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之道解析.ppt

大学之道解析.ppt



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也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
是,这也是不可能的。

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

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
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出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或可以改变这个世界。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 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 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 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 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 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 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 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
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 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 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 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 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
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 修身”
一环,则是连结“年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
西洋人生感言
伦 敦 威 斯 特 敏 斯 大 教 堂 的 地 下 室 墓 志 铭 •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大学》解 析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 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 相配合,成为了“四书”。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 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所以把《大学》列为 “四书” 之首。 后来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子有错乱,便把它重新 编排了一番,分为“经”和“传” 两个部分。其中“经”一章,是 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是曾子对 “经” 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
每个社会成员特别是统治者道德修 •张养的伯好苓坏信决奉定的着理社念会:的一治衣乱不。整它,明何以 拯确肯天定下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感谢您的关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 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 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 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 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 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 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后才能天下太平。
明明德
亲民
止于 至善
三纲领
格物
内修
致知 意诚 正心
修身
外 治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格物、致 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 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这是实现“三纲领” 的具体步骤。强调道德修养、修心炼己是治理人心和 德治社会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平 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 “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格物、致知是修身的 外部途径,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内在前提,齐家、治 国、平天下是修身的更高一个层次的自我实现。格物、 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 三纲“齐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