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城县草原畜牧发展基本情况
一、 基本情况
1、 农作物秸秆利用情况
拜城县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较大,类型集中,从资源总
量看,我县每年可转化为牲畜饲草料的农作物秸秆每年稳定
在65万吨左右,主要是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2010年可转
化为牲畜饲草料的农作物秸秆产量68万吨(小麦秸秆8万
吨、玉米秸秆60万吨)利用率80%。2008年可转化为牲畜
饲草料的农作物秸秆产量55万(小麦秸秆8.5万吨、玉米
秸秆47万吨)吨,利用率67%。2010年农作物秸秆总量比
2008年增加13万吨,利用率提高了13%。主要原因是从上
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我县农作物秸秆特别是玉米秸秆很少
得到有效利用,农民为赶农时少费气力,往往采取就地焚烧
的办法,不但浪费了资源,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
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多项措施,特别是
“十一五” 期间制定了多种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大力发展
畜牧业,实施秸秆养畜工程,对修建青贮窖和购买铡草机的
农户进行财政补贴,不仅从源头上基本杜绝了焚烧秸秆的现
象,而且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得到较大发展。
2、 饲草料生产情况和草原载畜量情况
全县境内目前拥有天然草地总面积1036.49万亩,牧草
质量较好,理论载畜量38万头(只),实际载畜量40.5。可利
用天然草场面积746.5万亩, 平均亩产鲜草63公斤,2010
全县人工种草面积14.9万亩;小麦种植面积19万亩;小麦
套种的草木犀11万亩;种植玉米19万亩;复播玉米3万亩;
种植饲料甜菜、胡萝卜1.65万亩,2010年饲草料生产总量
约112万吨左右。截止到11月,全县制作青贮饲料25.3万吨,
储备饲草料61.05万吨,饲草料储备量比往年有所提高。
3、 天然草场保护
我县可利用天然草场因自然灾害和过牧等影响,有40%
以上的草场发生退化,目前中等程度以上的退化草原面积已
达180多万亩,为此,我县从2008年开始实施了为期5年
的天然草场禁牧休牧工程。2008、2009、2010三年已累计禁
牧217万亩,休牧208万亩,发放草畜平衡卡1150份。禁
牧休牧后,禁牧休牧草场由禁牧前平均39公斤/亩增加到目
前的63公斤,效果较好,这三年,累计有20.6万只牲畜禁
止进入草场放牧实施了舍饲圈养,在今后还将计划禁牧52
万亩,休牧53万亩。截止到2010年全县建设天然草场围栏
1.7万亩,分布在亚尕吉米提草场、巴沙格草场、阿尔瓦西
草场、塔提玛草场、提维提草场。
4、 牧区道路交通情况
全县现有牧道3200多公里,其中主要转场牧道870多
公里(不含乡村道路),利用牧道转场牲畜头数45.3万头/
只,牧道基本没有与省道、县乡公路交接,都是与乡村土
路交接,利用时间集中在5月-9月,80%牧道都是长期放牧
自然形成的小道,路况较差,无法实施机械转场,今年,
县委、县政府已将牧区道路建设列入“十二五”规划,在
规划期内将维修旧牧道80公里,桥梁60座,新建牧道106
公里。
5、 牧区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县对农村进行了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不仅充
分挖掘了现有水利工程的潜力,而且投资省、见效快,在水
资源严重紧缺的地区,效益尤为显著,牧区因条件约束还没
有实施草场水利灌溉工程。只有极少靠近农区的的草场,可
得到灌溉,灌溉草地占可利用草原可利用面积的0.5%左右。
同时,我县牧区大多处在山区,降雨稀少、蒸发强烈、水资
源短缺,又多风沙,水土流失严重,致使部分牧区人畜饮水
困难,目前全县牧区还没有固定饮水点。
6、饲草料生产体系建设情况
2009年我县申请自治区高标准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项
目,在黑英山乡、老虎台乡和赛里木镇农作物产量低且水源
充足,有利的地形投资300万元建设了3000亩人工饲草基
地,主要种植适宜我县气候条件、具有很高饲用价值的紫花
苜蓿,对项目区农牧民在种植技术、管理规范、收获期、病
虫害防治等方面持续的加大培训和宣传,提供后续服务,改
变农牧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积极发展家庭畜牧生产实行牲畜
舍饲圈养。
二、草原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牧道路况差,牲畜转场时间长
我县草场分布范围广,县域季节草场相距较远,最远的
一次性转场距离达100公里以上,受牧道不畅通的影响,牲
畜转场时间长,掉膘严重,一遇灾害天气,牲畜只能勉强存
活。目前牧道基本没有机械转场的条件,牧区还处于转场路
途遥远,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的恶性循环之中。
2、天然草场生产力下降
受气候特点影响,我县草原枯草期长达七个月之久,积
雪期五个多月,而牧草生长季只有3-4个月。冷季缺草造成
季节性放牧的不平衡,体现出了牧区畜牧业的脆弱性;受气
候、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高处、远处的大片草 场,由于地广
人稀,牧道不畅通,无法正常利用,牧草任其自生自灭;而
低处、近处利于放牧的草场,过牧严重 ,牧草生长不足,草
场退化,使草原面积减少,草地综合生产力逐年削弱,部分天
然草原覆盖度降低了平均20%左右,鲜草亩产草量由1985年
的平均亩产102公斤下降到目前的50-65公斤。
3、种草积极性低,人工种草种植规模小
在我县牧区主要靠天然草场提供的有限牧草,维持着低
水平的畜牧业再生产。农区则以小量的“边拉”地、荒滩地
种草,仅维持自家牲畜使用。传统的农作物秸杆喂养仍占重
要位置,大多数农牧民还停留在粮、经“二元”结构之间的
调整上,对种草养畜所带来的经济、生态效益认识不够。
4、生产总量不足,投入相应较低
近年来我县积极推广秸秆青贮实用技术,但因各方面原
因,草与畜仍处于低饲养规模下的动态平衡。随着拜城县畜
牧建设步伐的加快,饲草生产总量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凸现出
来,主要表现在: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草场围栏改良步伐缓慢;
复种饲草面积少,品种单一,产量较低;青贮窖等基础设施
数量少,使饲草料生产、储备速度赶不上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县内无大型饲草料加工企业,饲草料供应能力和畜牧业市场
竞争能力有所欠缺。
三、 今后发展目标
以国家和自治区、地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紧紧
围绕“畜产品稳定增长、畜牧业持续增效、农牧民长期增收”
这个长期目标,以增强草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中
心,转变草原畜牧业的增长方式,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
展,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在健全建立草业生
产经营机制和责任制的基础上,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综合
治理,使草业发展、农牧民增收和草原保护与利用有机结合
起来,确保生态建设、畜牧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四、 工作重点
根据现状,工作重点主要是草场基础设施建设、青贮饲
料生产、人工种草、饲草料地建设、天然草原围栏改良建设、
牧区人畜饮水点建设,继续实施禁牧休牧工程等几项工作。
在今后,完成改造扩建80公里、新建牧道88公里,桥涵60
座;新增30吨以上水泥青贮窖3000座,年加工制作青贮饲
料达到30万吨以上;人工种草保留面积达到15万亩;建设
人畜固定饮水点13处,草原围栏建设10万亩,牧民定居1089
户,牧区草原禁牧休牧235万亩,草原植被覆盖度有明显提
升,牧草质量有所改善,使草业生产力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显
著增加,草原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
1.林黛玉:三生石畔,灵河岸边,甘露延未绝,得汝日日倾泽。离恨天外,芙蓉潇湘,稿焚情不断,报汝夜夜苦泪。
2.薛宝钗:原以为金玉良缘已成,只待良辰,奈何君只念木石前盟,纵然艳冠群芳牡丹姿,一心只怜芙蓉雪。
3.贾元春:贤孝才德,雍容大度,一朝宫墙春不再,一夕省亲泪婆娑。昙花瞬息,红颜无罪,到底无常。
4.贾探春:虽为女流,大将之风,文采诗华,见之荡俗。诗社杏花蕉下客,末世悲剧挽狂澜,抱负未展已远嫁。
5.史湘云:醉酒卧石,坦荡若英豪,私情若风絮,嫁与夫婿博长安,终是烟销和云散,海棠花眠乐中悲。
6.妙玉:剔透玲珑心,奈何落泥淖,青灯古佛苦修行,高洁厌俗袅亭亭。可惜不测之风云,玉碎冰裂,不瓦全。
7.贾迎春:沉默良善,见之可亲,深宅冷暖,累遭人欺,腹中无诗情风骚,膺内缺气概魄力。空得金黄迎春名,可怜一载赴黄泉。
8.贾惜春:高墙白曼陀,冷水伴空门。孤寒寂立一如霜,如何能得自全法?狠心舍弃近身人。侯门金簪冰雪埋,海灯僻冷长弃世。
9.王熙凤:毒酒甘醇,罂粟灿艳,锦绣华衣桃花眼,眼明刀锋吊梢眉。何幸七窍玲珑心,只惜冷硬霜凝集。千机算尽,反误性命。
10.贾巧姐:七月七日,牵牛花开,绮罗金线裹绕成,家亡院坍落污地。幸有阴德济困危,得获余生农家栖。一亩薄田,岁月绵长。
11.
1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