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明理学测试题及解析

宋明理学测试题及解析

宋明理学测试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2019·长春期末)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

”李约瑟也认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

”二者的评价主要基于朱熹()
A.唯心主义的世界观B.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C.明道德之善的情怀D.求科学之真的精神
解析:选B根据所学可知,朱熹认为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这其中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精神,这与材料观点一致,故B项正确;胡道静和李约瑟肯定的主要是朱熹的方法论,A、C两项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说法错误,朱熹的主张属于唯心主义,故排除。

2.(2019·邯郸月考)宋室南渡之后,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加强了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使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

这一文学特色()
A.反映了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统治
B.推动理学确立官方哲学的地位
C.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
解析:选C材料中反映了当时的人们的思想发展在文学创作中的影响,不是加强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理学的影响,B项因果倒置,排除;材料中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说明了其责任感,文学创作注重“义理”说明文学创作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不是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故D 项错误。

3.有日本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李约瑟认为,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像是依照爱因斯坦的理论而架构出的世界观。

据此可知,朱子学()
A.正确揭示了宇宙的本原
B.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C.蕴含着自然科学的理念
D.与西方科学具有一致性
解析:选C朱子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没有正确揭示宇宙的本原,排除A、B两项;由材料“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可知其蕴含着自
然科学的理念,故选C项;近代西方科学建立在实验和推理的基础上,排除D项。

4.(2019·辽宁五校联考)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

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

”这说明在中国佛教()
A.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
B.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
C.与印度早期佛教理论背离
D.变成了世俗化的伦理学说
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佛教主动学习和适应儒家思想,不能体现佛教与儒家思想融为一体,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讲诵儒家的《丧服经》”等信息可知,中国佛教深受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浸润,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早期佛教理论,不能体现与印度早期佛教理论背离,故C项错误;佛教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并不意味着变成了世俗化的伦理学说,故D项错误。

5.有学者认为,宋明理学所强调的义理,表现出一种想要摈弃汉唐训诂之学而直接面向经典、回复圣人之道的气势,颇有一点“文艺复兴”的味道。

该学者的依据是宋明理学()
A.强调“三纲五常”教化作用
B.突出儒学的伦理道德
C.注重强化封建神学思想
D.束缚并压制人和人性
解析:选B由材料信息“直接面向经典、回复圣人之道的气势”可知,该学者认为宋明理学突出儒学的伦理道德,而不是强调“三纲五常”教化作用,故B项正确,A项错误;
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6.王阳明不但是学界宗师,而且以其非凡的执政能力享誉士林。

他曾先后在南北两京的刑部、兵部、都察院等重要部门任职,又以南赣巡抚的身份派驻地方。

为官期间,王阳明廉洁奉公、恪尽职守、体恤百姓,因功受封伯爵,成为一代名臣。

王阳明成为一代名臣,是由于()
A.通过“格心”“致良知”
B.践行“知行合一”思想
C.注重“气节”“声誉”
D.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解析:选B四个选项的表述都对王阳明成为一代名臣有作用,但只有“良知”是不够的,关键是能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A项排除;“气节”“声誉”大多数人都会重视,但面对声色物欲的诱惑,往往就“失节”,毁掉声誉,C项排除;社会责任意识是儒家所倡
导的,但将社会责任意识落实到一生的实践中是需要意志力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D 项排除;为官者,如何为官大多数是清楚,问题往往出在“行”上,王阳明践行了“知行合一”思想,进而成为一代名臣,故B项正确。

7.(2019·抚州高三模拟)《家礼》为南宋朱熹所作,全书以宗法理念为核心,围绕日常生活和冠、婚、丧、祭等现实中的重大事件,设定了详尽细致的礼仪规范。

《南赣乡约》是明朝王阳明在巡抚南、赣、汀期间,以南赣乡民为适用对象,制定并颁布的民间规约。

二者制定的礼仪规范()
A.体现了儒家倡导的社会责任感
B.实现了理学对乡村的自主管理
C.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色彩
D.践行了儒家通俗化的价值理念
解析:选C从材料叙述发现,“南宋朱熹所作”“《家礼》”对于“日常生活和……现实中的重大事件”的“礼仪规范”“设定”“详尽细致”,“明朝王阳明”的“《南赣乡约》”中则“制定并颁布”“民间规约”,结合所学可知,以上是反对空谈义理的表现,主张改革,反映了当时的思想具有“经世致用”的色彩,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25分)
8.家庭与国家高度同构是中国传统家国共同体的一个根本特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浦江郑氏家规(部分)
第12条每旦,令未冠子弟朗诵“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凡所以济人者皆是也”。

第86条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仍用一遵家范,违者以不孝论。

第128条子孙不得与人眩奇斗胜,两不相下。

彼以其奢,我以吾俭,吾何害哉!
——摘编自尹超凡《郑氏家规的伦理价值探析》材料二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谕乡民,以“和尔邻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

《乡约》中,王阳明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

针对民众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

王阳明镇守南赣三年,“赣俗丕变,赣人多为良善”。

——摘编自王雅克等《王阳明〈南赣乡约〉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
材料三州县贤,则民安。

贤者视民为子,不忍伤也。

约之使人人守法。

太守,约州县者也;司道,约府州县者也;抚按无所不约,则天下治矣。

臣谨条画州县所当持行者,如课农桑须衷心诚恳,欲开民衣食之源,使民兴起。

令自抚按而下,以递相约,庶几皇上之仁恩,得实究之民也。

——摘编自高攀龙《申严宪约责成州县疏》
(1)根据材料一,归纳《郑氏家规》对族人的伦理教化要求,并分析这些要求对郑氏家族的积极影响。

(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制订和推行《乡约》的社会价值。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乡约所体现的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7分)
(3)州县官吏是将家庭与国家连接为一体的枢纽与关键。

根据材料三,概括明代大儒高攀龙就加强州县官员管理所提出的建议。

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传统家国共同体建构的当代价值。

(8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孝悌”“毋踏贪黩”“吾俭”等方面概括其要求;第二小问,从维系家族的关系、发展等方面分析其积极影响。

第(2)问第一小问,从教化百姓、稳定统治秩序上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回答。

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三“抚按无所不约,则天下治矣……令自抚按而下,以递相约”概括其建议所在;第二小问,综合三则材料并结合社会现实分析。

答案:(1)要求:孝义传家;清廉立身;节俭生活。

积极影响:弘扬传统美德,规范家庭成员道德和举止规范;和谐家族关系,家族凝聚力增强。

(2)社会价值:宗族互助,和谐乡里;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奖善劝诫,稳定秩序。

思想主张:知行合一;致良知。

(3)建议:以法律约束官员,层层监督;明确官员职责,逐级考核。

当代价值: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培育家国情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