。准确理
解语境通过语言这一载体所反映出的文化和社会特征及其价值观念、风俗习惯、
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因素。译者只有掌握了语言的文化语境,才有可能根据语
境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分析,获得说话人试图传达的全部信息,确定话语意
义,避免歧义。由于历史的原因,“澳大利业英语”也有别于人们常说的“英式
英语”或“美式英语”,不同方言在澳大利亚融合而成具有独特发音、词汇和句
法的“澳式英语”。这种语言的差异性需要译者解读和融合不同文化并通过准确
的方式诠释出来。
在翻译标准方面,严复提出了“信、达、雅”。然而,在翻译理论界,“忠实”
不断为各种理论流派所冲击,但其作为职业伦理理想的地位却逐渐稳固。当然,
绝对忠实的翻译是不存在的,译者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才能完成这一复杂
的任务;而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必然受其自身价值观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也就引出
了译者的伦理思考。翻译作为人的行为和活动,固然要受到文本内和文本外各种
客观因素的影响,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翻译还是离不开人的价值观,特
别是是与非、善与恶等伦理观念的支持与推动。因此,抛开忠实和不忠实的问题,
转而探讨译者的伦理或职责问题,不仅可以开阔我们的研究视野,捕捉到翻译的
规律,而且可以进一步认清忠实的实质。

2,文化语境对翻译实践的影响
勒菲佛尔(kfevere)也指出:“翻译不仅是语言层面上的转换,它更是译者对
原作所进行的文化层而上的改写。”乔治·斯丹纳(GeorgeSteiner)认为:“任何
语法书或词典对译者都没有多大用处,只有最完全的语言文化意义上的语境,才
能确定意义”。纵观中国翻译史,好的翻译作品绝不是简单的语言技能与专业知
识的相加,而是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词汇层面与篇章层而有机结合的产物,这
些都要求译者掌握源语和译语的文化特点和差异,以达到跨文化翻译和交流的目
的。翻译实践是接触、交流、吸收不同语言文化、思维习惯和生存习俗等的极其
复杂的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它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语言活动。
翻译实践应尽量缩小文化上的差异,使译文尽可能达到某种对应,寻求不同
层面上的对等,而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正因如此,翻译界重新审视严复所倡导
的“信”、“达”、“雅”翻译三原则,也是从不同的视角对翻译标准提出了更为现
实的要求。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翻译目的,都可能要求译者结合语
言和文化的互动关系,在文本的基础上,结合文化语境,抓住原作的意义实质。
例如,钱钟书先生在翻译《尤利西斯》时,因为汉字不够用,也是边译边造汉字,
以求最大限度地准确诠释出对原作的理解。这些都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传达作者
的原意只是翻译的众多目的之一,翻译还应关注其本身在主体文化中的功能及运
作过程。
不同民族对相同的文化意象所赋予的文化内涵有所不同,翻译不呵能简单地
用一种语言中对等的文本材料来代替另一种语言中的文本材料,否则会出现“文
化亏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在汉语中代表“喜庆”、“吉祥”、“好运”
而在英语中却表示“愤怒”、“敌视”以及由此联想到的是危险和警告等含义。可
见,脱离文化语境的语言是没有意义的,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文本产出和接受
的惯例。因此,在翻译相关作品时,译者不能只翻译对等词语,而必须考虑不同
文化语境的内涵,准确表达源语意图。
“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这种语言形式的改变必然会给一国文本附
加上另一国的语言文化传统”(陈友良,申连云,2006),翻译无法脱离语言所处
的文化语境,而只能是一定文化语境中的交际活动。德里达(Derrida)认为,译
文同原文不是派生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相互限定的共生关系。后结构主义翻
译学者也认为,不是原作造就了译者,而是译者创造了原作。
四、结语
翻译是基于跨文化背景的双语转换活动,文化构成了翻译这一语言交际形式
的内涵,它要求译者深刻理解源语和译语的文化语境和造成语言差异的根本原
因,在翻译实践中依据源语和译语的不同特点,超越原文词汇层而的制约,挖掘
其内涵意义,用地道的译语再现原文的语言内容和文化内涵,实现语言的有效转
换和跨文化、跨语符的信息传播功能。

参考文献:
[1] Newmark.Peter.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M]. Pegramon Press Ltd. 1982
[2] 戴凡. 从文化语境看语篇和语篇翻译. 外语研究[J], 2007,(3)
[3] 孙伟. 全球化语境下的翻译伦理研究.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J],2010,
(8)
[4] 尚媛媛. 语境层次理论与翻译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J], 2002,(7)
[5] 许钧. 翻译价值简论. 外语与外语教学[J],2004,(1).
[6] 许钧. 尊重、交流与沟通--多元文化语境下的翻译. 中国比较文学[J], 2001,(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