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氨基苯酚
储运特性
健康危害
吸入过量的本品粉尘,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有致敏作用,能引
起支气管哮喘、接触性变应性皮炎。本品不易经皮肤吸收。
职业标准
STEL 1 毫克/立方米
灭火剂
186-190 °C 284 °C
闪点 密度
189 °C 1.29
1.5 g/100 mL (20 ºC)
Refrigerator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与氧化剂、食品添加剂分开 存放
1.) 轻重金属还原法
轻重金属还原法开发较早,多年来陆续有一些专利和文献介绍该方法。专利 US:2525515 提出用铝屑在草酸、脂肪族或芳香族磺酸等有机酸的水溶液中还原硝基 苯制得对氨基苯酚,收率达 73%。日本特许公开专利昭 29-6570 指出在 500 分浓硫酸 的水溶液中,用 50 份铝屑或铁屑还原 100 份硝基苯,收率达 60%。90 年代初,抚顺 石油学院吕九琢等人对铝粉还原硝基苯进行了深入探索,其配料比采用硝基苯:98% 硫酸:铝粉:水为 1:2.99:0.39:2.8,以 Ca(OH)2 作为中和剂。采用盐析法分离产品, 并用能防止对氨基苯酚氧化的亚硫酸氢钠的水溶液洗涤,收率为 70%。天津化工研 究院李建生等采用锌粉作为还原剂,在少量 NH4Cl 存在下,严格控制 PH 值,使羟 基苯胺在低浓度条件下重排,总收率为 72%。
该法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提高对苯二胺的利用价值。使对苯二胺的氢卤盐在一定 温度下水解即可得对氨基苯酚。由于生产副产物对苯二酚,故需进行分离提纯,因 此不大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5.对苯二酚法
对苯二酚在一定条件下与氨水反应,反应中要求用脂肪族醚作溶剂,温度在对 氨基苯酚熔点之上,在惰性气体存在下进行。该法为对苯二酚的充分利用提供了一 条新途径,但成本较高,工艺条件苛刻。 6.硝基苯氢化法
以硝基苯(NB)为原料,在酸性介质中,还原成羟基苯胺经 Bamberger 重排成对 氨基苯酚。反应式如下:
以硝基苯这个价廉易得的化工产品为原料生产对氨基苯酚,生产流程短,工艺 途径很少。近年来为国内外开发的热门,但技术难度较大主要有三条,包括轻重金属还原法、电解还原法和催化加 氢还原法。
还用作丙烯腈二聚反应的催化剂、尿素加成反应的抑制剂、合成除草剂、杀虫剂 等。
对氨基苯酚作为医药中间体可用于合成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 )、扑炎痛 (对乙酰氨基乙酰水杨酸酯)、安妥明、维生素 B1、心得宁、复合剂烟酰胺、柳 安酚,6-羟基奎琳等药物。
2.在橡胶行业中的应用
对氨基苯酚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合成对苯二胺类橡胶防老剂 H、4010、 4010NA、4020、4030 等,这些产品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子午胎产品的配套防老剂, 也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低毒、高效、低污染的橡胶工业常用优良防老剂,它将逐步 取代萘胺类和噻唑类防老剂成为主要的橡胶防老剂品种。
三、应用
对氨基苯酚属两性化合物,既有弱酸性,又有弱碱性,化学性质较活拨, 它既能进行芳氨基和酚羟基所能进行的各种反应,也可进行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所以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广泛用于合成医药、染料、橡胶助剂、 感光材料、油品抗氧剂、染发剂、乙烯基单体聚合抑制剂及其他多种精细化学品。
1.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
3.在染料工业中的应用
对氨基苯酚几乎可以做每一类染料的中间体,多用于合成硫化染料、酸性染 料、偶氮染料及毛皮染料等。如:硫化蓝 FBG,硫化蓝 CV,硫化艳绿 GB,硫化 深蓝 3R,榴花红总 B3R,硫化还原黑 CLG,硫化草绿 G,青光硫化蓝,弱酸能 黄 5G,毛皮棕 P 等等。
4.在其他行业中应用
还有人以苯酚和亚硝酸钠反应制得亚硝基苯酚后用铁粉 -氯化铵还原制得对氨基 苯酚,收率为 85%~88%,产品纯度大于 97%,此方法原料成本比对硝基苯酚工艺低 30%~40%。
苯酚亚硝基化法存在有机溶剂耗用量大、产物分离损失大、溶剂回收分离困难、 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等问题,而且生产对氨基苯酚反应溶剂效率低、国内外已淘汰 此工艺。
轻重金属法生产流程短、工艺简单,但需耗用大量金属,适适用于小规模生产 且有原料优势的单位。
2.) 电解还原法
电解还原反应发生在电极表面。一般采用稀硫酸为阴极溶液,用铜作为阴极, 铅板作阳极,反应温度在 80~90OC,在阴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表面活性剂,收率可达 73%。电机效率为 70%。其反应式如下:
strong oxidizing agents.
蒸汽压
有毒物品
毒性分级
高毒
溶解度
急性毒性 刺激数据
LD50:375 mg/kg(大鼠经口) 皮肤-兔子 12.5 毫克/24 小时 轻度; 眼睛-兔子 100 毫克 轻度
水溶解性 敏感性
禁配物
酸类、酰基氯、酸酐、氯仿、强氧化剂
储运条件
可燃性危险特性 明火可燃;受热分解; 燃烧释放有毒氮氧化物烟雾
对氨基苯酚
目录
一、产品基本信息、物理化学性质、安全信息 1.基本信息 2.物理、化学性质 3.安全信息
二、对氨基苯酚合成方法
1.对硝基苯酚法 1.) 化学还原法 2.) 催化加氢还原法
2. 对硝基氯化苯法 3.苯酚法
1.) 苯酚亚硝基化法 2.) 苯酚偶合法
4.对苯二胺法 5.对苯二酚法 6.硝基苯氢化法 1.) 轻重金属还原法
二氧化碳、泡沫、干粉、砂土、雾状水。
安全
危险品标志 Xn,N 危险类别码 20/22-50/53-68-40 安全说明 28-36/37-60-61-28A Hazard Class
6.1 Packing Group
III
信息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512 6.1/PG 3 WGK Germany 3 H.S.CODE 2922299090
2.) 苯酚偶合法
苯酚与苯胺重氮盐在碱性介质中偶合,然后将混合物酸化得对羟基偶氮苯,再
用 Pd/C 催化剂在甲醇溶液中还原裂解得对氨基苯酚。反应式如下:
此方法原料易得,收率也很高(95%~98%),所耗苯胺还可在氢解后继续回收循 环使用。但中间体(对羟基偶氮苯)需要在甲醇中氢解,而且使用昂贵的 Pd/C 催化 剂,从生产成本考虑这条路线不理想。 4.对苯二胺法
经铁屑在酸性介质中还原生成对氨基苯酚粗品,再经过亚硫酸钠溶液浸渍、过滤、 干燥得成品。反应式如下:
2.) 催化加氢还原法 以 Pt/C 为催化剂,在稀碱或稀酸介质中于 0.2~0.5MPa,70~90OC 下加氢还原。反 应完成后过滤除去催化剂,再经冷却、结晶、分离得到对氨基苯酚。为加快反应速 度,提高收率,便于回收催化剂,可加有机惰性溶剂如甲苯等。 国外有报道用 Ni-Al-Pd-Zn 复合催化剂加氢还原对硝基苯酚生产对氨基苯酚, 收率可达 80%~100%。运转 500h,催化剂不能再生,损失率为 0.81~1g/kg 氢化产物。 以镍为催化剂,氢氧化钠为介质为例,反应式如下:
2.) 电解还原法 3.) 催化加氢还原法
三、应用 1. 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 2.在阻聚剂方面的应用 3.在染料方面的应用 4.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5.在摄影行业中的应用
6.在化肥工业方面的应用 7.其他领域
四、上游原料
五、下游产品
一、产品基本信息、物理化学性质、安全信息
基本 信息
别名
英文 名称
相关 类别
分子式 结构式
CAS NO. EINECS NO.
C6H7NO 分子量
123-30-8
204-616-2
109.13
化学 白色或浅黄棕色结晶。 稍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苯和氯仿,溶于碱液后很快变 熔点
物理、 化学 性质
性质 稳定性
类别
褐色。
沸点
Stable, though may discolour in air. Incompatible with acids, chloroformates, 蒸气密度
对羟基苯胺;4-氨基苯酚;对氨基酚;4-氨基-1-羟基苯;4-氨基酚;4-羟基苯胺;P-氨
基苯酚 [CI 76550]
1-Amino-4-hydroxybenzene;4-Amino-1-hydroxybnzene;4-Aminobenzenol;4-a mino-phenol;4-aminophenol(ci76550);4-hydroxy-1-aminobenzene;4-Hydroxy aminobenzene;4-hydroxybenzenamine Intermediates;Aromatic Phenols;Phenoles and thiophenoles;API intermediates;Phenols (Building Blocks for Liquid Crystals);Anilines (Building Blocks for Liquid Crystals);Bifunctional Compounds (Building Blocks for Liquid Crystals);Building Blocks for Liquid Crystals;Functional Materials
该法工艺复杂且损失率较高,故工业化生产困难。
2.对硝基氯化苯法
这是我国目前生产对氨基苯酚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即以对硝基氯化苯为原料, 经液碱加压水解,生成对硝基苯酚,再用硫化钠在碱性介质中还原,或用铁粉在电 解质存在下还原,后经改进采用 Ni/Al 催化加氢法还原。反应式如下:
其中铁粉还原法和硫化钠还原法都存在生产工艺过长,污染严重,三废处理难 的问题。而改进的 Ni/Al 催化加氢还原发也存在工艺过长、操作复杂的问题。
3.苯酚法
1) 苯酚亚硝基化法
Baryer 公司最早采用此路线进行生产,其过程是苯酚在 0~5OC 与亚硝酸钠和硫酸 作用生成对亚硝基苯酚,再经 Na2S 还原得对氨基苯酚,该方法总收率为 69%。
有日本专利提出以浓度较高的水相贺少量有机酸存在下进行亚硝化的方法。亚 硝酸盐、有机酸与苯酚的比为理论量的 1~3 倍,水和有机酸与苯酚的比是 2~8 倍, 亚硝化收率达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