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操作和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操作和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的操作和体会[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儿科
静脉留置针由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容易被护理人员和病人接受,有利于临床用药和抢救。

由于儿科患儿的特殊性,如血管细,穿刺不配合,给留置针穿刺增加了一定难度,采用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

1常规静脉留置针送管法缺点
1.1儿科患儿年龄小,血管细,大多数患儿哭闹不配合,增加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的难度。

1.2双手送管法在患儿不合作的情况下,需另一个人或两人以上协助完成操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晚上夜班护士单独值班,穿刺需独立完成,抢救病人基本穿刺也需一人或两人以上来完成,单手送管法就能克服这个问题。

为改善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成功率低的现状,现将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的操作介绍如下。

2用物准备和操作方法
2.1材料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24g型号静脉留置针,3m无菌透明敷贴,弹力绷带。

2.2血管选择根据患儿不同年龄,用途,病情及血管情况选择不同血管,应选粗,直,有弹性,血流相对丰富,位置易于固定的血管,如手背,足背。

对较小患儿头皮正中或颞部静脉也可作为首选,
易于固定,不影响活动,但夏天患儿头部出汗较多,应避免使用此部位。

2.3操作方法选择血管,若选择头皮静脉先剃去血管周围头发其范围超出3m敷贴为宜,穿刺部位以穿刺点为中心大于8cm。

取出留置针,旋紧肝素帽,连接输液器头皮针,排尽空气,旋转针芯,松动外套管,松动时避免上下拉动,以免损伤导管。

左手固定绷紧穿刺部位,使血管固定,右手拇指在上食指在下捏住导管座和针翼部分,与皮肤角度15-30度角直刺静脉。

穿刺穿刺角度较头皮钢针稍高,避免角度过底损伤导管及静脉外膜;进针速度宜慢,以免刺破血管,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针约0.2cm,左手不动,右手食指轻轻前移以指腹顶住针翼向后用力,以拇指指腹顶住y型针座向血管内送软管,软管全部送入血管后拔出针芯,松止血带,打开调速器;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加贴小胶布延长管u型固定,肝素帽高出导管尖端且与血管平行。

在贴膜上写明患者姓名,穿刺日期和时间,责任人。

穿刺四肢部位可使用弹力绷带固定。

3注意要点
3.1右手拇指与食指互相配合同时用力,用力均衡,以防针芯脱出太长,故软管无法送入血管。

3.2穿刺部位选择血管弹性好,相对粗且直的血管,尽可能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固定牢固,以防活动使留置针软管折曲,造成输液不畅或脱出。

3.3穿刺成功后固定至关重要,固定时既要位置准确,动作敏捷,
又要稳妥,安全。

肝素帽接头处不要固定,以便更换输液装置,针管,拔针等工作。

3.4连续穿刺2次以上,导致针尖部易折勾,导管软管曲裂,故应一次穿刺成功,若穿刺失败,应重新更换留置针。

4封管方法
4.1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防止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4.2封管时采用双重镇压封管法,就是输液完毕后夹闭输液器,将头皮针斜面撤于肝素冒腔内,反折头皮针乳头,与夹闭的输液器断开,连接含肝素盐水溶液的5ml注射器均匀推注肝素盐水溶液
3ml,右手将留置针延长管抬高30度角后,将其延长管上的小夹将延长管夹闭,再推注肝素盐水溶液0。

5ml封管,分离退出以再次呈正压的头皮针;封管后再次输液时套管内肝素溶液相对呈高压状态,使液体通畅的流入体内。

5体会
5.1单手送管法提高了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解决了小儿静脉穿刺的难题,为静脉输液抢救治疗赢得了时间。

5.2穿刺部位宜固定,左手始终固定穿刺部位,送管通畅,不容易刺破血管。

5.3单手送管法只需1人完成,节约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适合中夜班单独当班的护士。

5.4提高套管的成功率,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素质,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承受能力,在操作时一定要沉着,冷静,自信,见回血后要沿静脉进针少许,再抽出针芯,将外套管顺利进入,确保成功,掌握好每一步环节,使穿刺成功率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碧珠.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改良[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7,5,25.
[2]唐莉.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使用中问题探讨[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4,9.
[3]居佳.小儿短管型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方法介绍[j].齐鲁护理杂志,2007,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