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述*刘智伟1, 任 敏2(1.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北京100087;2.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6)
[摘 要] 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所取得的主要成绩表现在研究论题的广泛与细化、对词汇教学理论的自觉思考以及对比、普遍联系等研究方法的有效运用上;存在的主要缺憾表现在研究内容不深入、研究方法单一,定量研究重视不够,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不充分等方面。[关键词]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学方法;成就和缺憾中图分类号: H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306(2006)02-0064-05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对词汇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近五年来人们对词汇教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几乎每一篇关于词汇教学的论文中都谈到了词汇教学的重要性。这些文章从不同侧面论证了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杨惠元先生从词汇教学与句法教学的关系角度提出“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他认为:“所谓`强化词语教学',是说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教学自始至终都应该放在语言要素教学的中心位置。”[1]
何干俊和陈贤纯两位先生从造成留学生学习汉语困难的主要原因来阐释词汇教学在汉语教学中的关键作用。何先生指出:“留学生觉得汉语难学、难记,甚至最终放弃学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词汇的问题。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服务于培养留学生的听、写、读、说的语言技能。”[2]陈先生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从总体上效率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是词汇量的问题没有解决,词汇量不足是学生汉语交际时遇到的最大困难。[3]张若莹先生从中高级汉语学习的特点出发表明:进入中高级阶段的学习者,在用第二语言表述和传达信息时,往往是词汇偏差影响了他们的准确表达,而不是语法及其它。因此迫切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进行中高级阶段的词汇教学。[4]沈履伟先生也认为:“在高级阶段,语言习得者掌握的汉语词汇的多寡,成了提高学生交际水平的关键。”[5]齐春红先生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角度对词汇教学的关键作用进行了理论阐释,运用结构假说、隐喻理论、完形心理学理论阐明了词汇教学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语义的整体化、网络化、更有利于语言项目的识记、编码、贮存和提取。[6]总之,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人们不仅从表面上分析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从理论上来阐释这一问题,开始关注有关词汇教学深层问题,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二)针对不同课型、不同教学阶段、不同国别进行的汉语词汇教学研究这一阶段词汇教学研究开始针对不同课型、不同教学阶段及不同国别的词汇教学的特点来进行,这使得词汇教学研究有了更强的针对性。1.针对不同课型进行的词汇教学研究刘颂浩先生对阅读课的词汇训练重点和训练方式进行了深入探索,一反以往对外汉语教学历来比较重视虚词的传统,他指出:“阅读课词汇训练的重点应该是实词而不是虚词。”他在总结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吸收了英语词汇教学理论,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阅读课词汇训练方法,这些方法分别为:辨认、联想、搭配、评价和总结。[7]
2006年3月第4卷第2期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Mar.,2006Vol.4No.2 *收稿日期:2004-05-24 作者简介:刘智伟(1968-),女,河北邯郸人,北京师范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李珠先生将初级阶段的综合课分为两个阶段,认为第一阶段应侧重语法教学,第二阶段侧重词语教学,语音教学贯穿始终。他针对特定教学阶段特定课型的词汇教学特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初级阶段综合课的词语教学应当遵循下列原则:首先,“词语教学应与语境挂钩,避免脱离特定的语境,孤立地大讲某个词语的用法。”其次,“词语教学与语法教学结合。”第三,“词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语段篇章能力为目标。”[8]2.针对不同教学阶段进行的词汇教学研究上文提到的李珠先生的文章是结合综合课这一特定课型来探讨初级阶段词汇教学特点的。陈贤纯先生则将词语的集中强化教学作为中级阶段的主要任务。作者分析了语言习得的认知过程,对中级阶段的词汇教学改革提出了大胆设想,要求取消精读课,进行词语的集中强化教学。该文虽然没有对词汇教学的具体技巧进行分析论证,但却提出了对两万词语按语义场进行分类,分三个循环集中强化教学的整体改革思路。[3]沈履伟先生根据自己从事高级阶段汉语教学工作的经验,专门探讨了词汇在留学生高级汉语阶段中的特别作用和词义教学在词汇教学中的特别地位。作者认为高级阶段词义教学首先“应特别顾及习得者的母语文化”,其次“词义教学要与汉语交际密切结合”,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词义阐释方面思考问题。[5]3.针对不同国别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特点进行的词汇教学研究刘富华先生通过对HSK词汇大纲中汉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认为:大量的汉日同形词对于汉语词汇教学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趋弊就利将使对日本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9]李大农先生则以韩国留学生为对象,专门研究了韩国学生关于“文化词”的学习特点及规律,探讨了对韩国人进行汉语词汇教学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其中包括:如何利用“汉字词”迅速、大量地掌握汉语词汇;指导学生在使用汉语词汇的过程中注意交际场合和语体要求;把词汇教学的重点放在词汇的搭配和应用上等等。[10]何干俊先生针对英汉两种语言词汇的某些特定差异及汉语的语用特点,对英语国家留学生的词汇教学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作者认为汉英词义差异最容易给留学生学习汉语词汇带来困难,也是汉语教师最感棘手的问题。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词的概括和应用范围的宽窄不同,汉语词汇在语用上也表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层级顺序、色彩联想和感情色彩,对这些问题的把握是改进词汇教学的关键。[2](三)探讨语言学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对词汇教学的影响1.语言学普遍原理在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在这方面进行专门探讨的论文主要包括邵菁的《配价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曹慧的《从留学生作文谈篇章层面的词汇教学》和朱志平先生的《“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对汉语第二语言词汇教学的反思》3篇文章。邵菁先生的文章试图在对外汉语词汇的研究中运用配价理论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其中包括:“(1)在语义配价的基础上兼顾句法配价;(2)注重词语的价质和价量,提高学生使用词语的准确性;(3)区别一般句法规则和配价的特殊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4)突出词的特有语义的要求,保证搭配的有理性;(5)注意必有成分和可有成分的教学,以及它们对句子结构和功能的影响。”[11]
曹慧先生探讨了篇章语言学对词汇教学的理论借鉴意义,作者认为:“词语只有在话语、篇章中才有意义,才能`活'起来,篇章是词语生存的土壤和条件。创造真实自然的语境,建构和解读承载词语的篇章,应是词汇教学的着眼点。”[12]
朱志平先生不是从正面谈某个语言学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问题,而是以汉语第二语言词汇偏误的调查分析为依据,阐明词汇教学的误区在于教学中对词汇语义重视不够,这种忽略语义的词汇教学是由“知其然”的教学理念造成的,而这种教学理念又是由于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根深蒂固的影响形成的,以至于其严重阻碍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水平和效率的提高。[13]
2.汉语本体词汇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这方面的论文比较少,其中包括:训诂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14],词语理据研究在对外
汉语教学中的运用[15],构词法研究在对外汉语教
学中的运用[16]。这些文章给予了我们很多启发
性的思考,比如: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汉语词汇的特点?如何充分利用汉语本体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如何开展针对对外汉语教学
·65· 第2期刘智伟等: 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述
的汉语词汇研究?特别是赵果先生根据语义透明度的高低和语素的搭配能力将对外汉语教学的词汇体系进行分类,从而指出对不同类别的词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是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构词法研究的有益尝试。(四)关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综合研究1.关于词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的研究王吉辉先生的文章重点探讨了词汇教学内容的问题,这些内容应包括:词语语音表达形式、词语的理性意义和意味义及附丽于理性意义之上的各种表达色彩、词语的组配范围等。[17]有些文章还专门讨论了词汇教学内容中词语的形象色彩、文化义等问题。杨爱芬等的《词语的形象色彩与词汇教学》一文对该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作者分析了形象色彩的表义特点,从形象的显映方式将形象色彩分成了7类,并且论述了形象色彩的细微差别对同义词教学的辅助意义。[18]张慧晶先生和汲传波先生分别对词语的文化义(张慧晶先生称之为“词语的文化附加义”[19])的内涵、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汲传波先生将词的文化义细化为“交际文化义”和“知识文化义”,前者是指“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文化义”,反之则是“知识文化义”。[20]两篇文章都强调了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应当揭示那些能够引起跨文化交际冲突的文化义。张文指出可以使用环境来及时提醒词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汲文还建议在语言教学的中高级阶段增设“汉语词义与交际文化义”的课程。2.关于词汇教学怎么教的问题的研究这一时期对词汇教学方法的研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合理地总结并继承了前期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素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对比翻译法、演示描述法、联系扩展法等。[21][22]在这方面进行探讨的研究者主要有贾颖先生[23]、肖贤彬先生[24]等;二是探讨了一些新的方法,如集中强化教学法、集合式词汇教学法。前面已经提到过陈贤纯先生的“词语的集中强化教学”,作者不是从微观上探索词汇教学的具体技巧,而是从宏观上探讨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总体设计问题,这也是对整个对外汉语教学改革的大胆设想;胡鸿、褚佩如先生提出了集合式词汇教学法,其特点是:将汉语交际词汇分为若干词汇集合,如:称呼集合、数字集合、时间集合、家庭起居日用词语集合、饮食集合、交通集合等,然后结合词语集合进行句型本位练习,将练习置于教学全过程的主体地位。这既可以说是一种新的词汇教学法,也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教学法或新的课型设计。这里还要特别提出来的是李开先生的文章,该文从宏观上就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出总体设计,以其中HSK词汇大纲中的1033个甲级词作为分析对象和分析系统,强调语素和构词法,以语素层级说构词法,根据构成语素的不同对词汇进行分类,从而决定词汇教学的次序。[25]
王嘉宾、吴海燕的文章根据记忆的规律和汉语词汇的规律提出了词汇复习的5种方法:集合复习法、关联复习法、辨析复习法、情景复习法和实用复习法。[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