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约翰卫斯理简介

约翰卫斯理简介

得一高一低,我们实在举步为艰。
这是约翰卫斯理祷告和灵修的小房间,他每日清早四时 起床后一小时作为灵修,才开始一日的工作。这房间被
称为英国属灵复兴的发电厂。
约翰卫斯理极爱读书,而且大半是在马背上阅读的,他时常骑着马 一天走五十哩,有时还走上九十哩。在每次旅行的时候,他总要带
一本科学、历史或医学的书,藉此他足足读完几千本。
• 约翰返回英国后,兄弟俩又认识一位摩拉维亚弟兄会的弟 兄贝勒尔,共同组织了一个会社"桎梏巷会"(Fetter-Lane Society)。但兄弟两心中仍未得到平安。1738年5月24日 黄昏,约翰不大情愿的走到艾德门街 (Aldersgate)的一个 会社中聚会,刚好听到马丁·路德《罗马书注释》的序文, 突然大受感动,特别对信心有了深刻的体认,宣称他重获 基督徒的真实新生命。
青年时期
• 约翰和弟弟查理两兄弟,在1720年与1726 年先后进入牛津大学基督教会学院就读,
约翰在牛津的求学阶段,已经开始努力实 践出基督徒的信仰生活,毕业后,约翰22 岁(1725年)就被按立为圣公会牧师。弟弟查 理发起了一个以"勉励学习、追求圣洁"为宗 旨的同好会,这个同好会常被戏笑称为是" 圣洁会",后来许多人索性称他们为"循道友 "(Methodists),来形容他们对理想信徒生活 的追求。他们的生活严谨克己,正如他们
• 他由母亲在家教育直到1714年,11岁约 翰·卫斯理才开始就读伦敦的Charterhouse School,受教于大师 John King。 因为身 体羸弱,父亲要求他要在早餐之前跑校舍 三圈,方可进食早餐,因此奠定了他终生 爱好运动的习惯,使他的身体强壮起来。 他在学校的学习勤奋,在21岁时得到文学 学士的头衔。
的教区」。
1977 约翰·卫斯理踏足马恩岛200周年.
要完成伟大的福音工作,承受逼迫和苦难是必然的。约 翰卫斯理也不例外。他一直遇到许多骚扰和危险,例如
好几次在布道其间,一些流氓赶牲畜去捣乱会场。
又有一次在卫斯理讲道时,有人向他扔石头,正中他的 眼角,但他抹去血迹,就若无其事地继续讲道。
在他的日记中经常出现的记录是:「昨夜下了大雪,道路都被雪盖 住,我们靠着上帝的帮助,就此出发,但北风尖锐如剑,把雪堆吹
为什么要户外布道?
• 圣公会牧师都不能够接受约 翰卫斯理激情的讲道方式和 因信称义的主张,违反了圣 公会的习俗和规条。当时, 大多数的牧师都反对他,认 为他破坏教会的传统,不准 他在教堂中讲道。
• 约翰卫斯理认为惟有福音才 能拯救英国,惟有信靠基督, 才能叫百姓脱离罪恶的捆绑。 毅然领受神的呼召,承担神 所托付的使命,传扬福音给 属灵上贫穷的人,并效法主 耶稣喂养羊群,在露天传扬 天国的福音,展开布道工作。
• 到了乔治亚州之后,卫斯理兄弟很奋勇传 教,但仍无成效。查理·卫斯理因为身体虚 弱,于1736年返回英国;约翰·卫斯理则继续 留在乔治亚工作。他很有语言天分,能同 时用德法义数国语言主持礼拜,于1736年 在撒万那创立一个奋兴灵性生活的小会。
个性上属于较拘泥的高派教会人士,对于
重大事件犹豫不决之时,常用抽签或是随 意翻圣经指出经文作为决疑之法。如:在乔 治亚工作期间,约翰曾与苏菲(Sophy Hopkey)小姐论及婚嫁,但又考虑守圣职独 身。
日记心得
1、布道题目直奔主题
‘上帝愿意众人得救’,‘凡渴了的人,都当就近水来’,‘我应该这 么做才能得救’, ‘相信主耶稣,就必得救’‘神的国,不在乎吃喝, 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
2、布道内容悔改、培灵、复兴为主。 3、聚会圣灵工作显著; 4 、实践派神学家 5、重视组织 6、卫斯理反对预定论,支持阿民念主义
约翰卫斯理是循道卫理会的创办者,也是历史上一位 极有影响力的属灵伟人,帮助英国在属灵上复兴起来,
其后数百年,仍然影响着英国教会。
• 十八世纪末开始到十九世纪末,当时的社 会政治环境,其实是对教会很不利的,但 这一百年却是教会有史以来扩展最快的时 期。卫理宗在约翰卫斯里的带领之下,成 为许多当时社会政治乱象的出路,包括监 狱工作、劳工失业问题等等。卫斯理是位 实践神学家,他将神学理念化成实际可行 的社会运动。
《约翰·卫斯 理日记》是卫 斯理亲自整理 分期出版的日 记,时间长达 56年(1735-
1790)。
1735年10月,约翰卫斯理和查理卫斯理正式前往美洲宣教。在船上,约翰卫斯 理接触到从德国被迫害外出的摩拉维亚派信徒圣洁的属灵生活。在航海旅途中, 他门遇上暴风的袭击。在风浪最猛烈的时候,船上的巨帆更被撕开,船身摇晃。
今天,即使在这个铁路、公路网络布满英国大地各个角落的时代,仍然很难有 人能够走遍约翰•卫斯理曾踏足过的地方——在康沃尔、在诺森伯兰郡、在兰开 夏郡、在伯克郡,在岩石上、旷野、田野上、天然的圆形剧场等—那些约翰•卫
斯理曾向他的听众们传讲福音的地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我阅读《日记》时 会发现,卫斯理的布 道对象不仅是农夫、 矿工、小商贩、还有 无情的法官、地方执 行官、教条的大主教、 失去崇高灵性的传道 人——换句话说,就 是针对所有在昏睡中 的灵魂。他的经典语 录∶「全世界都是我
• 他的日记写着这著名的经历:"会中有人宣读马丁·路德所写 的《罗马书信序文》。当他描述'神借着人对基督的信心, 在人里面所施行的改变'时,我觉得心中奇异的温暖。我觉 得,自己确实已信靠基督,借着基督得着了救恩;并且他 给我保证除去我的罪,救我脱离了罪和死。"
约翰卫斯理的家庭背景 •父亲-撒母耳卫斯理是英国圣公会的牧师,在牛津大学受过高 深教育,薪水微薄。 •母亲-苏珊娜卫斯理出身于清教徒的家庭。她生活严谨,品德 高尚。 •约翰卫斯理1703年6月28日出生了. 在那个时代,儿童经常因 营养不足而夭折。在他之前的14个兄姐中,已有8个不幸夭折. 他过后的4个弟妹中,也有一个不幸夭折. 因此,约翰·卫斯理 能幸存下来,确实是神的保守和恩典. •弟弟-查理·卫斯理1707年12月18日,是18世纪英国循道运动 的领袖之一,查理·卫斯理注重圣诗在敬拜和教导上的功能。查 理一生写了约七千五百首圣诗。
心。约翰卫斯理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他开始了英国的大复兴。
约翰卫斯理的家发生大火,全家人都仓皇逃生,忘了5岁的约翰在楼上睡觉。火势已延及 楼梯,无人能够上二楼救他。大家都以为这次必死无疑,这时候约翰却却把头探出窗户, 这才被救出。片刻整个屋顶都倒塌下来。而苏珊娜则翻开圣经说:「这不是从火中抽出 来的一根柴吗?」(撒3:2下)并嘱咐约翰卫斯理,神这次救他必定有祂的美意。
这是埋葬在伦敦邦西田园公墓的撒母耳·卫斯理 的墓石,卫理公会创始人约翰·卫斯理是的儿子。
十八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造成严重的社会问 题;贫富差距悬殊,
劳工失业、社会道德败坏、政治腐败。同时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人 文主义,当时英国兴起的经验主义,也使得约翰·卫斯理的神学大受
此处境的影响。
英国国教(圣公会、安立甘会,非常重视宗教礼仪)在贵族把持之下,已成为国 家机构,徒具形式,没有属灵的活力,在崇拜上只重视仪式,以致信徒缺乏热情, 神职人员养尊处优,灵性低落,又常发生酗酒问题,穷人与教会无关,甚少被关
“绝对预定论相对于全世界的天主教派,是一个多么无理的理念啊,这 位慈爱的上帝,人类明智,公义,慈悲的天父,从永远定下了一个绝对 的,不可改变的,无可抗拒的命令,就是有些人不管他们作什么都可得
救,而其余的不管他们能做什么当将灭亡。我并不相信绝对的预定论!”
约翰卫斯理强调信徒与上帝之间这种关系必须落实到人对上帝的敬 拜和人对人的爱。 1.爱失丧之人:就是不断地传福音。 2.爱贫穷之人:就是社会关怀─为孤儿寡妇预备房子、提供免费医 疗、食物、衣物、教育等。 3.爱初信者:乃是训练他们成为门徒─小组牧养;倘若信徒给教区 教会逐出来(当时英国国教对循道派信徒常采取的行动),便为他 们举行圣餐;并且为初信者预备研经材料、诗歌;出版成年人属灵 的作品和杂志。 4.他爱全世界的心,使他能说∶「全世界就是我的教区」。他自己 为宣教而去过的地方,包括美国的乔治亚、德国、英国威尔斯、爱 尔兰和苏格兰。自1769年起,卫斯理便差遣循道派的宣教士去北 美洲工作。
幼年时期
• 约翰·卫斯理生于爱波沃斯(Epworth),1791 年卒于伦敦。他的父亲撒母耳·卫斯理 (Samuel Wesley)是圣公会的牧师,毕业于 牛津大学,母亲苏珊娜重视严谨的教育, 约翰·卫斯理在家里19个儿子中排行第15, 其中只有10位长大成人。他的家境穷困, 家教强调顺从、重视诫命与礼节。
• 最后,他用抽签之法来决定,结果是反对 与这位小姐结婚。约翰这个决定令对方与 其家属大感不满,她旋即与另一位追求者 结婚。婚后,其丈夫反对她参加卫斯理所 主持的宗教讨论会,卫斯理反以为她缺乏 灵性修养,不准她领圣餐。她的友人误以 为卫斯理借此在报复,甚至起来控告他。 以至于卫斯理在乔治亚的工作完全失效,只 得返回英国。回程途中依然害怕船难死亡, 使他不得不承认:他所有的只是一个顺境时 的宗教。
• 当时其他国家的敬虔运动也有影响,1728 年罗威廉(William Law,1686-1761/4/9)写 《敬虔生活的急切呼声》呼吁要重新建立 教会秩序,于是有许多奋兴的会社成立, 当时德国的敬虔运动已经开始发起,但要 到卫斯理兄弟和怀特腓(George Whitefield) 的循道运动,福音派才真正大觉醒。同时 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为知识之本,当时英国 兴起的经验主义,也使得约翰·卫斯理的神 学大受此处境的拉扯,因而卫斯理产生了 对"理性"与"宗教经验"要平衡的论述观点。
•卫斯理神学的四大神学支柱理论:圣经、传统、理智、经验
•圣经的权威 •唯独圣经:圣经是最高无上的权威,其他三者只是辅助者。圣经的重要性大 过它的真实历史性、或神学可靠性,理性是用来解释圣经,教会传统能帮助解 经有权威。经验可帮助把圣经中话语的真实活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