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合同履行的角度看契约精神在中国

从合同履行的角度看契约精神在中国

从合同履行的角度看契约精神在中国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契约精神,个人认为它完全是一个西方的舶来词,契约精神在百度百科上的定义是西方文明社会的主流精神,在民主法治的形成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市民社会私主体的契约精神促进了商品交易的发展,为法治创造了经济基础,同时也为市民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秩序;另一方面根据私人契约精神,上升至公法领域在控制公权力,实现人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契约精神,无论是私法的契约精神在商品经济中的交易精神,还是公法上的契约精神,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构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转都有着积极作用。说白了契约精神本质就是一种契约自由的理念。

所谓契约精神是指存在于商品经济社会,而由此派生的契约关系与内在的原则,契约精神就是自由的精神,就是平等的精神,是维持任何一个社会中人们进行理性判断、预测以及比较的基础,实质上强调的是诚信,按照规定办事。说白了,就是要讲诚信。而回望我们中华五千年是否有真正的契约精神呢?我认为不存在,或是不完全有,中国自古以来崇尚的是什么呢,古语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恒灭亡!我们倡导和教育的是三纲五常。这个也最多和西方契约精神的守信沾点边,自由和平等压根在中国就根本没有存在过,试想一个有近三千年封建统治的国家怎么会有自由和平等呢?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只是一种宣传和蛊惑,陈胜说这话的时候压根就没想除他以外的的人能和王侯将相平起平坐,到头来还不是自己想做皇帝!也就是到了近代,自由平等才伴随着辛亥革命引进中国,这也才不过百年光阴,相较于千年的已成定式的中国式思维来说更本不值一提,改革开放时间就更短,才三十年时间,要想一个闭塞了千年的国家在短时间内与西方相融合谈何容易,尤其是企业更是如此,古语有云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企业的决策在于人的头脑,意识改变不了其行为方式就不可能改变,而一个企业的经营与合同密不可分,中国要走向世界必要需要让企业先走出去,所以势必中国企业的行为处事势必与西方主流意识格格不入。

商业契约精神实际很简单,就是说话算数,一旦作出了承诺必须要执行,而且是不打任何折扣的执行。合同的双方在签下白纸黑字的合同时,便意味着签订合同的双方在今后的合作过程中要按照合同约定的执行,“言必信,行必果”是双方必须履行的责任,不管当初双方签订的这个合同中有有失公允的地方,既然

当时认同这些不平等的地方今后就要按照合同来履行。

举一例子以便更好说明,娃哈哈达能事件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达能和娃哈哈是在1996年签订的合资合同,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合作后,合作的双方最终对簿公堂,原因何在?就在于娃哈哈没有按照当初双方的合同执行,失去诚信,这也使得娃哈哈可能会在斯德哥尔摩仲裁院的最终裁决中面临败诉的境地。达能和娃哈哈在合作当初签订的合同中规定:“不得将任何商标或其中的任何权利、所有权或利益转让予第三方,亦不得允许任何第三方使用商标或拥有其中的任何权利、所有权或利益。”合同中对于商标的使用方面已经有了规定就应该按照规定执行,可是娃哈哈在后来的作为违反了当初的约定,违背了契约精神,违背了诚信的原则。

而作为娃哈哈的领导人宗庆后,在解决合作双方出现的问题、矛盾中出尔反尔,充分暴露了他不讲契约、不讲信用的形象。比如2006年年底的时候,达能将以40亿元的价格收购娃哈哈近40家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的事件,达能和娃哈哈在意见上终于有了统一,与2006年12月9日,达能和娃哈哈相关负责人为此曾经签署了一个协议,双方在协议上盖了章,而2007年的1月初,宗庆后推翻上述协议。已经盖过章,有了法律效力的协议宗庆后就能单方面不承认,这样的作为还有什么契约精神可谈?还谈什么诚信?一个企业做大了,想要能够持续的发展下去,不能失去了诚信,不管是对自己的合作者还是消费者!

我们国家正在加入全球化的进程中,在这个进程中当然就少不了外国投资者的进入,外国投资者的进入繁荣了我们的市场,推动了我们经济的发展,当然他们也从中获取了利益。或许外国投资者和我们的企业当初在签订合约的时候在某些条款上他们占了便宜我们吃了亏,但是既然当初签订了契约,就应该按照合同上的来执行,毕竟外国人在程序上并没有违反我们国家的法律,如果签订的契约都不去遵守,那么谁还会再来我们国家投资?我们的企业想要进入国际市场,首先就应该要学会遵守规则,只有学会了遵守规则,我们才能够进入国际,并且在国际上处于不败之地。

中国加入全球化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资源、资金和经济实力,更需要商业精神,这是市场最基本的因素,对此我们还缺乏理解。我们要懂得这个最基本的精神,或叫文化。过去我们都讲言必行、行必果,就是这个意思。之所以现在缺乏

契约精神,不讲规则,这和我们的整个文化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田忌赛马的故事,我们会觉得中国人聪明,其实田忌赛马是违约的,赛马是有规则的,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但是田忌却使用了下马对上马、上马对中马、中马对下马。假使将这种赛马方式放到讲规则的市场经济中就是不讲规则。在与外国企业进行收购的过程中,我们宣传中国人如何聪明、智慧,但是聪明和智慧并不是最重要的,商业契约精神才是最重要的,这是底线。拥有了商业契约精神之后再去研究智慧,不能整天研究怎么耍小手段,不讲规则、讲聪明智慧,这是很阴暗的。这次在天津召开的首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就是要培育这种契约精神。这个会议,虽然熙熙攘攘,人多的像大集市,看上去不是很像样的资本对接、签约市场,但是成千上万家小企业家互相来谈论问题,我要说的是,在大量企业有选择情况下,有着大量博弈,这就形成了规则,形成了契约精神的基础。因为选择多,你不和我讲信用,我可以和别人讲信用,这样很多企业竞争,谁有信用就和谁合作,就会形成业内规矩,形成一个圈子,谁不讲契约,谁不讲信用,就被这个圈子踢出去。过去这样的会议是政府组织的,不讲信用的人在里面骗了就骗了。但是现在不同了,是市场行为,契约不是教育出来的,是在市场竞争博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人不履约不是道德问题,企业不履约就会使经济上遭受损失,就会出局,所以从道德上教育人是没有用的,需要经济上的制裁,还有舆论上也要转型。我们的主流媒体强调加入全球化,都说得很雄伟,要具有社会责任感,要建立公民企业社会,要做全球500强,目标都很宏伟,但是我倒觉得我们应该把这些目标都放下来,不要谈这么大的目标,谈些遵守规则的基本问题。中国人只有遵守规则,才能进入国际市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