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教学方法初探
摘要:心电图教学一直是诊断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甚至很多学生在接触心电图知识后将其定为“三难”课程,但心电图是每一位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因此,改进心电图的教学方法就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
本文提供了心电图多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心电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9795(2012)01(a)-0000-00
心电图教学一直是诊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其理论抽象、内容复杂,一直是学习的老大难,往往被认为是理论难懂、图形难辨、特点难记的“三难”课程,很多同学在系统的学习心电图之后,面对实习中患者真实的心电图仍然一筹莫展。
但心电图知识又是每一个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在临床上心电图的应用可谓是触手可及,因此如何改进心电图的教学方法,增进教学效果,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1 改变教学模式,引人入胜
传统心电图的教学模式是先上理论课后上实验课,但是心电图的基本理论都比较抽象又难以理解,而操作却相对来说简单地多,因此容易形成学生听课时感到乏味、枯燥、难以集中精神,实验课上却只知道做完图后问老师是否正常。
我们改变以往这种教学模式,采用实验—理论—再实验的教学模式,在上理论课之前先上操作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心电图机,并每人摘记一份自己的
心电图,从而建立对心电图的感性认识,这样在上理论课的时候,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份自己的心电图。
学生怀着对自己心电图的兴趣,听起课来就兴趣十足,精力集中,而且在老师讲解正常心电图的时候就可以在自己的心电图上进行测量。
对于正常心电图的一些变化,也可以在观察周围同学或好友的心电图中掌握。
既加深了对正常值的记忆,又使理论课的学习变得没有那么枯燥、乏味,最后在学习完正常、异常心电图之后再上心电图实验课,主要进行常见图的读图分析。
此时对心电图的认知和读图能力都会有明显地进步。
2 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心电图的传统教学中,口头表达和板书、图谱是讲解心电图的主要手段,但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初次接触心电图的医学生来说,很难理解透彻。
如果不能从机理上理解正常心电图的形成,则对后期学习心电图带来难以逾越的障碍[1]。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应用为心电图的教学带来了不可思议的效果。
(1)在讲解心电图的产生原理时,应用多媒体可以用动画的方式把离子运动的过程和电偶的产生以及运动特点表现出来,使同学们可以轻松理解。
(2)在讲解心电向量及心电向量环中,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将三维空间中心电向量随心动周期而发生的动态变化,以及动态变化的心电向量在不同切面不同导联上的投影直观地展示出来,对其的认识就变得一目了然。
尤其在心梗的定位诊断中,三维立体模式图的展
示,不仅使教学过程变得简单而有趣,而且使学生很容易就掌握对应的导联。
(3)在讲解心律失常时,用心脏内部传导与心电图对应的动态图示变化来表现各种心律失常产生的机制,使学生容易接受,且可节省很多教学时间。
在我们的心电图教学中,多媒体已成为很好地实施心电图教学的重要手段。
3 多用病例多提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书本知识是相对枯燥的,学生普遍对真实的临床病例感兴趣,尤其是那些我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名人就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们在讲解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时,引入某些明显是因急性心肌梗塞而英年早逝名人的病例,借用名人效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临床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方法(pbl)[2]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创设问题则是启发示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我们每讲完一个心电图诊断,都会再把其中的重点以提问的形式来与同学们一起重复以便加深印象。
有时也会将心电图知识与之前所学的检体诊断相互联系。
如在学过房颤的心电图之后,就会提问房颤病人在心脏听诊中有什么异常?这几条异常中有几条是与房颤的心电图诊断相对应的?临床上的风心病房颤、高血压病房颤、冠心病房颤、肺心病房颤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心电图表现相同吗?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对于房颤的认识变得很深刻,记忆也会很长久。
4 比喻、口诀形象记忆
心电图内容多,图形复杂。
对初学者来说即使都理解了,如何记忆仍是个难题,打比喻、编口诀既可以增加学生新鲜感又能轻松地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讲解预激综合征时,将房室交界区的激动时间比喻为同学从宿舍走到教室,不能太迅速,如果只数五秒某人就能从宿舍走到教室,那一定是宿舍教室之间有了一个捷径,也就是心房与心室之间有了异常通道;又比如,在讲解十二导联时,我们将十二导联形象的比喻为放置在人体十二个不同方位的照相机,可以从十二个不同的方位拍照,从而更全面的反应同一个人的情况。
除了比喻的应用之外,口诀记忆法也是很有效的记忆心电图的方法。
比如我们在初步判断qrs电轴情况时总结出“口对口向左走,尖对尖向右偏”的电轴偏移记忆口诀;比如我们根据房室传导阻滞的特点将其总结为“一缓、二脱、三不关”,即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时间延长变缓,二度则是有脱落,三度则心房和心室没有关系各自按各自的节律跳动;比如在描述心房扑动的心电图表现时,我们用口诀“心房扑动p无踪,大f波如锯尺,二百五至三百五,r—r间期可规则,qrs当正常,增宽合并差传导,几乎全见于病理”。
来帮助记忆。
综上所述,心电图虽然具有“三难”的特性,只要我们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必然能够提高心电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碧莲,徐美华,黄文艳等.西医院校心电图教学改革探讨[j]. 2004, 14(18):154-155.
[2] 张新萍,雷光明.pbl教学法在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9, 27(1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