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癌靶向治疗失败后的选择

肺癌靶向治疗失败后的选择

龙源期刊网
肺癌靶向治疗失败后的选择
作者:章必成
来源:《大众健康》2011年第03期
何女士确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以下均简称肺癌)已经一年余。

2009年初,她首先接受
了化疗,疗效差强人意。

她拒绝继续化疗,于是选择了分子靶向治疗(易瑞沙)。

一个月后,奇迹出现了,不仅肺部的原发病灶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且肺内、淋巴结、骨转移灶全部消失殆尽!
可惜好景不长,这样的疗效仅仅维持了5个月。

之后,她又服用了另外一种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特罗凯,结果令人失望:无效。

万不得已,医师再次对其实施了化疗。

可是,连续更换了3种化疗方案,不仅肺部原发肿瘤越长越大,而且远处转移灶越来越多。

万般无奈之下,医师建议何女士再次服用易瑞沙。

奇迹再次出现了!刚刚过去了半个月,何女士各种症状明显减轻;一个月后复查肺部CT,肺部原发肿瘤及转移灶都在逐渐缩小,部分病灶已经消失。

近5年来,分子靶向治疗(主要是易瑞沙、特罗凯)开始大量应用于肺癌的治疗,不仅延长了很多患者的生命,而且因为具有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等优势,使得很多年老体弱、难以耐受放化疗的患者获得了新生。

毫不夸张地说,分子靶向治疗的出现是肿瘤治疗史上一个重大的里程碑,从此,肺癌进入个体化治疗时代。

各种治疗指南和专家共识推荐的分子靶向治疗范围涵盖了晚期肺癌的一线、二线、三线甚至维持治疗。

但是,无论患者近期疗效如何,最终可能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耐药或治疗失败。

此时,肿瘤患者和肿瘤内科医师该何去何从?
一线分子靶向治疗失败后的治疗
虽然目前普遍认为晚期肺癌应该首选双药方案化疗,但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阳性的肺癌患者,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认为分子靶向治疗也可以作为一线选择。

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