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隔振原理及一次隔振器动力参数设计

隔振原理及一次隔振器动力参数设计

'
隔振原理及一次隔振器动力参数设计

项 目 主动(积极)隔振 被动(消极)隔振

隔振目的
机械设备本身为振源,为减少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即减少传给基础的动载荷,将机械设备与基础隔离开来 振源来自于基础运动,为了使外界振动尽可能少地传到机械设备中来,将机
械设备与基础隔离开来

力学模型

运动微分方程:
tFKxcxmsin'"0111

稳态解:tBxsin
稳态解振幅B与相位角的计算公式如下:



2
2

2

0

211ZZKFB
•



2
2

2

2
0

21ZZZmrmB
•

(简谐激励下的受迫振动) (偏心质量回转引起的受迫振动)
212ZZarctg

运动微分方程:
xKxcxm11"1'


tUCtUKcossin11


tUsin

式中 22121CK 11KCarctg
稳态解:tBxsin







核指

传给基础的动载荷幅值:



2
2

2
0
02121ZZZFFT



)
传给机械设备的位移幅值:



2
2

2
2121ZZZUB


传给基础的动载荷: ''11xCxKFT tCtBKcossin11 tBCBKsin2221221 实际上,被动隔振主要考核传给机械设备的最大加速度,即考核机械设备(例
如精密机械、仪器、仪表等)以最大加速度2B运动时,其零部件承受的

惯性力2'Bm(设备的质量为'm)对机械设备的性能、强度或刚度等是
否受到影响

F
T

K1C
1

x
m
1

F 0sinωt

u=Usinωt
u

m
1

x

C1K
1
&


tFTsin

0

主要考核传给给基础的动载荷幅值0TF,相位角θ、无关紧要


对传
递系

0
0FFTT
A

22222121ZZZ UBUBTA22 '




2
2

2

2
2121ZZZ

当忽略小阻尼影响(0)时: 211ZTA 当忽略小阻尼影响(0)时:
2
11ZTA

绝对传递系数只与系统的结构参数(质量、阻尼、刚度)有关,与外激励的性质无关,所以,确定系统在传递简谐激励、非简谐激励、随机激励过程中,绝
对传递系数都是一样的


计思

(1) 从绝对传递系数公式中看出:在小阻尼情况下,无论阻尼大小怎样变化,只有频率比2Z时,才有隔振效果,即1AT
(2) 当2Z时,从绝对传递系数AT公式中还可看出,阻尼会降低隔振效果,所以,在隔振器设计中并不人为的加入阻尼
(3) 当2Z时,随着频率比的增加,隔振效果将更好;但当5Z时,随着频率比Z的增加,隔振效果的改善已不显著;当10Z,随着频率比的增
长,隔振效果的改善已变得微小。所以,设计中频率比Z常在2~10的范围内选取,最常用的频率比选取范围为3~5

设计条件
:
在已知机械设备总体质量1m和激振圆频率的条件下,可根据要求的隔振系数AT进行隔振器的动力参数设计。如果还知道激振力幅值,可根据基础所能承受的动载荷进行隔振器的动力参数设计 在已知机械设备或装置的总体质量1m和支承运动圆频率的条件下,可根据隔振系数AT进行隔振器的动力参数设计。如果还知道支承运动位移幅值,

可根据机械设备允许的运动位移幅值进行隔振器的动力参数设计
频率比的
选择
A

T

Z1
一般选择范围:10~2Z 01.0~25.0AT
最佳选择范围:5~3Z 04.0~11.0AT

隔振弹簧
总刚度及刚度分配 隔振弹簧总刚度: 21211mZK (N/m) > 刚度分配原则:隔振弹簧对隔振物体质心的支承力矩之和等于零。如果弹簧刚度对称布置在隔振物体质心两侧,并联弹簧共N个,
则一只弹簧的刚度:NKK/1'1 (N/m)
同理:如果各组弹簧的支承力臂(对隔振质心)不等,则根据上述原则,各组弹簧总刚度不等,这样将有两种分配办法,一是采用数量相同但刚度不等的弹
簧,分别给出各组弹簧的单只刚度;其次是采用等到刚度但数量不等的分配方法,也给出单只弹簧的刚度。单只弹簧刚度是设计弹簧的重要参数







核指

瞬时最大运动响应:

BB7~3max

式中 2220211ZZKFB•


瞬时最大相对运动响应:


0max
7~3

式中 2222021ZZZU•

说 明 当2Z时,如果单纯从隔振观点出发,阻尼的增加会降低隔振效果,但工程实践中常遇见外界突然冲击和扰动,为避免弹性支承物体产生过大振幅的自由振动,常人为地增加一些阻尼以抑制其振幅,且可使自由振动很快消失,特别是当隔振对象在起动和停机过程中经过共振区时,阻尼的作用就更显得重要。综合考虑,实用最
佳阻尼20.0~05.0。在此范围内,加速和停车造成的共振不会过大,第一,因共振区是低频区,而不平衡扰动力在低频时都很小,其次,隔振系统受扰动后常
以较快速度越过共振区,该瞬时最大位移可达正常振幅的3~7倍。同时,隔振性能也不致降的过多,通常隔振效率可达80%以上

稳态
响应
系数

!
运动响应系数:



2
2

2
211ZZBBTSM



相对传递系数:


2
2

2

2
0

21ZZZUTR


设计
思想
为防止机体1m和基础相互碰撞(包括机体与基础或与固定在基础上六个方向所有物体的碰撞),机体1m和基础间的最小间隙应大于二倍maxB或max。为

防止机体1m跳离隔振弹簧,弹簧的静压缩量应大于maxB或max,弹簧的允许极限压缩量'j应大于二倍maxB或max;非压缩弹簧相对允许变形量应大
于二倍maxB或max
隔 振 弹
簧 设 计
参 数 的
确 定

弹簧的最小、工作和极限变形量分别为: 弹簧的最小、工作和极限变形量分别为:
max12.0B max1
2.0B

max1Bn max1Bn



max12Bj max12Bj


与之所对应的力分别为: 与之所对应的力分别为:
1'11KP nnKP'1 1'11

KP

nnKP'1

jjKP'1 jjKP'1

注:1、符号意义:0F——激振力幅值,N; U——支承运动位移幅值,m; ——激振力或支承运动的圆频率,rad/s; B——简谐激励稳态响应幅值,m;
SB——隔振弹簧在数值为0F的静力作用下的变形量,10/KFBS

,m; 0——支承简谐运动,隔振物体与基础相对振动(ux)R的振幅,m; n—

—系统的固有频率,112/mKn,rad/s; Z——频率比,nZ/; ——阻尼比,nC2/1;
2、一次隔振指的是经一级弹簧进行振动隔离、隔振系统(如力学模型所示)是一个二阶单自由度系统。

P
j

P
n

P
1

δ
j

δ
n

δ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