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Al 27 S 32 Cu 64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
)1.化学实验中安全意识是重要的科学素养,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正确的是()A. 配制稀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浓H2SO4B. 不慎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燃烧起来,应立即用大量水扑灭C. 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先通氢气再加热D. 用剩的药品为避免浪费应放回原瓶2.下列操作或提供的仪器(夹持仪器任选)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是()3.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4.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32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N AB .5NH 4NO 32HNO 3+4N 2↑+9H 2O 反应中,生成28g N 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N AC .高温下,0.2mol Fe 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 2分子数目为0.3N AD .在25℃、101kPa 下,2 mol 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44.8 L5.在标准状况下,将a L A 气体(摩尔质量是M g/mol )溶于0.1L 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b g/cm 3,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2240+Ma ab B .22401000+Ma ab C .22401000+Ma abM D .ba Ma )1.0(2240+ 6.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 A .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中制成豆腐B .一枝钢笔使用两种不同型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C .向FeCl 3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D .静电除尘净化空气,提升空气质量7.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透明澄清溶液中:Cu 2+、Mg 2+、NO 3﹣、Cl ﹣B .滴加紫色石蕊试剂显红色的溶液中:K +、Na +、Cl ﹣、F﹣C .c(Fe 2+) =1 mol •L ﹣1的溶液中:K +、NH 4+、MnO 4﹣、SO 42﹣D .加入铝能放出H 2的溶液中:NH 4+、Na +、Cl ﹣、Br﹣8.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 2SO 4、NaHSO 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②代表滴加H 2SO 4溶液的变化曲线B .b 点,两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 2C .a 、d 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D.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OH﹣9.小明做实验时不小心沾了一些KMnO4,皮肤上的黑斑很久才能消除,如果用草酸的稀溶液洗涤马上可以复原,其离子方程式为:MnO4﹣+H2C2O4+H+→CO2↑+Mn2++____(未配平).关于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Mn2+B.1molMnO4﹣在反应中失去5mol电子C.该反应右横线上的产物是H2OD.配平该反应后,H+的计量数是3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Cu↓+2Na+B.碳酸氢钙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3-+OH-═ CO32﹣+H2OC.铁与稀硝酸反应:Fe+2H+=Fe2++H2↑D.向NaA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2AlO2-+3H2O═2Al(OH)3↓+CO32﹣11.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下列溶液中,既能产生气体又会出现白色沉淀的是()A.亚硫酸氢钙溶液 B.稀硫酸 C.硫酸铁溶液 D.氯化铵溶液12.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制取氨气 B.制取NaHCO3C.分离NaHCO3 D.干燥NaHCO313.50ml 2mol/L的AlCl3溶液与50 ml 7mol/L的NaOH溶液混合,得到沉淀质量为()A.3.9g B.7.8g C.9.1g D.0g14.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表中图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一步转化的组合有()序号X Y Z W①Cu CuSO4Cu(OH)2CuO②Na NaOH Na2CO3NaCl③Al AlCl3Al(OH)3Al2O3④Fe FeCl3FeCl2Fe(OH)2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iO2有半导体性能,可制作光电池B.普通玻璃和氮化硅陶瓷分别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因为高温时SiO2与Na2CO3反应放出CO2,所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D.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16.下列实验用来证明气体SO2的存在,其中正确的是()①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②能使沾有酚酞和NaOH溶液的滤纸褪色③通入H2S饱和溶液中有浅黄色浑浊④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再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⑤通入溴水中使溴水褪色,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难溶于稀硝酸。
A.③⑤能证明 B.①②④能证明 C.都不能证明 D.只有⑤能证明17.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①②③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B.红棕色气体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不一定说明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18.NO、NO2、O2按照一定比例通入水中,能被完全吸收,无剩余气体。
若NO、NO2、O2的气体体积分别为x、y、z、则x:y:z可能为()A.2:6:3 B.5:1:2 C.1:2:5 D.3:6:219.把400mLNH4HC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氢氧化钠的溶液恰好反应完全,另一份加入含b mol HCl的盐酸恰好反应完全,则该混合溶液中c(Na+)为()A.B.(2b﹣a)mol/LC.D.(10b﹣5a)mol/L20. 6.4 g铜跟1L 8 mol·L-1的硝酸反应,硝酸的还原产物有NO、NO2。
铜完全溶解后,测得溶液中含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2 mol·L-1,此时溶液中所含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12 mol·L-1 B.0.22 mol·L-1 C.0.32 mol·L-1 D.0.38 mol·L-1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21. (12分) 有以下13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①石墨②氧化钠③酒精④氨水⑤二氧化碳⑥碳酸氢钠⑦氢氧化钡溶液⑧冰醋酸⑨氯化氢⑩硫酸铝⑪稀硫酸⑫氯化银⑬硫酸氢钠(1)其中能导电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2)分别写出物质⑬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3)写出物质⑦和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写出物质⑥和⑨在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2.(10分) 某强酸性溶液X,可能含有Al3+、Ba2+、NH4+、Fe2+、Na+、CO32﹣、SO42﹣、SiO32﹣、NO3﹣中的一种或几种离子,取该溶液进行实验,其现象及转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整体的实验过程可判断溶液X中一定不存在的阴离子有。
(2)产生气体A的离子方程式为。
(3)在实验室中收集气体A,可选择如图装置中的。
(4)写出④反应中生成溶液H的离子方程式。
(5)对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请简述检测实验方案。
23. (10分) 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AsH3、H2SO4、KBrO3、K2SO4、H3AsO4、H2O和一种未知物质X。
(1)已知KBr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则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2)已知0.2molKBrO3在反应中得到1mol电子生成X,则X的化学式为:。
(3)根据上述反应可推知。
a.氧化性:KBrO3>H3AsO4 b.氧化性:H3AsO4>KBrO3c.还原性:AsH3>X d.还原性:X>AsH3(4)根据上述条件写出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
24. (16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并进行有关探究实验。
实验一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制取实验结束后,取出B中试管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过滤操作过程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2)若对调B和C装置的位置,(填“能”或“不能”)提高B中氯酸钾的产率。
D 装置的作用是。
(3)在实验过程中,若要检验C装置的瓶塞处是否密封好,请简述化学检验方案。
实验二氯酸钾与碘化钾反应的研究(4)在不同条件下KClO3可将KI氧化为I2或KIO3.该小组设计了系列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其中系列a实验的记录如下(实验在室温下进行):试管编号 1 2 3 40.2mol•L﹣1KI/mL 1.0 1.0 1.0 1.0KClO3(s)/g 0.10 0.10 0.10 0.106.0mol•L﹣1H2SO4/mL 0 3.0 6.0 9.0蒸馏水/mL 9.0 6.0 3.0 0实验现象①系列a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②设计1号试管实验的作用是。
③若2号试管实验现象为"黄色溶液",取少量该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显蓝色;假设氧化产物唯一,还原产物为KCl,则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实验三测定饱和氯水中氯元素的总量(5)根据下列资料,为该小组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
资料:i.次氯酸会破坏酸碱指示剂;ii.次氯酸或氯气可被SO2、H2O2和FeCl2等物质还原成Cl﹣。
25. (12分) 为验证氧化性Cl2>Fe3+>SO2,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 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Ⅰ.打开弹簧夹K1~K4,通入一段时间N2,再将T型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N2,然后关闭K1、K3、K4。
Ⅱ.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给A加热。
Ⅲ.当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关闭K2。
Ⅳ.打开活塞b,使约2mL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检验其中的离子。
Ⅴ.打开K3和活塞c,加入70%的硫酸,一段时间后关闭K。
Ⅵ.更新试管D,重复过程Ⅳ,检验B溶液中的离子。
(1)过程Ⅰ的目的是。
(2)实验室在保存FeCl2溶液时为了防止FeCl2溶液变质,经常向其中加入铁粉,其原因是。