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第五章 耳鼻咽喉的应用解 剖和生理
北 京 出 版 集 团 公 司
北 京 出 版 社
学习目标
1.了解食管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2.熟悉气管、支气管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3.掌握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4.掌握鼻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5.掌握咽的应用解剖和生理及喉的应用解剖 和生理
图示
第二节 鼻的应用解剖 和生理 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 和生理
耳的应用解剖
鼓室 上壁 盖壁
下壁 颈静脉壁
前壁 颈动脉壁 后壁 乳突壁 外侧壁 鼓膜壁
内侧壁 迷路壁
听小骨
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它们组成一个杠杆系统,将 鼓膜的振动传到内耳。 砧骨 镫骨 锤骨 砧骨
锤骨 镫骨
鼓膜
锤骨后襞
松弛部
锤骨前襞
锤纹
紧张部 鼓膜脐
光锥
耳的应用解剖
2.鼓窦:为鼓室后上方的含气腔,内覆有纤毛黏膜上皮,前与上鼓 室、后与乳突气房相连通,上方以鼓窦盖与颅中窝相隔。 • 3.乳突:为鼓室和鼓窦的外扩部分。含许多大小不等、形状不一、 相互连通的气房。乳突后壁借骨板与乙状窦和颅后窝相隔。可分为气 化型、板障型、硬化型和混合型。 • 4.咽鼓管:为沟通鼓室与鼻咽部的管道,起自鼓室前壁,向内、前、 下斜行达鼻咽侧壁的咽鼓管咽口,成人全长为35mm。其外1/3为骨 部,内2/3为软骨部。软骨部在静止状态时闭合,当张口、吞咽、呵 欠或歌唱时开放,使空气进入鼓室,以调节中耳腔与外界气压的平衡, 维持中耳的正常生理功能。咽鼓管黏膜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 运动方向朝向鼻咽部,可使鼓室分泌物得以排除;又因软骨部黏膜呈 皱襞样,具有活瓣作用,因此能防止咽部液体进入鼓室。 • 婴幼儿的咽鼓管接近水平位,且较成人的短而宽,因此婴幼儿的咽部 感染易经此管侵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耳的应用解剖
知识卡片 鼓室歌诀 中耳鼓室六个壁, 名称结构要牢记 前后上下外内侧, 按照顺序记仔细 咽管鼓窦鼓室盖, 骨板鼓膜内侧迷 中耳炎症互蔓延, 及早治疗莫大意
• (二)中耳 • 1、鼓室 为一含气腔,内含锤骨、砧 骨和镫骨3个听小骨构成的听 骨链。位于鼓膜与内耳外侧 壁之间。其前方经咽鼓管与 鼻咽相通,后方经鼓窦入口 与乳突气房相通。鼓室形似 一竖立的小火柴盒,有6个壁。
•
耳的应用解剖
鼓膜张肌 镫骨肌 咽鼓管软 骨部
咽鼓管骨部
耳的应用解剖
• (三)内耳
又称迷路,位于颞骨岩部。分骨迷路和膜迷路 ,两者形状相似,膜迷路 位于骨迷路内。膜迷路内有听觉与位觉感受器。膜迷路含有内淋巴液, 骨 迷路和膜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液,内、外淋巴液互不相通。 1.骨迷路: 由致密的骨质构成,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3部分。 2.膜迷路: 借纤维束固定于骨迷路内,分为椭圆囊、球囊、膜蜗管 和3个膜半规管组成,各部相互连通。膜蜗管内基底膜上有螺旋器,是听 觉感受器。椭圆囊和球囊内的椭圆囊斑和球囊斑、以及膜半规管内的壶 腹嵴,系重要的平衡感受器。
第三节 咽的应用解剖 和生理
内容
第五节 气管、支气管及食管 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第四节 喉的应用解剖 和生理
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一、耳的应用解剖 耳分为外耳、中耳及内耳三部分。中耳、内耳位于 颞骨内。 外耳:耳廓、外耳道 中耳:鼓室、乳突、鼓窦、咽鼓管 内耳:前庭、半规管、耳蜗 颞骨由鼓部、岩部、乳突部、鳞部及茎突组成。
耳的生理
2、平衡生理
• 人体维持平衡主要依靠前庭、视觉及本体感觉三个 系统 的相互协调来完成,其中前庭系统最重要,而且与多个 传导束有联系 • 半规管生理:感受正负角加速度。 • 球囊及椭圆囊生理:感受直线加速度,维持静平衡。 • 球囊——额状面,四肢内收肌和外展肌张力。 • 椭圆囊——矢状面,四肢伸肌和屈肌张力。
左、右固有鼻腔
顶壁 与前颅窝相邻 底壁 与口腔相邻 前后鼻孔
外 侧 壁
鼻甲(下、中、上) 鼻道(下、中、上) 总鼻道 各 鼻 窦 开 口 : 前组鼻窦开口于中鼻道,窦口鼻 道复合体;后组鼻窦开口于上鼻 道、蝶筛隐窝鼻粘Biblioteka 嗅区第二节 鼻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一、外鼻 二、鼻腔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也是嗅觉器官,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组成。 出血区(Little区或 Kiesselbach区)
三、鼻窦
鼻粘膜
一、 鼻的应用解剖
• (一)外鼻
突出于面部中央,呈三棱锥体状,由骨和软骨构成 支架,其中鼻骨上端窄厚,下端宽薄,易受外伤骨折。 鼻根)和鼻背部皮肤薄而松弛,鼻尖、鼻翼和鼻前庭 皮肤较厚,富含皮脂腺、汗腺和毛囊,容易发生鼻疖、 座疮和酒糟鼻。 外鼻的静脉经面静脉、内眦静脉及眼静脉与颅内海 绵窦相通,且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反流,故挤压 鼻或上唇疖肿可引起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 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耳的应用解剖
二、耳的生理
1、听觉生理
人 耳 能 感 觉 到 的 频 率 : 20~20000Hz, 但 1000~3000Hz最敏感 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空气传导与骨传导 正常听觉功能中,由骨导传入耳蜗的声能甚微, 无实用意义,但在耳聋鉴别诊断中非常重要。 途径有两种传导方式:移动式、压缩式
听小骨
内耳
耳廓 鼓膜
软骨部
骨部
耳的应用解剖
• (一)外耳 • 1.耳廓 由软骨构成支架,外覆软骨膜和皮肤。皮下组织少,炎症时 可引起剧烈疼痛。 • 2.外耳道 起自外耳道口,向内止于鼓膜,长约2.5~3.5cm,外1/3为软 骨部,内2/3为骨部。外耳道皮下组织少,皮肤与软骨膜和 骨膜相贴较紧,一旦感染肿胀,疼痛剧烈。软骨部皮肤富 有毛囊和皮脂腺,并含有耵聍腺,是耳疖的好发部位。成 人外耳道略呈S形弯曲,故在检查鼓膜时,需将耳郭向后上 外方提起,使外耳道成一直线;婴儿外耳道尚未完全发育, 较狭小而塌陷,检查时应将耳郭向后下方牵拉。
外鼻的结 构
外 鼻
皮 肤
支
架
骨 部
软骨部
软骨性
骨 性
鼻外侧软骨
鼻中隔软骨
大翼软骨
鼻 骨
上颌骨额突
额骨鼻部
动脉——主要来自面动脉
静脉——回流面静脉、眼静脉
血管特点: 面部的静脉无瓣 膜,血液可以上下 流动。(危险三角)
鼻 腔 构 成
鼻 腔
鼻前庭
内壁 鼻中隔 外壁 上、中、下鼻甲 上、中、下鼻道 鼻窦的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