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宁县基本情况

会宁县基本情况

会宁县基本情况
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总面积6439平方千米,有耕地460多万亩,辖28个乡镇、284个村、14个社区,总人口58.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16万人,占总人口数的90.6%,是甘肃人口和地域大县。

平均海拔2025米,年平均气温7.9℃,年平均降水量370mm,年平均蒸发量1800 mm。

会宁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汉武帝元鼎三年设置祖厉县,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建县历史。

境内现存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有甘肃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齐家文化的牛门洞新石器遗址。

1997年,会宁县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会宁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光荣的革命历史铸就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会师精神。

红军会师旧址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被列为全国首批廉政教育基地。

会宁有西北教育名县的盛誉。

自古崇文修德、尊师重教,仅明清两代就有进士20人、文武举人115人、贡生369人。

自恢复高考以来,已向全国输送大学生8万余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1100多人、硕士学位的5500多人,形成了领导苦抓、
家长苦供、社会苦帮、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三苦两乐”会宁教育精神,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艰苦奋斗办教育的实践之路。

今年高考全县二本上线4188人,其中重点上线1497人。

会宁有独具特色的绿色产业。

境内海拔适中、土质肥沃、光照充足、无污染,是甘肃省马铃薯、玉米、小杂粮等农作物主产区,肉羊、肉牛等草畜产品比较丰富,地方工业以农产品加工为主。

会宁被中国特产之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小杂粮之乡”、“中国肉羊之乡”和“中国亚麻之乡”。

会宁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会宁自然条件严酷,资源匮乏,十年九旱,年平均降水量仅37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达1800 毫米,是典型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

现有贫困村128个,贫困人口16.99万人,贫困面32%。

2013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54.1亿元,同比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亿元,增长1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亿元,增长19%;固定资产投资56亿元,增长100%;公共财政收入1.47亿元,增长5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83元,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3993.43元,增长13.6%。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把扶贫攻坚作为全县工作的主要任务,按照建设“三大基地”,把握“四项根本任务”,培育“四大产业体系”,建设“四县两城”的战略思路,全力推进
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进程,抓项目夯基础保增长,增效益惠民生建和谐,强党建转作风聚合力,加快“全面达小康、建设新会宁”步伐。

1—6月份,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2.7亿元,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4亿元,增长39.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5亿元,增长17.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8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5亿元,增长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01.8元,增长1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314.7元,增长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