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元素周期表》 PPT课件 (2)

《元素周期表》 PPT课件 (2)


• N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
序数是:
3、19
• 短周期元素中,族序数=周期序数的元素有
• : H、Be 、 Al
• 族序数等于周期序数2倍的元素有
•: CS • 周期序数=族序数2倍的有: Li、Ca
元素周期表的整体结构
周期 (7个)
短周期(3个):第1.2.3 周期 长周期(3个):第4.5.6周期 不完全周期(1个):第7 周期
元素周期表
IA
0
H
A:主族
He
1
1氢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2氦
Li Be B
C
N
O
F Ne
2
3锂 4铍 5硼 6碳 7氮 8氧 9氟 10氖
Na Mg Al Si
P
S
Cl Ar
3
11钠 12镁 13铝 14硅 15磷 16硫 17氯 18氩
K Ca
4
19钾 20钙
族: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列 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行
2、短周期元素共有20种元素 错,短周期包括1、2、3周期,共18种元素 3、过渡元素全是长周期元素 正确,过渡元素全是金属元素
4、过渡元素全是副族元素 错,还有第VIII族元素
本节的基本规律:
•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周期数=电子层数 •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 各周期的元素数目:2,8,8,18,18,
5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7
6 55 56 -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71
7 87 88 89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元素周期表
1869年门捷列夫在继承和分析了前人工作的基 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了订正、分析和概括, 成功地对元素进行了科学分类。将化学性质相似的 元素放在一个纵行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 了化学元素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成为化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他还预言了一些未知元素的性质都得到了证实。 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门捷列夫揭示的元素内在联 系的规律还是初步的,他未能认识到形成元素性质 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26
不完全 周期
(2)族(纵行) 七主七副八和0
1) 主族: 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表示方法:在罗马数字表示的族序数后面标“A”字。 ⅠA、ⅡA、ⅢA、…
2) 副族: 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 表示方法:在族序数后标“B”字。如ⅠB、ⅡB、 ⅢB、…
3) 第VⅢ族: (“八、九、十” 三个纵行) 4) 0族: 稀有气体元素
7
6
卤素单质在物理性质上的递变性 颜色: 状态: 密度: 熔沸点:
在水中溶解性:
思考
• 根据卤素的原子结构,请你推测氟、 氯、溴、碘在化学性质上所表现的 相似性和递变性。
相 递 核 电 原子核对 得电 氧化 非金


电 荷
子 层
最外层电 子能 性 子的吸引 力
属性
数 数 能力
卤最 F
族 元 素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原子序数: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编号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根据元素周期律,把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
中电子层数目相同 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 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 横行 ,再把不同横
行中 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 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成 纵行 ,这样 得到的一个表,叫做元素周期表。
画出Cl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 元素 核电 原子结构示 最外层 电子
名称 符号 荷数 意图
电子数 层数

F
9
+9 2 7
7
2
卤氯

元 素

Cl 17 Br 35
+17
287
+35 2 8 18 7
7
3
7
4
VIIA 碘
I
53
+53 2 8 18 18 7
7
5

At
85
+85 2 8 18 32 18 7
元素周期表助记词
• 横行叫周期,共有七周期; • 三四分长短,第七不完全。 • 纵行称作族,共有十六族; • 二、三分主副,先主后副族; • VIII族最特殊,三行是一族; • 二次分主副,副后是主族。 • 一、八依次现,一、零再一遍。 • 锕、镧各十五,均属IIIB族。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短周期元素全是主族元素 错,还有0族元素
(2)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①碱金属都是银白色金属(铯略带金色),密度
较小,硬度很小,熔、沸点较低,都有很好的导电、 导热性和延展性。
②从上到下,碱金属的密度逐渐增大(钾例外), 熔、沸点逐渐降低,硬度逐渐减小。
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
2、卤族元素——F Cl Br I (VIIA族)
单质均为双原子分子——X2
H2 + Cl2
2HCl
3、与水反应
Cl2 + H2O == HCl + HClO 4、与碱反应。
2OH - + Cl2 = ClO -+ Cl - + H2O
卤素与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F2+2H2O==4HF+O2 (特例)
反 应
Cl2 +H2O==HCl+HClO
越 来
Br2+ H2O==HBr+HBrO
•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 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列——族
周期的特点
• 周期序数 = 电子层数
• 记住每一周期包含的元素种类和每 一周期起止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 很方便的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 置
周期分类及各周期元素种数
周 期 一二三四五六 七
元素种数 周期分类
288 短周期
18 18 32 长周期
32,32
• 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2,10,18,3 6,54,86.
• 记住1~20号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方法指引
根据原子序数推算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将该原子序数同与之最相近的惰性元素的序数相 减:
1、若比相应惰性元素大1-2,则应处在下一周期 的ⅠA- ⅡA
2、若比相应惰性元素小1-5,则应处在同一周期 的ⅦA -ⅢA,依次倒推
元素周期表
主族(7个)ⅠA ~ ⅦA

族 副族(7个)ⅠB ~ ⅦB 渡
(16个) Ⅷ族 第8 9 10 三个纵列 元 素
零族 稀有气体元素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结构相似则 其性质必然相似;物质的结构呈规律性递变则性质也 必然呈规律性递变。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 数,同时与原子半径也有密切关系。
(3)从上到下,由于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逐渐 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原 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因此,卤族元素的非金属 性逐渐减弱,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表现:①与H2反应渐难; ②生成的HX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XO4)的酸性逐渐减 弱:HClO4>HBrO4>HIO4 (F无正价)

层 Cl

子 Br
逐 渐 增
逐 渐 增
数 是
I
大多
7
逐 逐 逐逐 渐 渐 渐渐 减 减 减减 弱 弱 弱弱
回忆:
❖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里氯气能与
哪些物质反应?
讨论:
❖那么F2、Br2、 I2能否与上述物质反
应?能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
1、与金属反应
点燃
2Na + Cl2
2NaCl
2、与氢气反应
点燃
IIIB IVB VB VIB VIIB
VIII
IB IIB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21 钪 22钛 23钒 24铬 25锰 26铁 27钴 28镍 29铜 30锌
B:副族
类别 短周期
长周期 不完全 周期
周期序 数
1
起止元 素
H—He
包括元素 种数
2
2
Li—Ne
结论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 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原因: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具有相似性和递 变性,是因为同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具有 相似性和递变性。
学习目的: 掌握卤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的关系
画出周期表的短周期部分
IA
H IIA Li Be Na Mg
0
IIIA IVA VA VIA VIIA He B C N O F Ne Al Si P S Cl Ar
第五周期第ⅦA 族。 第七周期第ⅡA 族。
第82号元素: 82-86 =-4
第六周期第ⅣA 族。
练习与思考:
1、推算原子序数为6、13、34、53、88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原子
序数 6
13
34
53 88
周期 2 3 4 5 7
族 IVA IIIA VIA VIIA IIA
练习与思考:
• 第三周期第IVA族的元素原子序数是:14
(1)卤素单质都是有色物质,从上到下,其颜色逐渐 加深,密度逐渐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常温时的状 态由气态经液态到固态)。
(2)卤素原子最外层上都是7个电子,易得到1个电 子(表现为-1价)使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因此,卤族元素都具有较强的非金属性,其单质都较 活泼,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发 生化学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